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桓溫第二次北伐的原因、過程和結果都是什麼?

桓溫第二次北伐的原因、過程和結果都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背景

永和七年(351年),後趙滅亡,後趙將領姚弋仲降晉,其子姚襄亦隨父歸降,皆獲東晉遙封官職及爵位。次年姚弋仲死,姚襄依從父親遺命南奔東晉,駐屯譙城。永和八年(352年),姚襄在謝尚兵敗後退屯歷陽,並大行屯田及訓練將士。然而因爲殷浩忌憚姚襄,竟多次派刺客刺殺他,又派魏憬意圖偷襲他,最終令姚襄決心叛晉。永和九年(353年),姚襄就於殷浩北伐期間臨陣叛晉,倒伐攻擊殷浩,不但令殷浩北伐失敗,更盤據淮河一帶,在盱眙建立根據地。

永和十年(354年),江西流民郭敞等人在東晉僑置陳留郡的堂邑叛亂,捕擄陳留太守劉仕向姚襄歸降。因着臨近東晉賴以自守的長江天險,於是令東晉朝廷十分震驚,立刻加強對京師建康的防守。然而,姚襄沒有南進,反倒北歸,於是轉據許昌。

原本降晉的周成又於永和十年叛晉,進據洛陽。姚襄據許昌後就於永和十二年(356年)起兵進攻洛陽。

桓溫第二次北伐的原因、過程和結果都是什麼?

另一方面,完成第一次北伐而回荊州的桓溫多次上表請求遷都洛陽,修復在洛陽的皇家園陵,但都未獲批准。隨後又升桓溫爲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專委討伐姚襄之任。而因此就促成桓溫發動第二次北伐。

過程

桓溫於永和十二年(356年)在江陵起兵,先遣督護高武據魯陽,輔國將軍戴施駐屯黃河上,以水軍進逼許昌和洛陽,更請徐、豫二州派兵經淮泗入黃河協助北伐。桓溫自己則從後領兵作衆人繼援。

八月己亥日,桓溫到達洛陽城南的伊水,久圍洛陽不破的姚襄於是撤去圍城軍,轉而抵抗桓溫,並在伊水水北的樹林中埋伏精兵,試圖誘使桓溫率兵後退,在其後退時派伏兵突擊。然而桓溫拒絕姚襄後退的請求,姚襄意圖依伊水而戰,而桓溫則結陣向前進攻,更親身披甲督戰,於是大敗姚襄,姚襄逃到洛陽北山,及後更與餘衆西奔幷州,桓溫未能追及。

隨後,周成以洛陽向桓溫投降。桓溫及後留兵戍守洛陽,並且置陵令,修復各個皇陵後就押著周成及帶着三千多家歸降的平民南歸。第二次北伐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