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湯迪比戰役:桑海帝國的覆滅

湯迪比戰役:桑海帝國的覆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直到近代早期的16世紀,桑海帝國都是西非地區最強大的國家。這個帝國雖然遠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部腹地,卻一直以富庶文明四方。從歐洲各國到東方的伊斯蘭聖地麥加,都流傳着富甲一方的黑人君主傳說。

但在1591年的3月到4月之間,僅僅4000名南下的摩洛哥士兵,便將這個帝國一舉搗毀。如此強大的帝國是如何在西非當地壯大繁榮?又是如何在突然間被擊倒?

在人類歷史上,一個地區要發展起來,既需要足夠的農業生產支持,也必須有足夠的商業發展來促進技術、物資和文化的交流。桑海帝國的核心區域就符合這些條件,只不過當地人等到這些現成條件兌現天賦的時間有些過於漫長了。

雖然不是早期文明的發源中心和輻射範圍,撒哈拉以南的黑人們依然可以通過沙漠商路,與北面的地中海地區進行貿易交流。相比非洲東部的努比亞地區和埃塞爾比亞,非洲西部受到的影響和開化要弱的多。所以在東非,公元前便早早的由貿易輻射所帶來的一系列國家和城市,而在西非出現的很晚。桑海人的國家要到羅馬帝國時代結束兩百多年後的7世紀才建立。相比東非的那些文明古國,桑海人的母邦遠離繁華的海岸線,也沒有尼羅河這樣南北走向的大規模水系。所依靠的對外交通是流往東南方向的尼日爾河,以及穿越北方撒哈拉沙漠的綠洲商道。

前者更多的是在提供灌溉水力和富庶土地,交流作用則只是確保桑海人能與鄰近的黑非洲地區貿易。出海口所在的幾內亞灣,一直到15世紀,還被善於航海的阿拉伯人認爲是無法穿越的魔鬼水域。所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陸地綠洲通道,就是桑海人最爲重要的財富和文明汲取渠道。鄰近北方沙漠地帶的陸地鹽場則是他們手裏最好的聚寶盆。加上來自南方加納地區的西非黃金,黑非洲本地豐富的奴隸資源,尼日爾河沿岸的農業產出,桑海人已經湊齊了建立帝國的巨大資源。

湯迪比戰役:桑海帝國的覆滅

更爲有利的條件是桑海人所處的地理環境。在幾千年裏不斷擴大面積的撒哈拉沙漠不斷將西非同北方的地中海文明地區隔開,但綠洲通道與沙漠部落卻能一直確保聯繫並不中斷。伊斯蘭教和其他來自北方與東方的文明成果與技術就這樣陸續轉手到桑海人手裏。尼日爾河流域則讓西非內部的交流變得非常方便,但地中海的航海家們要從這裏深入內陸也非常不方便,交流一般就止步沿海地區。因而,西非內部就形成了一個不對外封閉卻相對安全的巨大內循環空間。正好滿足了這空間中的最強者,建立一個帝國。

桑海人沿着尼日爾河逐步向西推進的過程中,唯一的強大對手就是西面的另一個黑非洲帝國---馬裏。這個帝國自13世紀崛起開始,就以尼日爾河中游的廷巴克圖爲中心,幾乎控制了流域附近的所有富庶土地。

馬里人的財富積累手段與後來的桑海帝國幾乎一模一樣。沙漠綠洲商道帶來大量商旅客流,他們在沙漠地的南部鹽場購買重要的食鹽,進行各類糧食貿易。帝國還用這些鹽向南方的黃金海岸進口黃金來獲得硬通貨。首都廷巴克圖因爲正好處於這種南北貿易的中轉站位置而迅速強大起來。

富可敵國的馬里君主曼薩·穆薩在1324~1325年去麥加朝聖,一路上大肆揮霍黃金,讓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都認識到了鉅額西非黃金的存在。這不僅讓身處非洲內陸的廷巴克圖成爲了伊斯蘭世界中鼎鼎有名的黃金之城,與巴格達、開羅和大馬士革齊名,也促使後來的葡萄牙人不斷向南航行來尋找黃金,開啓了大航海時代的序章。

然而帝國終究是在15世紀進入了衰退期。迅速積累的財富使得王室與貴族規模迅速增加,反過來加速了帝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北方沙漠地帶的沙漠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便利用這個機會犯上作亂。對於南方的黑人帝國而言,這些沙漠部落是帝國強大時候的貿易小幫手,但在衰落期就是隨時可能反噬的危險團體。1433年,正是這些遊牧民攻破了馬裏帝國的首都廷巴克圖,殘存的馬裏勢力退往西部。而在東部已經建都貿易城市加奧的桑海人也終於有了大展宏圖的機會。1468年,他們迅速趕走了廷巴克圖的圖阿雷格人,並繼續向西打擊馬里人的殘餘勢力。帝國的構架已經基本完成,到16世紀爲止,桑海人基本上完成了對昔日馬裏帝國的改朝換代,西部領土已經擴張到了大西洋海岸。

