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爲何會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爲何會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在英法聯軍的武力逼迫下,奕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沙俄並沒有參加1858—1860年的對華戰爭,爲什麼能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呢?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沒有完全得到滿足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沙俄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還相對比較低,對外的市場和原料產地的需求還不是很強。沙俄對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擴張領土。1858年5月28日俄國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的時機,用武力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不平等的《璦琿條約》。根據這一條約,俄國割佔了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把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約合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爲中俄“共管”。清廷沒有批准《璦琿條約》,並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在1858年6月簽訂的中俄《天津條約》中清政府亦沒有批准《璦琿條約》,沙俄希望能強迫清政府簽訂新的條約,能使《璦琿條約》生效,滿足其擴張領土的侵略要求。因此,在1858年,英法重新挑起戰爭後,沙俄認爲滿足自己需要的時機來了,它以“凋停人”自居,一方面給英法軍隊提供情報,極力配合和支持英法軍隊的侵略行動,另一方面恫嚇清政府,在英法聯軍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皇宮,奕說,中國“必須立刻同意聯軍的一切要求”。因此,1860年11月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璦琿條約》,並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中國割佔去,同時還爲其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根據”。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爲何會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二、清朝統治面臨嚴重危機,統治者懼戰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朝的統治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嚴重危機。一方面西方列強的侵略還沒有完全止息,另一方面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仍對其統治構成直接威脅。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清朝統治者爲了鞏固其統治,希望把主要力量用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對外來侵略勢力呈現出了懼戰求和的心理。沙俄侵略者抓住了清朝統治者的這種心理,欲藉此謀求更多的侵略利益。在1858年英法挑起新的戰爭時,沙俄極力慫恿、支持和配合英法侵略者,在奕“一字不能更易”地接受,否則“兵端不難屢興”。沙俄侵略者利用清朝統治者的俱戰心理進行恫嚇、利誘、威逼,最終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

  三、沙俄侵略者爲了轉嫁國內危機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時,沙俄國內面臨嚴重的農奴制危機。國內人民不斷起來反抗封建主的統治,階級矛盾尖銳激化,沙俄統治者企圖通過對外侵略擴張,獲得更多的侵略利益來滿足封建主的利益,轉移國內的矛盾,緩解統治危機。

  四、國際環境對沙俄有利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美等國在華的侵略利益暫時得到滿足,且美國面臨着總統大選和嚴重的南北矛盾。沙俄對中國北方領土的要求又沒有損害英、法、美等國的在華利益,而且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對英、法在華的侵略給予了極大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沙俄對華提出領土要求時沒有受到英、法、美等國的反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