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趙括真是庸將?長平戰役之天欲亡我非戰之罪

趙括真是庸將?長平戰役之天欲亡我非戰之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括因長平之戰而讓他變成紙上談兵的代名詞,但是我翻看史料發現,在南宋之前的史書很少有罵趙括的,南宋後特別是明一代對趙括持貶低態度的特多(特別是如果有武將領兵戰敗了,彈劾的奏摺上一般都是“某某某,類趙括之流,欺君罔上喪師辱國什麼的),個種原因我自己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宋以後統治者爲了壓制武將而特意製造這個狀況,但是我們現在現次分析長平之戰的經過過程,也不難發現,趙括的性格雖然有缺陷,但他仍然不失爲戰國的名將之一。

當初換將,雖然說有秦國的離間計。但是趙王是問過樂毅的,樂毅推薦的就是趙括。說趙括少年就在軍中,有豐富的軍事經驗,而且他治軍嚴整。在閼與和父親趙奢大破秦軍名將胡陽,軍中都敬畏他,願意聽從他的調遣。而且長平之戰拖到後面趙國撐不下去(缺糧),趙王舉行御前會議,商議更換前線主帥廉頗,到場的趙國全體精英,一致同意,唯一表示反對是藺相只是認爲趙括也不能擔此重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二點:

第一、趙括,至少他的治軍素養是得到趙國上下一致認可的。

第二、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趙括是趙國前線主帥的不二人選。

趙括真是庸將?長平戰役之天欲亡我非戰之罪

因此說,把長平之戰失敗的罪責扣在他的頭上,我覺的有失公道,至少這些在後面一手謀劃的趙國君臣也要承擔責任。

而趙括的出擊也是沒有問題的——當時的趙國軍隊善攻,秦國善守。但是廉頗,卻是擅長守城之將,從後面邯鄲之戰可以看出,廉頗確實很會守城,硬是用十萬老弱殘兵抵擋秦軍四十萬精銳而且足足撐了三個月,直到合縱聯軍趕來增援。如果一開始趙國就用趙括爲將,長平之戰的結局絕不會這樣的。

而且秦國經過商鞅的變法,經濟實力比趙強大太多了。廉頗的堅守讓秦吃不消,而讓趙差點崩潰。如果秦軍佔有趙上黨,則完全控制了河東這個戰略重地。北上可取趙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向西越過太行山可直接威脅趙國的都城邯鄲,而且秦國佔據了韓國的上黨地區,趙的上黨地區也是守不住的,不出擊不行。

趙括到達前線後,史記中很多記載說他更換前線將領,更換戰地守則,但是卻沒有記載他除了做以上的工作以外還做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曾多次親自勘查地形。(絕沒忽悠大家,這事記載在戰國時期的一本魏國史書名叫《廣成子》中,它僥倖逃過秦始皇焚書坑儒把歷史真相告訴後人),可見一個會親自去勘查地形的將軍他怎麼可能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呢?

而且趙括出長平迎戰戰神白起,兩個人使用的戰法是一樣的——都是迂迴敵後,切斷後路。只不過他運氣不好,白起成功了,他失敗了。

趙括失敗的原因是因爲下雨丹河河道變寬而打道回營。這就是長平一戰最關鍵的地方了,而在長平被圍的46天裏(記住他出營時只帶了3天的口糧),糧斷援絕下卻每每帶頭衝鋒最前,殺傷秦軍一半以上的人數而自家軍隊不亂,這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所能做到的。如果趙括不死,而趙軍絕對不會投降。一個在糧斷援絕46天而讓軍隊不亂的將領,絕對不會是一個庸才。

如果趙括突圍出去,那麼失敗的那個絕對是白起,當然,運氣沒在他那邊,我一直不清楚,爲什麼40萬大軍竟然衝不動2萬5千秦軍防守的後防線,由於缺少史料,這個問題可能要有待後人去解決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