然而,當桑海人逐步完成自己的帝國大業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時間已經不在他們這邊。1496年,桑海國王穆罕默德杜爾像夕日的馬里君主曼薩·穆薩一樣遠赴麥加朝聖,算是向整個伊斯蘭世界宣佈桑海在西非地區的霸業。但他的帝國僅僅是兩百年前馬裏帝國的重複和再生。當年被曼薩·穆薩的傳說吸引南下的葡萄牙人已經在西非海岸線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堡壘要塞,並通過經濟手段影響着西非。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摩洛哥人也在厲兵秣馬,整合資源實力。過去一直拱衛西部黑非洲文明的大沙漠,已經難以阻擋北方入侵者的魔爪。

16世紀,在如日中天的桑海帝國北方,摩洛哥人也正在爲自身的生存而絞盡腦汁。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沿海堡壘遍佈整個海岸線,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和代理人則在東部的阿爾及爾和突尼斯蠢蠢欲動。若非這些強敵本身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分心,摩洛哥可能早早的就被瓜分完畢。

湯迪比戰役:桑海帝國的覆滅 第2張

幸好,到了這個世紀的後期,歐洲勢力已經在全球殖民和對奧斯曼人的戰爭中消耗過度。摩洛哥人乘機收回了基督教敵人在沿海的大部分地盤,又迫使鞭長莫及的奧斯曼人不再將代理人派往當地。作爲交換,摩洛哥人繼續依靠同奧斯曼人的合作來訓練自己的軍隊,並同歐洲的英國、荷蘭貿易,進口先進武器。1578年,篡位上臺的摩洛哥新君主艾哈邁德就是利用這些資源,在三王之戰中擊敗了來勢洶洶的葡萄牙遠征軍。此後,已經不再有北方與東方威脅的摩洛哥人,終於可以將目光朝向南方的桑海。

之前的幾十年裏,摩洛哥人已經垂涎桑海手中的沙漠鹽礦久矣。但他們面臨很多問題,沒法騰出手來佔據當地。內戰與外敵的威脅迫使摩洛哥人無法抽調足夠的力量南下,而缺乏足夠資源保障的進軍,在撒哈拉沙漠地帶往往難以持續。即便有少數部隊通過沙漠後佔據了鹽礦,也會在失去支援的情況下被大量桑海守軍反撲得手。所以一直到16世紀末,摩洛哥人才真正有了搞定南面黑人帝國的能力。他們也通過一系列嘗試,達到溫水煮青蛙的效果。

1578年,已經以曼蘇爾自居的艾哈邁德用1000第納樂從桑海手中獲得了採鹽一年的權利,巨大的收益回報堅定了他繼續南下的計劃。1581年,他派兵進攻塔加扎,破壞鹽場,佔領了圖瓦特。1582年,一支摩洛哥使團被派到桑海首都加奧去刺探虛實。1584年,他派兵佔領塔加扎,卻因摩洛哥軍隊不堪沙漠之苦和給養不濟而撤離,這是摩洛哥人最後一次失敗的軍事嘗試。

1586年,阿斯吉亞?伊夏克二世繼位成爲桑海君主,曼蘇爾蠻橫的提出要求桑海割讓鹽場,承認摩洛哥的宗主權。在遭到拒絕後摩洛哥人已經鐵了心要用武力打服桑海。四年後的1590年,一名來自西班牙的太監朱達爾帕夏被任命爲遠征軍司令,消滅桑海帝國的計劃正式啓動。

1591年,精心準備後的摩洛哥軍隊開始從首都馬拉喀什南下。這支軍隊的主力是由當年在三王之戰中被俘的歐洲僱傭軍戰俘和投誠的背教者組成,人數不過2500,主要用進口的火繩槍和劍裝備自己。他們是摩洛哥軍隊歐化與奧斯曼軍制結合的產物。1500名傳統的摩爾輕騎兵負責側翼掩護和壓陣。這些早就裝備了火繩槍的沙漠輕騎兵是1578年戰勝葡萄牙軍隊的重要功臣之一。遠征軍還不忘帶上8門從英國進口的大炮,負責攻城和火力支援。

這樣的兵力粗看之下非常渺小,但爲了將這麼一支軍隊投送到南方,摩洛哥人還準備了8000頭駱駝和1000匹馱馬來運送各類輜重。1000名馬伕與600名苦力一起隨軍南下。這是根據多年來一次次南下襲擾失敗的經驗,總結出的教訓。

湯迪比戰役:桑海帝國的覆滅 第3張

收到摩洛哥人南下消息的桑海君主伊夏克二世並沒有理解召集部隊。多年來,摩洛哥人經常出動小股部隊南下襲擊,對於桑海人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何況對手的數量有限,與過去的那些普通襲擊相比,並無什麼不同。爲了一次小小的襲擊而召集大量部隊,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直到摩洛哥軍隊長驅直入到首都加奧附近時,桑海軍隊才進行了動員,並在湯迪比附近堅決抵禦入侵者。

