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戰爭謎題: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

戰爭謎題: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一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了中國。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觀上敵人兵器佔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佔領經濟命脈之地,戰鬥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了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後,削弱了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瀰漫着享樂苟安,貪污腐化氣息。

戰爭謎題: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

網絡配圖

隨着鴉片的輸入,統治集團中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來消磨荒淫無度的寄生生活。他們既接受內外菸販的收買,又依賴這種毒品的走si,從中取得利益。有些走si船,公然插着兩廣總督或粵海關監督的旗號,威風十足地從伶仃洋駛進廣州。清廷的貴族大臣,則從廣東和沿海官吏那裏,獲得豐厚的賄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爲這種“通商”關係裏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菸與反禁菸、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於維繫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動和腐朽,帶來了軍事上的無能和腐敗遼闊綿長的中國海岸線,長期疏於戰備,有邊無防。以八旗、綠營爲主力的清軍,長時期養尊處優,懶於訓練,軍心渙散,紀律鬆弛;將帥素質低下,軍事思想保守落後,不會組織、指揮打仗。

鴉片戰爭爆發後,許多將領不諳敵情,株守建築落後的營壘要塞,一線防禦,不顧縱深側後;許多地區的守軍,遠遠看見敵軍即開炮轟擊,未等敵軍靠近,便一鬨而散,逃之夭夭,甚至舉起白旗投降。寧波、餘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戰自棄。而以林則徐、鄧廷楨爲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鬥爭中雖有決心,有成果,但他們最終受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徒有救國之志,而無尺寸之權”(詩人陸嵩語)。任用投降主義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無疑是緣木求魚。

戰爭謎題: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 第2張

網絡配圖

脫離人民、反對人民甚至鎮壓人民起來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衛戰爭中,清朝反動政府不廣泛動員、組織民衆,單靠有限的軍力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分兵把口,本來是敵寡我衆的形勢,但在實際戰場上卻成了敵衆我寡的形勢。甚至當中國人民自發地起來抗擊侵略者時,他們卻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責他們“潛相煽惑”、“爲害甚大”,橫加反對、破壞、鎮壓,直至墮落到去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愛國人民的抗侵鬥爭。這樣的反動、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這成了主要原因。

點評:以上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大家知道真實的原因了吧,首先是沒有堅定的方針,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還有就是政治上的反動和腐朽,軍事上的無能和腐敗以及脫離人民、反對人民甚至鎮壓人民。這場戰爭其實不用打就已經輸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