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析東晉年間桓溫三次北伐失敗的必然性

解析東晉年間桓溫三次北伐失敗的必然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溫北伐,即東晉年間,由將領桓溫發動的三次北伐十六國的戰役,分別出兵於354年、356年及369年,但唯有第二次戰爭成功收復了洛陽,其餘均以退兵告敗,並沒有收穫過大的成效。  

解析東晉年間桓溫三次北伐失敗的必然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東晉朝廷剛剛平定了蘇峻叛亂,暫時穩定下來,不料北方卻大亂。趙國大將趁君主去世便稱帝建魏,冉魏又被前燕所滅,苻健建立前秦,東晉朝廷趁北方動亂派殷浩北征,失敗後,由桓溫領兵出征。

第一次北伐,桓溫的軍隊來勢洶洶,屢屢大敗秦軍,苻健誓死抵抗仍未能敵,多個郡縣前來歸降,受到桓溫的安撫。此時桓溫沒有聽從薛珍的意見直攻長安,在與秦軍保持對峙的過程中被苻健擊敗,前秦搶先一步收割稻糧使晉軍缺糧,更遇追兵被逼得退軍,第一次北伐告敗。

第二次北伐,北面叛亂,桓溫起兵江陵直逼許昌洛陽,遇姚襄抵抗,桓溫親自披甲監戰,結陣前攻,大敗姚襄,收降周成及三千多家平民,修復黃陵,第二次北伐勝利。

第三次北伐,桓溫名聲大增扶搖直上,前燕發動戰事,桓溫野心勃勃欲登帝位於是再次北伐,領軍出燕。晉軍至兗州時,不顧郗超對汴水影響運渡的擔憂,執意開鑿河道行軍;進入黃河以後,不顧郗超的勸阻堅決逆流而行;郗超建議直擊燕都鄴城或守河道控制運輸儲糧,且戰爭必須速戰速決不可拖到秋天,桓溫均不採納。晉軍大敗燕軍後,燕軍向秦軍求助,得援兵開始反擊,晉軍戰事不利又缺糧於是大亂陣腳,最終被兩面夾擊而告敗。

桓溫的三次北伐,使其在朝中威望極高,但由於戰敗使其未能篡位成功,北伐戰爭也未再繼續,此後前秦漸漸崛起。 

 桓溫北伐的原因

桓溫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後又功敗垂成,而三次桓溫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東晉的局勢日漸穩定,而北方政權的更替頻繁,使東晉有了一定的實力可以收復北方。  

解析東晉年間桓溫三次北伐失敗的必然性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成漢政權是一支由流民起義組建起來的政治軍事力量,從西晉末年開始就一直盤踞在西蜀一帶,成爲了威脅東晉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永和二年底開始,桓溫就開始了對成漢政權的作戰,並在第二年擊敗了成漢,平定了西蜀。如此一來,讓東晉的勢力得到了鞏固,同時也讓桓溫在朝中贏得了一定的威望。同時,東晉的名將陶侃也平定了對東晉首都造成嚴重威脅的蘇峻之亂,開創了東晉前所未有的穩定局面。

此消彼長,在北方卻陷入了大亂。一直盤踞在中原地帶的後趙國主石虎去世,後趙逐步走向分裂和崩潰。氐族的首領苻健趁着後趙大亂,引兵進入關中,建立了前秦政權。同時,原隸屬於後趙的大將冉閔也滅了後趙,建立了冉魏政權。冉閔發佈了“殺胡令”,開始大肆屠殺盤踞在中原地帶的胡人,給胡人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不久之後,前燕的鮮卑族首領慕容皝又消滅了冉魏政權。總之,此時的北方陷入了一片混亂和分裂之中。

東晉方面卻着手開始準備收復中原的工作。第一次由大將褚裒北伐,但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換了殷浩,在殷浩無法獲得戰果的情況下,東晉政權又替換了平蜀有功的桓溫,從而開始了桓溫先後三次的北伐戰爭。因此,南方的相對穩定和北方的混亂,是桓溫北伐的原因。 

桓溫北伐失敗的原因

桓溫北伐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影響的因素,其主要表現在將領的素質、政治、軍事和目的等,是歷史的必然性。  

解析東晉年間桓溫三次北伐失敗的必然性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桓溫在當時可以被稱爲是當時最傑出的將領,不僅在東晉,同時在北方和中原亦是如此。但是當時正值亂世。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南北兩晉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因此,除了桓溫這個“最傑出”的將領之外,同時北方還有類似於苻健、慕容恪、慕容垂等“比較傑出”的將領。這些人雖然不足以達到和桓溫那樣的軍事水平,但作爲進攻一方的桓溫,在軍事上處於下風是必然的。而且桓溫自己也承認,有慕容兄弟在,他的北伐大計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在政治上,東晉當時雖然內部比較穩定,但縱觀整個東晉歷史,都是處於一個極其矛盾的狀態。首先,北方的外族入侵,東晉得以苟安,是和北方達成了某種默契。同時,東晉的王族手中並無實權,真正掌權的卻是朝中的士族大夫。如果桓溫北伐成功,或許將破壞了東晉王族和士族,甚至和北方外族的利益平衡,因此實際上,東晉對這次北伐是極其不支持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由南向北的統一戰爭,是少之又少的。這不僅表現在地理位置上,還表現在兵員的素質上。北方人一向民風彪悍,而南方人,則喜好漁歌唱晚。不同的民風,導致南方士兵整體戰鬥素質偏弱。

在目的上,桓溫北伐主要是爲了贏得自己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他本人對於北伐大計,也並不報以成功的打算。

總結來看,桓溫北伐失敗的原因,和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失敗比較類似,從複雜的政治鬥爭和曲折的軍事鬥爭中,可以看出其失敗的必然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