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桓溫爲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終結果如何

桓溫爲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終結果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溫爲何要三次北伐,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男人,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這是東晉著名權臣桓溫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能說出這樣話的人,一定是不拘世俗眼光的人

歷史上對於桓溫這個人的評價說法也是各有差異,有說他是民族英雄的,文化人中備受推崇,著名史學家王夫之和黃宗羲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說他“英略過人”、“匡扶華夏第一人”

然而在大部分歷史學家,特別是持忠君觀念的那些大儒們,對他的評價只有兩個字:奸臣。然而說他是奸臣,他卻是爲數不多且付諸實踐的北伐之人

桓溫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桓家的人,父親是名將,出生起點極高。然而不幸的是少年喪父,十六歲那年發生“蘇俊之亂”,他父親死在了這場戰亂中。但也正是因此,桓溫迎來了人生第一個轉折,東晉皇室爲了安撫桓家,將女兒安康公主嫁給了他,桓溫成了駙馬爺。加上世家大族、忠臣之子的身份,桓溫前方,是一條康莊大道

桓溫爲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終結果如何

二十三歲那年,桓溫受命擔任琅琊內使,後又擔任徐州刺史,正式步入官場,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戰火頻繁的徐州地區,卻無人敢擾,慢慢穩定下來

後又被任命爲荊州刺史,總領東晉重要邊鎮荊州的民事、軍權。這一年他三十四歲,風華正茂。也是在擔任荊州刺史的時候,桓溫發現成漢政權對東晉的威脅

於次年公元347年,開始了平定成漢政權的戰役,桓溫身先士卒,奮勇衝鋒,擊敗成漢,將四川地區重新收復

收復四川,對於東晉的意義是巨大的,南方的中國漢地基本被連成一片,四川更是成了東晉抗擊北方政權的穩固後方

然而桓溫可不僅僅滿足於此,男兒當流芳百世,他要建不世之功,對於當時的東晉王朝來說,不世之功,只有一件能算得上:北伐復山河

這也確實是桓溫心中的夢想,然而這個夢想,卻和當時很多利益相關者站在了對立面,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也就包括桓溫自己的家族

但無論艱難萬險,桓溫都不曾放棄,公元354年,桓溫發動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北伐,主要攻擊對象是盤踞關中平原的前秦政權,是中原各政權裏最強的一個

北方百姓對於東晉是有感情的,聽聞東晉大軍前來,主動迎接,加之桓溫將所有可能都考慮到了,既有陸路進攻,又有水上軍隊,還有騎兵襲擊,進展十分順利

然而物資補給方面卻出了問題,戰線拉長,糧草輜重必須跟上才行,東晉主政大臣王衍便是反對北伐之人,對物資自然是百般拖延。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徒勞無功地班師回朝

桓溫爲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終結果如何 第2張

雖然第一次北伐失敗,但是在戰鬥中將敵人打得潰敗,也給他掙來了榮耀。因爲這樣的勝利,給了一心收復山河的人們信心

第一次北伐失敗兩年後,桓溫卷土重來,再次北伐, 這一次可是打了大勝仗,收復了東晉故都洛陽。但同時他提出了一個得罪東晉所有士族的建議,遷都洛陽

這一舉措,本該是英雄的他,卻遭到了全國的反對。這一次北伐之後,桓溫整整沉寂了十三年,才發動第三次北伐

這時的桓溫已是年近花甲,帶着五萬大軍,意圖攻打前燕政權。這一戰桓溫明白是背水一戰,能不能收復山河只看這一次

桓溫帶領軍隊發起了對前燕的猛攻,一句擊敗前燕邊防部隊,都城鄴城就在桓溫前方,此時桓溫同樣面臨彈盡糧絕的問題

要麼見好就收,要麼班師回朝,桓溫開始猶豫了,他既不想退,也不敢貿然進攻,最後竟是選擇在金鄉屯兵觀望局勢等待糧草

前燕趁此機會猛攻過來,帶隊的是名將慕容垂,他不和桓溫正面交鋒,而是繞道河南,阻斷了桓溫的退路

這一戰,桓溫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比之前北伐任何一次都慘,所帶來的的軍隊幾乎是全軍覆沒,他的榮耀和戰功也在這一次賠光

三次北伐都未成功,桓溫想要的流芳百世自然是再沒有機會,那便遺臭萬年吧。桓溫有了篡位的打算

然而桓溫是有些猶豫的,所以他並沒有徹底廢掉東晉皇室,改朝換代,而是另立晉簡安帝,他則駐兵姑蘇,遙控京城

桓溫爲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終結果如何 第3張

公元372年,晉簡安帝病逝,機會再次擺在了桓溫面前,這一次,他是準備孤注一擲了。只是此時的他已經病重,謝安在他的登基儀式上故意拖延

桓溫病重在建康呆了十四天便返回姑蘇,這最後一步,他終是沒有走上去,便撒手人寰了

桓溫這一生,最開始是想建功立業,成不世之名的。然而三次北伐都失敗,特別是最後一次,更是損失慘重,流芳百世再無機會

篡位奪權最終也還差臨門一腳,而未能成功,後世雖然有貶損之人,但遺臭萬年倒也談不上。大丈夫立世,桓溫最終沒能成爲他想成爲的那種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