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取代小明王韓林兒並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取代小明王韓林兒並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於應天府(今南京)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也就成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這之前,朱元璋在軍中諸將並無君臣的名分,因爲,他們在名義上皆奉北方紅巾軍的“小明王”韓林兒爲主。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韓林兒父親韓山童是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軍領袖,號稱“明王”,後來,由於韓山童犧牲,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山中。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劉福通等人迎韓林兒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爲帝,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並以亳州爲都城。

朱元璋在25歲時入伍時投奔的是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郭子興。後來,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便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爲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爲右副元帥,朱元璋爲左副元帥。但由於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取代小明王韓林兒並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因此,朱元璋作爲元末紅巾軍的一支,是以奉韓林兒爲君主的,那麼,他又是如何取代“小明王”韓林兒,自己成爲明朝的開國皇帝呢?

實際上,我們讀歷史,但凡改朝換代時,不僅僅是完全依靠武力來實現,還需要一幫文人造勢,以使其順應天理,達到名正言順的地步。

而朱元璋最後能超越韓林兒成爲新的領袖,自然也要有一套能夠自圓其說,讓衆人心悅誠服的理論。

朱元璋在登上皇帝寶座的漫長過程中,非常需要能說會道的文人來做吹鼓手,以營造適當的氣氛, 體現出自己是天命所歸的王者風範。

而對於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士大夫來說,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努力輔佐主公,並使之成爲歷史上堯、舜那樣的明君。這也是儒家綱常理論倡導的“君爲臣綱”。

由於朱元璋歷來實行推崇儒教的政策,因而受到士大夫階層的一致擁護。很多士大夫都看好朱元璋,一心輔佐其成爲明君,實現開疆擴土建國稱帝的目的,其中,劉伯溫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

取代小明王韓林兒並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當劉伯溫剛開始輔佐朱元璋的時候,就認定朱元璋必會成就一番偉業。於是,劉伯溫鐵了心要扶朱元璋上位,並且毫不隱瞞自己的立場,一有機會便當面恭敬地奉承朱元璋纔是真命天子。

朱元璋雖然胸懷大志,可時機尚未成熟,其後,張士誠率軍圍攻安豐,身陷重圍的韓林兒向朱元璋發出求救。

但是,劉伯溫卻強烈反對朱元璋前往救援,並說: “主上不宜輕出,假使救韓林兒出來,將如何發落? ”

劉伯溫這句話的意思已經暗示有帝王之志的朱元璋不要救韓林兒,否則當救出來後,該如何處置韓林兒?弦外之音是最好讓張士誠殺死韓林兒,一了百了。

而朱元璋不想落下個見死不救的壞名聲,他不聽劉伯溫的勸告,親自帶兵把韓林兒從安豐救了出來。

此時的韓林兒已經成爲了光桿司令,他只能用封官晉爵的方式來討好朱元璋,先是封其爲中書右丞相,不久,又將朱元璋晉爵爲吳國公。至此,朱元璋地位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取代小明王韓林兒並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第3張

可惜,韓林兒看錯了人,現在的韓林兒和朱元璋就如同三國時代的漢獻帝和曹操。

朱元璋雖然長期舉着紅巾軍的旗幟,但他早已經蛻變了,這種變化表現在他大量任用元朝舊官吏以及文人儒士,以儒家的“聖賢之道”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維護地主階級在政治與經濟上的利益,併成爲這個階級的代理人。

過去,朱元璋因需要藉助北方紅巾軍的勢力,所以他表面上臣服於“小明王”韓林兒,而現在,朱元璋早已勢力膨脹,尤其是韓林兒與劉福通已經成了光桿司令,失去了利用價值,朱元璋就開始製造批判白蓮教的輿論,與韓林兒公開唱反調。

1366年,朱元璋在出兵攻打張士誠時,在發佈的檄文中就狠狠地痛罵紅巾軍: “愚民誤中妖術,不理解偈語的狂妄,錯誤相信彌勒佛是真實存在的,希望其治世而不再受苦,因而聚集爲燒香之黨,以汝、穎爲根據地,蔓延河洛地區。妖言既然在世間流行,兇險的計謀遂得以實行,城郭遭到焚燬,土大夫遭到殺戮,荼毒生靈,悲慘萬狀。”

朱元璋表面上在該文中譴責白蓮教徒的種種惡行,還公開點了彌勒佛的名,堅決否認“彌勒降世”的說法,實際上卻是含沙射影,暗中斥責韓林兒。

因爲,朱元璋已經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並設置了軍政機構,各項管理已逐漸走上正軌,肯定不希望有人在他的統治區內倡言彌勒降世,以與他來分庭抗禮。

天無二日,只要“小明王”韓林兒還在,朱元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取而代之。

大將廖永忠知道朱元璋心存顧忌,難以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便決定用武力替其分憂。

取代小明王韓林兒並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第4張

根據《明史·廖永忠傳》記載,龍鳳十二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到滁州迎接韓林兒返回應天府,當船途經瓜洲(在今江蘇揚州南)江中時,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一說劉福通也同時沉於江中),韓林兒就如此離奇死亡。

事後,朱元璋反而將弒主的罪過全部推給了廖永忠。朱元璋在建國後大封功臣時,公開在諸將面前責備廖永忠,說道: “永忠行事失當,指使與其友善的儒士窺探我的意思,所以削減其爵位,不封公,僅封爲侯。”

從朱元璋的話中可以看出,廖永忠是受到儒士的慫恿,才致使韓林兒離奇死亡。朱元璋之所以把責任全部推在廖永忠身上,是爲了免於被政敵嘲諷爲不忠不義。

朱元璋不露聲色的除去舊主的手段,遠勝昔日陳友諒那種霸王硬上弓地殺死舊主徐壽輝,以致授人以柄的蠻幹行爲。

“小明王”韓林兒死後,朱元璋已經是衆望所歸,成爲唯一有資格繼承紅巾軍未竟事業的人,而且當時在戰場上,朱元璋麾下的軍隊已經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只要他願意,隨時都可以登基稱帝。

因此,朱元璋在韓林兒死亡僅僅一年的時間後,在元大都還未攻陷的情況下,便迫不及待地在南京登基稱帝,當上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