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陳友諒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陳友諒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陳友諒和朱元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353年,朱元璋見義父郭子興成不了大事,就決心單幹。回到鳳陽老家募兵,將少年時的夥伴,徐達、郭英、周德興等人盡數招攬至麾下。後來,雖然朱元璋連續兩次把招募來的兵馬都白送給了郭子興,但徐達、湯和等二十四名心腹,朱元璋一直死死捏在自己手裏。正是有了這些骨幹,朱元璋後來才成功積累了自己人生事業的第一桶金。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下和州。次年又攻下南京。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而在這之前,他先後招攬到李善長、常遇春等文臣武將,又收留了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等親屬(收了二十幾個乾兒子)。身邊的人才儲備愈發厚實。此時的朱元璋雖名義上仍是小明王韓林兒的臣子,但其實已經是一個獨立軍閥了。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陳友諒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

麾下文臣武將、十萬將士,皆唯他馬首是瞻。整個集團的勢力不算很大,但很有向心力,都是朱元璋經過一遍又一遍篩選後,篩出來的死忠粉,非常團結。相比於朱元璋,陳友諒集團的發展就沒有這麼紮實了。其實論資歷,陳友諒參加起義的時間比朱元璋要早。跟的大哥倪文俊也有本事,比郭子興之流強多了。大哥大徐壽輝的號召力相比於朱元璋的大哥大小明王韓林兒,也是隻強不弱。某一段時間,兩湖一帶打徐壽輝旗號的人馬就高達百萬之衆。因此可以說,陳友諒在早期發展比朱元璋要順利得多。然而很不幸的是,整個南方紅巾軍系統,都不擅長團隊建設。包括陳友諒。

這幫人拉隊伍的方式很直接,就是明搶兼併。小弟殺大哥,大哥殺大哥大,屢見不鮮。公元1356年,陳友諒的大哥倪文俊見徐壽輝不能服衆,就與他爭權奪利。不過倪不擅長搞政鬥,很快就被徐壽輝給壓了下去。後來倪投奔陳友諒,想東山再起,但陳友諒覺得這人沒前途了,再加上陳也有取他而代之的想法,就故意設了局,把他殺了。殺了倪後,陳友諒吞併其兵馬,緊接着又瘋狂招兵買馬,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即成爲徐壽輝集團中,實力最強的一派。嚐到了吞併甜頭,陳友諒把打擊目標瞄準到了趙普勝身上。趙普勝是南方紅巾軍元老,麾下有諸如廖永安兄弟、傅友德、丁普郎等名將。

整體實力不容小覷。如果能吞併他的部衆,徐壽輝就是光桿司令了。陳友諒隨時能取他而代之。公元1359年,陳友諒依葫蘆畫瓢,設局把趙普勝也殺了。殺掉趙後,陳友諒一步到位,成爲南方紅巾軍的實際領袖。徐壽輝則淪爲傀儡。到了第二年,陳友諒見徐壽輝礙眼,就故伎重施,再一次設局,把他也殺了。之後陳友諒自稱皇帝,建立大漢政權。成功取代徐壽輝,成爲南方紅巾軍老大。然而陳友諒殺掉趙普勝,卻有副作用。按計劃,他原本是要吞併趙普勝人馬的。但趙系將領早看穿了陳友諒爲人。因而在趙死後不久,這些人集體投靠朱元璋。使得朱元璋的實力大增。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陳友諒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 第2張

而朱元璋吸納了趙普勝部衆後,又害怕陳友諒報復自己(陳友諒握有戰略先機),因此他就讓常遇春提前攻打池州(就是趙普勝被殺前的地盤),奪取戰略先機。這就導致陳友諒和朱元璋之間,過早地爆發了衝突。也就是說,其實雙方當時都沒有準備好。另外殺徐壽輝,也有副作用。那就是遠在巴蜀招兵買馬,同爲徐壽輝部將的明玉珍直接就跟陳友諒分裂了。之前陳友諒殺倪文俊,這是小弟殺大哥,明玉珍管不着。後來陳友諒殺趙普勝,明玉珍也可以當作沒看見。但現在陳友諒連集團老大都殺了,他這是要幹啥?這天下還有他不敢殺的人嗎?明玉珍感到很憤怒。憤怒之餘,明玉珍選擇與陳友諒分家。

也成爲一個獨立軍閥。這導致南方紅巾軍系統直接分成兩派。從上可以看出,陳友諒走的路,看似比朱元璋要順利,兵強馬壯,遠非朱元璋可比。但其實他的基本盤很散,死忠粉並不多,麾下部衆很多都是被他強行兼併的,並非心甘情願想跟隨他。而且他沒打過硬仗。至於朱元璋怕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陳友諒勢力如同滾雪球一樣,大的太嚇人。陳友諒的勢力四倍於他。他還沒準備好,陳友諒就殺過來了。讓他心裏也沒譜。公元1360年,爲了報復朱元璋,陳友諒以鄒普勝爲太師,張必先爲丞相,張定邊爲領軍元帥。全軍出動,進攻朱元璋。這就是所謂的“龍灣之戰”。

