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將星傳奇 > 抗戰英烈馬振華:窮苦教書匠出身的抗日真英雄

抗戰英烈馬振華:窮苦教書匠出身的抗日真英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振華生於1905年。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任冀魯邊區抗日救國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後任中共津南特委書記、鹽山縣委書記、邊區戰委會主任、邊區民運部長、津南地委書記等職。1940年9月12日壯烈犧牲,時年35歲。

“邊區的革命舵手、邊區的抗日元勳、邊區的慈母啊!你爲革命壯烈犧牲”。這首在冀魯邊區羣衆中廣爲傳唱的歌曲,就是歌頌抗日英雄馬振華烈士的。

馬振華,1905年出生於河北省鹽山縣舊縣鎮(今千童鎮)後韓沙洲村一個佃農家庭。1922年高小畢業後,在本村創辦貧民小學、民衆夜校,深受貧苦農民擁護。1932年秋,經津南特委書記劉格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4月,馬頰河農民暴動失敗後,津南一帶充滿了白色恐怖,革命形勢陷入了低潮。馬振華毅然捨棄教鞭,化名李澤民、李之如,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下踏遍津南地區,組織進步民衆參加革命。他有時扮作串書館賣筆墨的商人,有時扮作“貨郎”,有時又出現在短工市場上,聯絡發展黨員,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和救國的道理,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恢復遭到破壞的地下黨組織。不到半年的時間,在他活動的地區有100多個村莊有了共產黨員,70多個村莊恢復和建立了黨的組織,黨員數量達200餘人。革命的種子在津南生根發芽,革命的影響一天天擴大。

抗戰英烈馬振華:窮苦教書匠出身的抗日真英雄

全面抗戰爆發後,津南特委和魯北特委合併組建中共冀魯邊區工作委員會,馬振華任組織委員。同時建立華北人民抗日救國會和華北人民抗日救國軍,馬振華任救國會會長、救國軍政治部主任。針對救國軍內部成分複雜的客觀情況,既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充分發揮各個階層的抗日積極性,又堅持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的方針不動搖。12月初,救國軍改稱冀魯邊區抗日遊擊隊。爲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馬振華狠抓整頓工作,在各團設立政治處,連以上設指導員,同時,建立士兵政治課制度,學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倡導官兵平等,開展官兵互教的練兵運動,使部隊政治氣氛活躍,士氣高昂,戰鬥力提高。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他率部多次沉重打擊日僞軍,相繼收復了鹽山、慶雲、無棣、樂陵、寧津等幾個縣城,有力激發了當地軍民的抗戰熱情,游擊隊由原來的4個團1000餘人,發展到24個團萬餘人,爲開創和鞏固敵後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938年9月,肖華率領八路軍東進抗日縱隊來到冀魯邊區,對救國軍進行統一整編。爲加強地方工作的領導,馬振華調地方工作,先後擔任冀魯邊區戰委會主任、民運部長、組織部長、津南地委書記等職,從事發動羣衆,組織羣衆,鞏固抗日民主政權以及除奸、破路、動員、籌糧等工作。當時情況十分複雜,敵我拉鋸地區犬牙交錯,又經常與敵遭遇。爲了指揮抗戰工作,他經常深入敵區召開各種會議。他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一起勞動,宣傳抗戰形勢,掀起了津南300萬羣衆的參軍參戰熱潮。一次,馬振華與東光縣委的同志剛開完會,就遭遇了到村中搶掠的僞軍。來不及突圍,馬振華讓大家混在鄉親們中間,掩過僞軍耳目,安全脫險。他說“人民戰爭,時刻都不能脫離人民羣衆,他們纔是真正的英雄。”

在堅持敵後反“掃蕩”鬥爭中,他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顧不上照顧年邁多病雙目失明的父親、弱妻和幼子。1940年大旱欠收,他妻子攜其幼子,沿門乞討,以維持生活和供養其老父。馬振華因工作忙碌,從未到家中看望。他爲了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而忘卻了個人的一切。有的同志勸他回家看看,他慨然地說:“像我家這樣,甚至比我還要困難的抗屬不是太多了嗎?只有把鬼子打出去,國家富強了,大夥兒才能豐衣足食。”

抗日戰爭進行到第三年,日本侵略者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冀魯邊區黨委提出“到敵人後方去,狠狠打擊敵人”。據此,馬振華深入敵佔區開闢工作,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一天,日軍在鹽山附近的村莊四處燒殺搶掠。馬振華帶兵趕到,掩護羣衆轉移。他繞到敵後,猛烈射擊,將敵人引向自己。子彈打光了,敵人追上來。千鈞一髮之際,幸遇幾位老鄉。他們將他打扮成農民模樣,一同被日軍押回村裏集合。日軍頭目惡狠狠地喊道:“誰是馬振華,趕快出來。”沒有一聲回答,只有仇恨與蔑視的目光。日軍從人羣中拉出一位老人逼問:“你說,誰是馬振華?”老人堅定地回答:“不知道。”日軍急了眼:“這裏有馬振華,你們不說,就統統地殺死。”人羣異口同聲:“這裏沒有馬振華!”日軍隊長嚎叫着:“限你們三分鐘,不說出來,就開槍。”命令手下架起機槍。全場仍是鴉雀無聲。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了。就在日軍隊長舉手要下命令時,馬振華從人羣中闖出來,高聲大喝:“住手,我是馬振華。”但接着,青年們個個站出來大聲說:“我是馬振華!”“我是馬振華”。大爺、大娘、婦女、兒童們也一齊高喊:“我是馬振華!”日軍既震驚又黔驢技窮,只好灰溜溜地收場。馬振華在羣衆的保護下又一次安然脫險。

940年9月11日晚,馬振華在寧津縣柴胡店區薛莊村召集各縣、區主要幹部會議,研究部署對敵鬥爭策略。12日拂曉,由於叛徒告密,300多名日僞軍將屋子包圍。在生死的緊急關頭,馬振華命令道:“我掩護,大家快突圍。”在馬振華的指揮下,大家與日僞軍展開生死決鬥,奮力突圍,終因敵衆我寡,除部分同志突圍成功外,馬振華和寧津縣委書記張維明等11名同志壯烈犧牲。馬振華犧牲的時候,手裏還緊緊握着一把鐵剪子,準備與敵人搏鬥。

馬振華犧牲的噩耗,震撼了邊區人民和全體共產黨員,邊區軍民爲失去自己的領袖沉浸在極大的悲憤之中!9月15日,津南地委、寧津縣委同時召開了追悼大會,主席臺兩側掛着兩副輓聯:“烈士血灑冀魯大地,氣衝霄漢留英名;軍民淚流馬頰南北,悲歌慷慨誓復仇。”“爲國爲民灑熱血先烈精神永存,不屈不撓承遺志吾輩奮鬥不息。”邊區文救會還編印了紀念冊《血仇》,記述了馬振華烈士的生平事蹟,並譜寫了《歌唱馬振華》的歌曲:“邊區的革命舵手,邊區的抗日元勳,邊區的慈母啊!你爲革命壯烈犧牲,振華!你的革命精神,嚇得敵人發抖;你的無畏姿態,逼得敵人慌走;你最後還想多殺幾個鬼子,一槍啊!正打在你的胸口!敬愛的同志,你,人倒下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你鼓舞着邊區人民,踏着你的血跡繼續前進!……”這首歌,在抗日烽火的歲月裏廣爲邊區人民傳唱。1940年11月,經上級批准,寧津縣改爲振華縣,以紀念這位爲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人民英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