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

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萊比錫戰役的背景:1807年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一個無比強大而又莊嚴的政治實體。拿破崙皇帝本人於1804年加冕爲 “法蘭西人的皇帝”,隨後贏得了針對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戰爭。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多次在英國的號召之下聯合起來對抗這個“科西嘉怪物”,卻在奧斯特里茨、耶拿、奧爾斯塔特和弗裏德蘭被打的潰不成軍,法軍昂首開進維也納和柏林,歐洲各國的君主和將軍們躲在陰暗的角落中瑟瑟發抖。

1807年7月,法蘭西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簽署了《提爾西特和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終於向拿破崙低頭,承認法國對歐洲大陸的霸權,並加入了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體系”。拿破崙一生的事業達到了最高峯:荷蘭、西屬尼德蘭(比利時)、盧森堡、萊茵河西岸和意大利西北部被劃入法國領土,在法國的主持之下成立了萊茵同盟(包括德意志中西部的大部分諸侯)和華沙公國(包括被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的波蘭領土),瑞士、意大利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也淪爲法國的附庸;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暫時屈服,只剩下英國仍在頑強抵抗。

自從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君主在歐洲大陸擁有如此強大的權勢。拿破崙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大革命在法國人民心目中激起的民族主義情緒,其次纔是他的軍事才能和個人魅力。法國大革命終結了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朝代法國”,卻開創了一個屬於全體法蘭西人民的“民族法國”。農民和市民階層在大革命中獲得了利益,擺脫了陳舊的封建秩序,爆發出了空前的愛國熱情;當歐洲列強的軍隊還是封建軍隊的時候,法國人卻擁有了世界上第一支民族軍隊,人民愛戴他們的軍隊,軍隊則擁有了一往無前的士氣。

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

拿破崙固然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新興的民族國家可以供他利用,他的成就絕不可能超過當年的路易十四、腓特烈大帝等人。即使是拿破崙的敵人也意識到,這個科西嘉矮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耶拿會戰結束之後,拿破崙策馬進入柏林的時候,黑格爾嘆息道:“我看到絕對精神騎在馬背上。”上帝本人,或者說歷史運行的宏觀規律,在操縱着拿破崙去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而這一切勝利的結局,卻是拿破崙和他的敵人都沒有想到過的。

在《提爾西特和約》簽訂之後,拿破崙皇帝很快陷入了狂妄自大的情緒,他認爲歐洲乃至全世界已經無人能與他爲敵,歐洲的版圖可以任他隨意擺佈,只要有戰無不勝的法軍做後盾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1807年秋天,他命令數萬法軍入侵葡萄牙,很快又侵佔西班牙,掀開了漫長的半島戰爭的序幕;1809年,他打敗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再次狠狠修理了奧地利和普魯士,並再次在維也納炫耀武力;1810年,他放逐了羅馬教皇,並冊封其子拿破崙二世爲羅馬王。

與1807年相比,法蘭西帝國的勢力範圍又擴大了,尤其是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中部都變成了法國的附庸國,並且把奧地利的西里西亞劃歸華沙公國。但是,這些新的勝利不能掩蓋一個事實——拿破崙正在偏離早期的勝利軌道,向着自我毀滅的目標前進。他的軍隊不再是受壓迫人民的解放者,不再是自由、平等、博愛理念的傳播者,而是赤裸裸的侵略者和征服者;他的工作不再是推翻歐洲大陸的封建君主,而是建立一個以他本人爲君主的歐洲統一帝國;在法國國內,他也日益沉醉於宮廷禮儀、貴族制度和榮譽慶典,逐漸喪失了對真實世界的認識。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時期,拿破崙最信賴的拉納元帥對他說了如下的遺言:“您剛剛做了一件很大的錯事,儘管這個錯誤奪走了您的最好朋友,您仍然不會改過,因爲你慾壑難填。這種慾望會使您失敗的;您毫不留情地無謂地犧牲那些最能爲您效勞的人,他們死去時,您毫無惋惜之情。您被阿諛獻媚者包圍;我看不到哪一個朋友能向您直言相諫。人們將背叛您,遺棄您;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吧。這是民意和衆望,您的力量永遠也不會超過現在;但您可以更孚衆望,受人愛戴。”

幸運的是,拿破崙在付出沉重代價之後贏得了戰爭,奧地利和普魯士終於選擇了屈膝投降。君臨歐洲的皇帝認爲他已經戰勝了一切敵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敵人已經改變了——原先是一小撮受過精英教育的娘娘腔的貴族,現在卻變成了深受法國壓迫的歐洲各國人民。在法軍的鐵蹄之下,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人民的怒火日益高漲,而拿破崙從來看不起這些異族人民,這最終給他的帝國敲響了喪鐘。

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 第2張

1812年的遠征俄國之戰,吞沒了拿破崙的六十萬大軍。與其說這次戰爭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天才戰略的結果,還不如說是俄羅斯民族集體反抗法蘭西帝國的結果。看過《戰爭與和平》一書的人都知道,法國的入侵在俄羅斯人心目中激起了多麼強烈的愛國熱情,即使是沉醉於舞會和打獵之中的貴族都開始覺醒,法國的失敗也就無可避免。更糟糕的是,拿破崙的這次遠征本身就是民族壓迫與帝國專制的產物——超過一半的遠征軍來自普魯士、奧地利、華沙公國和萊茵同盟等僕從國,大量補給物資也取自這些僕從國,法國人在討伐一個敵人的同時給自己製造了更多的敵人。當拿破崙皇帝灰頭土臉地渡過涅曼河,乘坐雪橇逃離自己的軍隊的時候,整個歐洲就像一堆乾柴,隨時可能燃燒起反對法蘭西帝國統治的熊熊大火。

1813年,這場大火終於燃燒起來了。從大西洋到烏拉爾山脈,從北極圈到亞得里亞海,歐洲各民族的軍隊集結在德意志,展開了一連串血腥廝殺,最終在萊比錫爲這部史詩寫下了壯麗的句號。萊比錫會戰因此被稱爲“民族會戰”(Battle of Nations),並被視爲歐洲乃至全世界歷史的新起點。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