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朱棣乃明朝第三任皇帝。六百年來,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認爲他暴虐成性、殺人如麻,與其父朱元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有人覺得他在政治上設置內閣,在經濟上疏通大運河,在軍事上親征蒙古、鞏固南北邊防,在外交上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不僅維護了我國完整版圖,還促進我國經濟繁榮,甚至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當然還有部分人認爲他功大於過,儘管他性情暴躁,但他所作之事均爲大明朝的繁榮發展。衆所周知朱棣奪得皇位不久便遷都北京,人們對此很是疑惑:南京乃明朝的龍興之地,且屬於國家的經濟中心,朱棣爲何要遷都北京?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一、遷都念頭

朱棣當年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最初他爲得民心,在歷時三年的戰爭中堅持嚴明軍中紀律,禁止士兵殺戮與掠奪無辜百姓,甚至寬容俘虜,善待亡靈。然而當他奪得政權後立即暴露本性。許多前任大臣由於不服其統治,誓死不屈,最終被處以死刑。其中最慘烈的要屬黃子澄、鐵鉉與方孝孺等人。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第2張

黃子澄作爲朱棣“清君側”口號的對象之一,從始至終沒有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爲,甚至正義凜然地怒斥朱棣:“殿下向來悖謬,不可爲訓,只怕子孫後代有跟着殿下學壞的。”朱棣聽完惱羞成怒,當即下令將黃子澄的族人帶到殿前嚎哭,並逼他寫下罪狀。誰料他竟寫道:罪在削燕太晚,以致成此兇殘。朱棣看完怒不可遏,先命人砍去其手腳,接着又將他解肢。隨後朱棣又將屠刀伸向在靖難戰役中使他吃盡苦頭的鐵鉉。他先是將鐵鉉的耳朵切下,然後烤熟逼其吞下,接着得意洋洋地問道:“好吃麼?”鐵鉉答:忠臣孝子的肉,當然好吃。朱棣聽後暴跳如雷,當場讓人將其扔進油鍋。而方孝孺更因氣節高尚、不肯低頭被滅十族。

這種慘無人道的殺戮方式實在令人心驚膽戰。一時之間,朱棣殘殺“忠臣烈士”的暴行傳遍金陵內外,以致朝野上下無人不怕他。不過真正打心底裏服他的人卻少之又少。史料在這方面的記載或許有些誇張,但衆人心中有怨乃毋庸置疑。對此,朱棣一方面心中恐懼,每日都被亡靈纏繞,難眠入眠。另一方面壓力倍增,不知如何服衆。於是他想到了遷都。不過這個念頭並非僅源自恐懼與壓力,還關乎他的夢想。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第3張

朱棣從小尚武,是朱元璋衆多兒子中武功最佳、野心最大者。他的夢想是鞏固蒙古、控制東北,實現南北方共同發展。金陵經濟雖好,但其地形北高南低,防禦系統甚差,北上難度極大。而且金陵地處東南一角,實在不利於王朝對北方的控制。儘管朱元璋早前在北方設有三藩,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實際上朱元璋在位期間已有遷都打算。他曾派朱標先後考察鳳陽、關中、洛陽、開封等城市,只可惜朱標在這個節骨眼上離世了,而朱元璋則因此放棄了遷都之想。直到朱棣上臺,遷都念頭纔再次被提,那麼遷到何處比較好呢?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第4張

二、首選北方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遷都一定要遷到北方。原因有二:一是北方邊境不安穩,遊牧民族時有動亂。元朝統治者自從被明打回蒙古後,一直在等待時機、意圖反攻。即使後來藍玉出征將其大範圍殲滅,他們仍有殘餘力量遺留在北方邊境。另外北方邊境的遊牧民族衆多且民風彪悍。他們時常來明朝邊境搶掠,甚至發動戰爭。尤其是東北地區,一直很難控制。爲平定戰亂,朱棣幾次親征,但每回均從金陵出發,戰線着實過長。不但消耗巨大,而且指揮吃力。如果遷都北方,北征將會更加順暢,而北方地區也盡在掌控中。二是北方經濟遜於南方,若想南北方共同發展,必須增強北方的政治地位。出於以上原因,朱棣深感北方建權的重要性。那麼建在北方的哪兒呢?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第5張

三、定都北京

“要不就北平吧?”朱棣在心裏再三斟酌。北平,昔日老對手的首都;北平,昨日自己的成王封地。如果遷都至此,能否更好地平定蒙古,控制東北?又能否更廣泛地啓用自己七年來的舊府人脈,從而擺脫金陵那幫不服自己的人?想到這,朱棣覺得答案是肯定的,於是他終於下定決心,遷都北平。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第6張

這個決定自提出一直遭到多數官員反對。他們認爲金陵作爲全國的經濟中心,不僅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商業繁榮,而且氣候溼潤、溫度適宜,十分適合居住。儘管這些都是事實,可封建社會若想長治久安,光有經濟還不行,必須兼顧軍事共同發展。而北京自古就是軍事重鎮,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既能坐北朝南、又鄰近東北,甚至還有山海關與長城防守,實屬“易守難攻”的不二之選。於是朱棣不顧大臣反對,堅持遷都北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朱棣並非單純遷都北平,他採取的是“二京制”,即以北京(遷都前改北平爲北京)爲首都,是爲政治、軍事中心,再以金陵爲副都,是爲經濟中心。“二京”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明朝繁榮發展。

朱棣遷都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南京經濟繁榮爲何要遷都北京? 第7張

事實證明朱棣遷都北平是明智之舉。儘管他駕崩後,其後代想遷回金陵,但最終還是放棄了。剛剛遷都那幾年,北京經濟動力不足,很多物資需要從南方運來。而漕運又不佳,國庫因遷都花費巨大,無力疏浚,因此人們有了遷回金陵的念頭。但這個念頭卻被兩件事打消了。一是朱高熾僅當十個月皇帝便西歸。二是金陵發生了密集型地震。史載,光洪熙年間,金陵城地震39次。如此頻繁的地震,還能做首都麼?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它仍舊是個不錯的選擇,就比如崇禎末年,金陵作爲副都,具有完備的行政班子且百姓與官員都忠於明朝,如果崇禎遷至於此,或許還能東山再起。只可惜明朝太有“風骨”,拒絕了這種“逃跑”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