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韓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韓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這是韓愈希望董生能看了文章有所感悟而去做一個忠志之士。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送董邵南序

【原文】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①。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②,懷抱利器③,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④,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⑤?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⑥。董生勉乎哉!

【註釋】

①燕趙:戰國時期,燕國在今河北、遼寧等地,趙國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北部。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壯的歌聲抒發內心悲憤的人,多指有抱負而不得施展的人。

②董生:指董邵南。有司:這裏指禮部主管考試的官吏。

韓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③利器:比喻傑出的才能。

④矧(shěn):況且。

⑤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我怎麼能知道那裏的風氣跟古時說的有什麼不同呢?惡:怎麼。

⑥聊:姑且。吾子:您,古時對別人的尊稱。卜:測驗、判斷。

【譯文】

自古就流傳說燕、趙一帶有很多慷慨仗義、悲壯可歌的豪傑之士。董生參加科考進士,接連幾次都沒被主考官錄取,董生懷有傑出的才能,卻不得志,心情鬱悶地要到燕趙之地去。我知道董生您此去定會有所遇合,受到賞識。董生努力吧!

像您這樣懷才不遇的時候,如果能夠遇到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同情憐惜您的。何況是燕、趙一帶的豪傑之士,行俠仗義是出於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習慣是隨着教化的改變而變化的,我們怎能知道如今那裏的風氣跟古時候所說的有沒有不同呢?姑且只能靠您此行去證實一番了。董生努力吧!

【原文】

吾因之有所感矣。爲我吊望諸君之墓①,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②?爲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③。”

【註釋】

①望諸君:樂毅,戰國時期燕國名將,晚年在燕不得志歸趙。趙封其於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稱“望諸君”。

②屠狗者:指戰國時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本文指不得志的豪俠義士。

③出而仕:出來做官。

【譯文】

我因您的此次出行而有所感想了。請您替我前去憑弔一番“望諸君”樂毅之墓,並且到那裏的街市上去看看,還有像以前高漸離一類的俠義之士嗎?替我向他們殷勤致意說:“現在有聖明的天子在上執政,你們可以出來做官爲國家效忠了。”

【賞析】

韓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第2張

唐憲宗元和年間,安徽壽縣的董邵南到長安應進士舉,多次參加考試都沒能得中,認爲是有司故意刁難,所以憤懣之下,準備去河北託身藩鎮幕府。因爲韓愈一貫反對藩鎮割據,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立刻作此序贈送朋友。既同情他仕途的懷才不遇,又委婉地勸阻他不要前去藩鎮,以免走上歧途,所以極力勸說他,畢竟時過境遷,那裏或許已不再是施展抱負的理想之地了。

這篇短文的構思相當奇巧,可謂欲擒故縱,欲留故送。文章開頭先以“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鼓勵董生,替他燃起希望,以此作爲陪襯之筆;然後將筆鋒一轉,寫古今風俗早已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在此雖然沒有點透,但主旨已流露出來。最後借用典故來感化董生。這裏的“爲我吊望諸君之墓”一句,體現了韓愈用事說理的特色。他不以直言噴薄來表達辭意,而借樂毅事蹟蘊含深意,韓愈以史例今,通過燕趙之地多豪傑的社會背景,託請樂毅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出場,通過讚頌他磊落坦白的胸襟,從而達到勸誡挽留的目的,使文章的韻味和思想內涵更加深刻、更加有意義、更加耐人尋味。

全文措辭深婉,借古喻今,既有慰勉之情,也有暗諷之意,篇幅雖短,卻波瀾起伏,宛轉含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