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孫子兵法·虛實篇·第六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孫子兵法·虛實篇·第六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被譽爲“兵學聖典”,由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著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虛實篇》第六、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孫子兵法·虛實篇·第六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孫子兵法·【虛實篇】 第六全文_原文翻譯

原文:虛實第六

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爲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爲一,敵分爲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敵寡,能以衆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衆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裏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故曰:勝可爲也。敵雖衆,可使無鬥。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候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衆,衆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孫子兵法·虛實篇·第六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第2張

譯文:虛實第六

孫子說,大凡先期到達戰地等待敵軍的就精力充沛、主動安逸,而後到達戰地匆忙投入戰鬥的就被動勞累。所以,善戰者調動敵人而決不爲敵人所調動。能夠調動敵人使之自動前來我預想的戰地,是用利益來引誘;能使敵人不能先我來到戰場,是設置障礙、多方阻撓的結果。所以,敵人若處軍安逸,能使之疲勞;若敵人糧食充足就能使之匱乏;若敵人安然不動,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動起來。通過敵人不設防的地區進軍,在敵人預料不到的時間,向敵人預料不到的地點攻擊。進軍千里而不疲憊,是因爲走在敵軍無人抵抗或無力抵抗的地區,如入無人之境。我進攻就一定會獲勝,是因爲攻擊的是敵人疏於防守的地方。我防守一定穩固,是因爲守住了敵人一定會進攻的地方。所以善於進攻的,能做到使敵方不知道在哪防守,不知道怎樣防守。而善於防守的,使敵人不知道從哪進攻,不知怎樣進攻。深奧啊,精妙啊,竟然見不到一點形跡;神奇啊,玄妙啊,居然不漏出一點消息。所以能成爲敵人命運的主宰。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