龍灣之戰的過程不細說了,陳友諒中了朱元璋誘敵深入以及詐降之計,慘不忍睹。最終兵敗金陵城下的龍灣。其戰船,輜重摺損大半。人馬折損兩萬多餘人。自此,陳友諒和朱元璋的攻守之勢易型。陳友諒慘敗後,江州不敢待了(江州就是現在的九江,當時是陳友諒的國都),爲了避朱元璋的鋒頭,他退到了武昌。陳友諒退出江西后,鎮守宜春,一直效忠於徐壽輝的歐普祥馬上投靠朱元璋。其實他早就想跟陳友諒翻臉了,只是擔心報復才一直沒有實際行動。現如今朱元璋從安徽反撲到江西,他就順勢遣其子納款歸附。安徽、江西丟了,陳友諒狂怒不止,他一共四個省地盤,現在丟了兩個,要是讓朱元璋在九江立住腳跟,反推到武昌,他就沒得混了。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陳友諒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 第3張

於是在公元1362年,陳友諒決定奪回江西,再和朱元璋決一死戰。開戰之前,陳友諒“三丁抽一爲軍”,一共拉了幾十萬壯丁,浩浩蕩蕩東下,全力進攻南昌。爲啥要說壯丁,而不是軍隊呢?因爲陳友諒本來沒有這麼多兵力,他是爲了與朱元璋決戰才臨時拉了一堆老百姓參戰。這些新徵入伍的人,“十人無二三慣戰”。大部分都是生瓜蛋子。陳友諒還沒有與朱元璋開戰,就已經蒙上了一層悲壯的陰影。面對陳友諒來找自己玩命的架勢,朱元璋當時很慌。畢竟窮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陳友諒想拉朱元璋陪葬,朱元璋可不想跟他同歸於盡。但怕也沒用,怕不怕,陳友諒還是會來。

於是在公元1363年初,朱元璋也集中了二十萬大軍,順江東上,找陳友諒決戰。這一戰在歷史上很有名,即“鄱陽湖戰役”。朱元璋當時雖然兵少,但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在此時幫了他。我們知道,古代戰爭士卒的經驗和訓練相當重要,陳友諒雖拉了大量民兵,但都是烏合之衆,只會徒耗給養。陳友諒真正能打的部隊,還就是那幾萬老兵。所以雙方展開決戰後,兵多的陳友諒愣是沒佔到便宜。他用連環戰場攻打朱元璋,朱元璋就用火燒的辦法,破了陳友諒的鐵索連環鉅艦大船。後來雖說陳友諒死於意外。如果他不是把頭伸出船艙,如果不是當時恰好有那支流矢射中他的腦袋。

他或許不會死。但從陳友諒玩命都沒拿下朱元璋來看,他跟朱元璋之間其實已經出勝負了。縱然說,朱元璋是雙線作戰,要同時面對張士誠和陳友諒。可陳友諒又何嘗不是雙線作戰呢?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慶登基稱帝。定都重慶,明玉珍當時已經確定要東征了。如果陳友諒繼續掏老本的朱元璋決戰,明玉珍肯定會打他。到時候,他擋得住明玉珍?只不過最後勝出的朱元璋,而當朱元璋攻取武昌後,明玉珍自知不敵,不敢東進,才轉而與朱元璋遣使互好。總的來看。陳友諒輸給朱元璋,雖有一定偶然性,但其實雙方的較量並不在一個層次。陳友諒是一個策反董事會的經理,不是一手打下來的創始人,雖得其位,未有其量。

並且最要命的是,他還沒有打過什麼硬仗,苦仗,軍事指揮能力不足。他人生遭遇的第一場硬仗就是碰朱元璋。而他卻沒有經受住人生考驗。反看朱元璋則不同。自古以來,許多農民起義者,受過太多苦和委屈。於是有點錢和底盤了就貪圖享樂,麻痹大意。所謂酒肉穿腸過。美女伴身旁,說的就是這種現象。朱元璋與這些人不同,他從乞丐做起,受了無數冷眼和嘲笑,後來他突然發了,卻沒有樂不思蜀。他繼續愛老婆,不花心,拼命努力工作,從不放鬆。他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刀光劍影,生離死別後,依然沒有忘記他的初心,沒有貪圖安逸的生活。有這種魄力膽識,他要是不成功,都沒天理了。

其實真正的可怕的人,不是他有多強的軍事政治交際能力,有着多高的智商。而是當他經歷了萬千挫折後依然可以保持初心,不動搖,不麻痹,依然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人,這種人最爲可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