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連朱元璋都自愧不如的陳友諒,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連朱元璋都自愧不如的陳友諒,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友諒,字九四,元朝末年羣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要說朱元璋最怕的對手莫過於陳友諒了,從一個無名小卒成爲一代梟雄,陳友諒的起義事業可不簡單,在起義的過程中,陳友諒向來是以心狠手辣出名,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鮮血,就連朱元璋都懼怕他,陳友諒到底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又是以什麼樣的手段讓朱元璋都自愧不如?

大家好,歡迎來到春秋錄,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喜歡我的視頻記得點贊加關注!謝謝

朱元璋作爲明朝的開國皇帝被世人熟知,而陳友諒曾和朱元璋齊名的起義軍領袖,兩個人各自暗暗較勁多年,正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若是陳友諒贏了,或許歷史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在一場比賽或者戰役中,我們往往只記得勝利的那一方,然而失敗的那一方實力也不容小覷,能夠與勝利者並列,實力又會差到哪去?同樣陳友諒亦是朱元璋所忌憚的對手。

朱元璋和陳友諒唯一相同的地方大概都是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時常餓着肚子渾渾噩噩過日子,爲了生存下去,無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去當和尚,和尚的日子清苦,但好歹能勉強度日;相比之下,陳友諒的生活要好上許多,應承祖上的光輝,陳友諒小時候還上過學堂,甚至還當過官,基本的生活是不用發愁的。

歷史上連朱元璋都自愧不如的陳友諒,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而兩人不同的地方在於出發點,陳友諒起義是因爲野心,他堅信自己會像算命的說的那樣成爲大富大貴的人,儘管現在的生活很安逸,但陳友諒不滿足於此,他還想要更多。朱元璋起義的目的是由於寺廟也不能供他繼續生存下去了,並且這個時候朋友建議他參加到起義軍的隊伍中,與其這樣捱餓下去,倒不如出去謀一條生路,於是朱元璋加入到當地的起義軍郭子興的隊伍中去。

朱元璋本來就是一個富有頭腦且有謀略的人,在起義軍中顯得尤爲突出,因此郭子興十分欣賞朱元璋,朱元璋在受重用的同時還娶了郭子興的養女,漸漸地朱元璋成爲郭子興的起義軍中重要的一員猛將;另一邊陳友諒也沒有落後,他還是被倪文俊親自招入軍中的,在此之前倪文俊是反賊的時候,陳友諒幫着倪文俊做一些叛徒之事,因而受到了倪文俊的重用,很快陳友諒的第二次反叛又到來了,當時倪文俊還有一個上級徐壽輝,倪文俊一直都想取而代之,令倪文俊沒想到站在自己這一邊的陳友諒背叛了他,竟幫着徐壽輝解決掉了倪文俊,兩次反叛可以看出來陳友諒是一個極其狡猾、貪婪的人。

陳友諒的及時“站隊”爲他帶來了很多好處,一方面軍中信服陳友諒的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陳友諒也積攢了屬於自己的兵力,樹大招風,陳友諒的招搖讓徐壽輝頓感危機,但還沒等徐壽輝動手,陳友諒率先帶領自己的部下殺害了徐壽輝,這是第三次反叛。自此陳友諒成爲了南紅巾軍的最高領袖,當然他的野心不止於此,他還要這個天下都屬於自己,一路帶領起義軍征戰四方。陳友諒可以爲了眼前的利益接連拋棄一個又一個信賴他的人,自古以來,背信棄義的人下場都不會是好的。陳友諒在攻下若干個軍事重鎮後,開始着手安排他的稱帝大業,在陳友諒登位的那天恰好是個陰晴不定的天氣,似乎也在喻示着陳漢政權的不穩。其實,在全國起義軍興起時,他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推翻元朝的統治,陳友諒和朱元璋那時還不是敵對關係,等到徹底推翻元朝後,雙方開始爭奪對方的地區,兩個人才正式有了對決。

第一場對決便是龍灣之戰,這一戰從雙方實力來說,陳友諒更勝一籌,在陳友諒攻下太平後,朱元璋感到時局不妙,再這樣下去,很快其他陣地也會被陳友諒吞噬的,這時劉伯溫提出應對辦法,衆人都知道陳友諒驕傲自大,索性利用他這一個特點引誘進入事先埋伏好的圈套裏,然後再將其一網打盡,正如劉伯溫料定的那樣,陳友諒的心性不定,急於求成,但這一戰並沒有將陳友諒徹底擊潰,畢竟,陳友諒先前積攢的軍事力量還是很敦實的,真正讓陳友諒徹底潰敗的是鄱陽湖之戰。

歷史上連朱元璋都自愧不如的陳友諒,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第2張

這一戰就是勢均力敵,雙方的兵力和軍事實力都差不多,並且都有名將加持,在這麼關鍵的一戰,陳友諒的缺點便暴露了出來,先前他接二連三的背叛先主,他不相信任何一個人,甚至大敵當前也不相信自己的部下,在兩方戰局僵持的階段,陳友諒的主力部隊被朱元璋所包圍,而陳友諒在與自己的兩名大將商討對策的時候,兩位將軍各自持不同的意見,作爲領導者的陳友諒非但沒有站出來調和,反而是採納了其中一位將軍的建議,另一位將軍就不樂意了,越發覺得陳友諒不是塊成才的料,於是這位將軍投靠了朱元璋,更有意思的是,本來預備帶領軍隊突圍的將軍聽說那位將軍投奔朱元璋了,他也走了,臨走還將軍隊也帶走了。

最後只剩陳友諒一個人孤零零的,毫無例外地被朱元璋軍隊制服,而陳友諒也在亂箭中死去了,僅稱帝四年,陳友諒既驍勇善戰又有識時務的透徹,但是最終還是敗在了他的自負、多疑上,爲何朱元璋能夠在鄱陽湖之戰取得勝利,恰恰是因爲他求賢若渴,懂得如何收服人心,要想服衆首先要做的就是謙遜,只可惜陳友諒不明白這個道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