一共有9700名使用長矛、弓箭並佩帶了銅盾或皮革盾牌的步兵和幾千名由軍事貴族組成的騎兵,擋在了4000摩洛哥軍隊面前。伊夏克二世親帥1000名私人精銳衛隊位於全軍的最後方。由於擔心不敵摩洛哥軍隊的火力,1000頭牛被帶到了桑海軍隊的陣前,希望用這種類似中國古代火牛陣的計謀來衝擊摩洛哥軍隊的陣線。

4月12日,戰役在湯迪比正式打響。摩洛哥人由2500名步兵組成主要戰線,在兩翼與後方分散部署了輕騎兵部隊,8門火炮被佈置在了陣地的最前方。隨着這些英國大炮的射擊,桑海軍隊第一次感受到了近代化火炮的威脅。隨即,桑海人驅趕着1000頭牛衝向摩洛哥人的陣地,9700名桑海步兵緊隨其後。一旦牛羣衝破摩洛哥火槍手的隊伍,步兵們也將通過這個缺口殺入,但之後的事情完全背離了桑海人的計劃初衷。

在摩洛哥軍中火炮發出的巨響與火繩槍部隊不斷齊射下,桑海人驅趕的牛羣開始失控。這些牛本能的想要遠離危險,掉頭衝入了桑海人自己的陣線。被自己驅趕的牛大量踩傷後的桑海步兵依然向着摩洛哥軍隊發起衝鋒,但已經支離破碎的步兵隊伍在摩洛哥火槍手的輪番齊射下損失慘重。桑海軍隊此前一直沒有遭遇過擁有如此火力的對手。儘管歐洲人已經在西非沿海各地出口火槍長達一個多世紀,但身處內陸的桑海人對此並不感冒。結果,大量依然以冷兵器爲主的步兵只能放棄攻擊,撤退下來。

看見步兵敗退後,由貴族們組成的桑海騎兵部隊發起了攻擊。自馬裏帝國以來,西非地區的騎兵就一直享有盛名。這些武士身穿束腰戰袍,內穿鐵甲胸鎧,使用弓箭、長矛和彎刀作戰,並且以勇敢、大膽、善於用兵之道和精通戰爭藝術而著稱。由於摩洛哥軍隊一邊則缺乏類似歐洲的長槍兵這樣的抵禦力量,火槍手容易被衝鋒到更前的騎兵砍殺。好在兩翼的摩爾輕騎兵這個時候發動了反擊,他們用長矛、彎刀和火繩槍與桑海騎兵們纏鬥在了一起,爲步兵們及時填裝彈藥爭取了足夠時間。隨後,追擊撤退的摩爾騎兵的桑海人一路衝到了摩洛哥步兵陣前,被火槍與火炮的連續射擊擊潰。這些國內精英階層的潰退也引起了桑海全軍的動搖,國王伊夏克二世逃離戰場。1000名精銳近衛軍負責斷後,他們在追殺而來的摩洛哥騎兵包圍,並在此後的戰鬥中全部陣亡。西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軍隊,就這麼一戰全部報銷了。

湯迪比戰役的結束也意味着傳統西非文明的瀕臨被終結。伊夏克二世曾想用鉅額罰款來給自己的王位和帝國買一條生路,但強勢的艾哈邁德予以拒絕。加奧很快便淪陷於摩洛哥軍隊之手,而廷巴克圖也只是再稍微多堅持了一會。控制兩地的摩洛哥軍隊隨即又用了一個世紀才徹底撲滅桑海人的零星抵抗,但貿易路線與鹽礦收入已經被北方來的征服者收入囊中。

湯迪比戰役:桑海帝國的覆滅 第4張

作爲新大陸以外最後發展起來的文明,西非文明雖然起步晚,但得益於北非地中海地區文明成果的持續輸入,在不長的時間裏便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和依賴沿海貿易的東非地區不同,依靠尼日爾河流域發展起來的西非文明更有傳統大河文明的味道。不被中斷而恰到好處的對外交流,讓西非文明在財富積累和技術引進上基本保持了與世界同期水平的同步。而茫茫撒哈拉沙漠與浩瀚的大西洋也都很好的保護了西非文明本身。缺點自然就是當某個勢力撐起當地的一片天后,便失去了繼續大力發展的動力。資源、人口、農業和貿易,足以支撐帝國的運營成本。但受限制的交流也不足以在近代開始後,幫助當地人及時吸納更多先進的文明成果。

湯迪比戰役本身就是這麼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使用火槍大炮的一方,毫無懸念的擊潰了使用長矛弓箭的對手。西非內陸的相對封閉決定了桑海人在武器技術上比起大部分非歐洲地區的文明來說都要更爲滯後。但入侵者摩洛哥本身也是一個極好的樣本。這個原本瀕臨解體敗亡的國家,硬是靠着外交上的左右逢源和技術貿易上的進取獲得了成功和尊嚴。

摩洛哥國王艾哈邁德自己也曾說過,內陸的黑非洲地區比沿海的馬格里布沿海更爲富庶。但開放而擁抱世界的摩洛哥最終戰勝了封閉而保守的桑海。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