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桓溫傳講了什麼內容 桓溫北伐成功了嗎

桓溫傳講了什麼內容 桓溫北伐成功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溫傳

桓溫,東晉年間傑出的軍事將領、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爲晉明帝的女婿,因出兵伐蜀剿滅成漢而一舉得名,後來又三次出兵北伐。《東晉桓溫傳》出自晉書,講述的是桓溫的人物簡介及生平事蹟。

桓溫,字元子,安徽懷遠龍亢人,其父爲宣城太守桓彝,原本爲北方士族,西晉末年,由於天下大亂而南遷,其父深得晉元帝的信任扶搖直上,在朝中名望很高,曾協助明帝平定王敦謀反。在桓溫還未滿一週歲的時候,太原名臣溫嶠看到他就表示這個孩子骨骼驚奇,便試試看他的啼哭,聽到聲音後連連稱讚長大後定是個英豪。也正是因爲有了溫嶠的讚賞,其父便給他起名叫桓溫。

桓溫傳講了什麼內容 桓溫北伐成功了嗎

桓溫生性豪邁高潔,十分有氣概,且樣貌偉岸,與他年齡相仿的劉惔認爲他是稍遜於孫權、司馬懿的人才。328年,其父在蘇峻叛亂中被害,此時桓溫年僅十六,便枕着兵器而睡、眼流血淚,發誓定要報仇。至18歲時,參與殺父的江播去世,桓溫借弔喪之名殺江家三子,終報父仇,由此令世人稱歎。

桓溫長大成人以後,被選爲南康長公主的駙馬,成爲晉明帝的女婿,承襲父爵位,逐步登上仕途,成帝元年時他23歲任琅琊太守,逐步升至徐州刺史。此後,桓溫逐漸在朝中大展抱負,先是鎮守荊州,爲日後專權打下基礎;之後桓溫伐蜀得勝更是聲名大振;最後由於三次北伐告敗,遂沒能篡取帝位。

桓溫死前欲得九錫未能如願,諡宣武,其子桓玄繼爵位後建桓楚,追爲楚宣武皇。

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即東晉年間,由將領桓溫發動的三次北伐十六國的戰役,分別出兵於354年、356年及369年,但唯有第二次戰爭成功收復了洛陽,其餘均以退兵告敗,並沒有收穫過大的成效。

當時東晉朝廷剛剛平定了蘇峻叛亂,暫時穩定下來,不料北方卻大亂。趙國大將趁君主去世便稱帝建魏,冉魏又被前燕所滅,苻健建立前秦,東晉朝廷趁北方動亂派殷浩北征,失敗後,由桓溫領兵出征。

第一次北伐,桓溫的軍隊來勢洶洶,屢屢大敗秦軍,苻健誓死抵抗仍未能敵,多個郡縣前來歸降,受到桓溫的安撫。此時桓溫沒有聽從薛珍的意見直攻長安,在與秦軍保持對峙的過程中被苻健擊敗,前秦搶先一步收割稻糧使晉軍缺糧,更遇追兵被逼得退軍,第一次北伐告敗。

第二次北伐,北面叛亂,桓溫起兵江陵直逼許昌洛陽,遇姚襄抵抗,桓溫親自披甲監戰,結陣前攻,大敗姚襄,收降周成及三千多家平民,修復黃陵,第二次北伐勝利。

第三次北伐,桓溫名聲大增扶搖直上,前燕發動戰事,桓溫野心勃勃欲登帝位於是再次北伐,領軍出燕。晉軍至兗州時,不顧郗超對汴水影響運渡的擔憂,執意開鑿河道行軍;進入黃河以後,不顧郗超的勸阻堅決逆流而行;郗超建議直擊燕都鄴城或守河道控制運輸儲糧,且戰爭必須速戰速決不可拖到秋天,桓溫均不採納。晉軍大敗燕軍後,燕軍向秦軍求助,得援兵開始反擊,晉軍戰事不利又缺糧於是大亂陣腳,最終被兩面夾擊而告敗。

桓溫的三次北伐,使其在朝中威望極高,但由於戰敗使其未能篡位成功,北伐戰爭也未再繼續,此後前秦漸漸崛起。

  桓溫是怎樣的人

桓溫,東晉年間傑出的軍事將領、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爲晉明帝的女婿,鎮守荊州,出兵伐蜀,三次北征,晚年一度專權而未能篡取帝位,他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那麼桓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桓溫在仕途上的成功絕對不是因爲他是皇帝的駙馬,他確確實實有真才實幹,無論軍事才能和政治抱負,他都具備,剿滅成漢,收復徐州、豫州,都是實打實的功績,因此可以說他最後能得到權傾朝野、一手掌權的地位都是他自己打拼下來的。

然而他在歷史上的爭議性,主要在於他晚期顯露出來的篡權異心,桓溫野心勃勃,晚年廢帝專權,欲求九錫而得皇位,一度威勢極盛,連東晉時期地位十分顯赫的謝安見他都俯首遙拜,甚至以君臣名義相稱,可見他當時在朝中的地位。

桓溫爲人極具才能,小小年紀便英氣俱現,十六歲時便報殺父之仇,此後在多場戰役上大顯身手,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不過桓溫爲人也有些過於自負、主觀以及急功近利,在北伐戰爭中就因屢屢無視郗超等人的建議而最終告敗。

桓溫說過一句極爲經典的話,“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不如就遺臭萬年!”可見他在政治上確有篡權野心,不過最終未成而死,沒有像他的兒子桓玄那樣造成大的結果,桓溫還是個行事相對慎重的,且算是個“篡位嫌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