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桓溫三次北伐,爲什麼會成爲禍國權臣?

桓溫三次北伐,爲什麼會成爲禍國權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譙國龍亢縣人,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權臣,晉明帝司馬紹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長子。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庾亮一手操作導致蘇峻叛亂,最後也算認識到錯誤,將功補過。

走了舅舅,來了女婿

關於桓溫,凡是談及東晉的歷史總歸是少不了他的。據考證桓溫的祖上是桓範,就是之前講到的勸曹爽挾皇帝曹芳以號令天下的那位,罵曹爽兄弟像豬像牛的那位,被司馬懿殺掉的那位。其父桓彝曾參與平定“王敦之亂”,在生下桓溫之後,其父於“蘇峻之亂”被叛將韓晃所殺,江播參與了謀劃。

那時桓溫才十五歲,便密謀爲其父親報仇,等到江播去世之時,桓範假扮成去弔唁的客人,趁機殺掉了江播的兒子。

後來娶了晉明帝司馬紹的長女爲妻,這便是“走了舅舅來了女婿”。

桓溫三次北伐,爲什麼會成爲禍國權臣?

雄心壯志好男兒,打臉衆人

年輕人嘛,血氣方剛,爲了建功立業選擇出兵伐蜀地,於是奏請皇帝我要攻打巴蜀之地的成漢(五胡亂華入主成都),結果人家皇帝還沒有同意,便屁顛屁顛的帶着人去了。

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桓溫這一戰,因爲首先帶的兵少,其次巴蜀之地道路崎嶇,糧草供應不足,易守難攻,在者勞師以襲遠不爲明智之舉。

然而桓溫血氣方剛好男兒,我偏要去(招呼都不打的那種),結果還真的連戰連勝,一舉攻到了成都。成漢末代皇帝李勢(到他手裏江山本來氣數就將盡了,加上他不好好治理,荒淫無度,亡得更快了)不得不與桓溫一決高下。

當然結果就是桓溫勝利,成漢政權滅亡。

桓溫三次北伐,爲什麼會成爲禍國權臣? 第2張

功高震主,家常便飯

桓溫平定巴蜀之地的功勞很大吧?這時候皇帝就開始忌憚他功高震主了,又是派人牽制他,又是不分封給他更好的爵位等等。

不過這些在桓溫眼裏不值一提,爲什麼呢?因爲其手下有八州之地,可以自己徵調士兵,相當於這些地方已經是屬於他自由管理了,這時候朝廷也遣派不動他了,他難道有不臣之心嗎?

公元349年,後趙皇帝石虎薨,北方大亂。桓溫又想搞事情了,於是奏請皇帝請求北伐,結果朝廷又無回覆,想也不想帶五萬小弟就去了。接着就是各種勸啊,不要去不要去,皇帝司馬昱親自給他寫信才把他勸回來。

派出了殷浩(爲了牽制桓溫而提拔的大臣)數次北伐,可謂是次次慘敗,整個把國家都給打窮了,這下桓溫徹底看不下去了,心想:不讓我去北伐,後果可見一般。

於是上奏朝廷列舉殷浩數十條罪狀,終於把殷浩搞下臺了,這下朝廷大權盡歸桓溫,北伐之心已無人可擋。

桓溫三次北伐,爲什麼會成爲禍國權臣? 第3張

北伐遇前秦,無糧戰敗

公元354年,桓溫率兵與梁州刺史司馬勳合擊前秦軍,擊敗前秦軍大將,順利入主關中。

接着就是之前曾經提到的收麥子環節,想要在關中地區收麥以解決軍糧不足的問題,但被前秦苻健得知桓溫晉軍軍糧不足的問題,這可了得,我能讓你安穩的補充糧食嗎?就是派人把麥田破壞了許多。

桓溫率軍被迫撤退,前秦軍趁勢猛追,晉軍大敗。就是這個時機遇到了可媲美諸葛亮的賢人王猛(讀過之前文章的人肯定知道這個人做了哪些事,爲何能與孔明相比,“淝水之戰”戰敗就是因爲沒聽王猛之言),大概是王猛看出了桓溫的本質,寧願繼續賣草蓆也不願跟隨桓溫建功立業。

北伐姚襄,又生壽春之亂

公元356年,羌族首領正在圍攻洛陽,桓溫帶兵來攻,大敗姚襄。過了幾年,前燕大將呂護(這個人名聲不咋滴,誰強就跟誰混)來攻洛陽,又一次攻打洛陽失敗,之後前燕又有前來攻打洛陽。

公元369年,桓溫率兵伐前燕,雖之前有小勝,擒獲前燕將領慕容忠,在一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之下,桓溫不聽郗超速戰速決,直攻前燕都城鄴城,或者儲備糧食明年再戰的建議(進入秋季,北方水量減少,而且還很冷,想打速戰速決,不打等到明年春暖花開再打),卻都被桓溫否決了。

結果就是前燕慕容垂(特別會打仗,之前有講過)與桓溫對峙上了,晉軍再次敗在了糧食不足上面,死傷三萬餘人。

後來桓溫把此次的責任怪在袁真身上,袁真不滿勾結前秦、前燕反叛,桓溫攻破了壽春,平定了反叛。

桓溫以爲平定的壽春的叛亂能夠一雪前恥北伐的失敗,顯然是不能夠的。於是在郗超的建議之下廢除司馬奕的帝位,迎司馬昱爲帝。

前秦皇帝苻堅得知此時不禁嘲笑桓溫多次北伐使得國勢越來越衰弱,不痛定思痛,以死謝罪,六十歲的老頭竟然還行廢立之事,有何面目見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