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都城本來在南京,朱棣爲何想要遷都北京呢?

明朝都城本來在南京,朱棣爲何想要遷都北京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允炆時期,都城在南京,但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政權之後,開始想要遷都北京。而朱棣爲何想要遷都北京?爲什麼放着好好的南京不作爲都城,而要重新大費周折的花精力重新遷都呢?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國農曆癸未年,大年初一。從這一天起,明王朝建文這個年號將被歷史塵封,取而代之的,是大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正式啓用永樂作爲自己的年號,這一年爲永樂元年。朱棣改年號爲永樂的時候,明朝的首都並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應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而北京城在當時的版圖上,還只是朝廷的一個布政司,叫做北平。

但朱棣對北平的感情非同一般,11歲的時候朱棣被封爲燕王,從此就一直生活在北平這座城市,可以說北平算是朱棣的故鄉,人城之間的感情之深,可想而知。深到什麼程度呢?改年號之後不到半月,永樂元年的正月十三,朱棣在朝堂之上,接見了禮部尚書李至剛。據史書記載,正是在這次會面中,李至剛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我以爲北平這個地方,是皇上承運龍興之地。應該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設一個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爲京都。永樂皇帝當即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下來,隨後便昭告天下,將北平升爲北京,作爲王朝的第二個京都。

曾經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樂皇帝,似乎是越來越不喜歡住在南京,除了對南方自然環境的不適應,想必更多的,是脫不開心理上的負擔。此時的朱棣,作爲一個從侄兒手中奪取皇權,剛登大極的皇帝,建文帝舊臣的公開反對、殺人過多的惡名、猝不及防的刺殺。他面臨太多棘手的問題。

更讓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時,他的侄兒建文帝就在一場大火中神祕失蹤,生死不明。儘管他按天子禮儀,給這位侄兒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但建文帝“死不見屍”這件事,始終是朱棣最大的一塊心病。南京城裏,這位永樂皇帝經常做惡夢,此時,他或許更加強烈地開始懷念他的故地,北京。

很快,在永樂元年的5月份,一次臨朝時,朱棣對大臣們說,北京是我舊時的封國。有國社國稷,將實施國都的禮治。然而皇帝的建議,卻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從那以後,朱棣謹慎了很多,他開始以迂迴而祕密的方式,爲遷都進行系統而縝密的準備。

明朝都城本來在南京,朱棣爲何想要遷都北京呢?

那麼朱棣都做了什麼樣的準備呢?

《明史》卷六,本紀第六,成祖二中,上面有這麼一段記載:“甲戌,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永樂元年的農曆八月,很多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帶比較富有的人,得到朝廷的指派,遷往北京。背井離鄉?誰幹啊?更何況還都是十郡九省的富人?這其中,當然是有背後的原因的——根據史書中明確記載,凡遷往北京者,均可獲得五年免繳稅賦的優待條件,這裏面的實惠,可是很大的。

於是,自公元1403年起,在由北平剛剛改稱爲北京的這座都城之中,突然“充實”進了很多來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們很快便在北京紮下根來,做起他們以往在南方所經營的生意,同時在北京的郊區,也多了很多農民開始墾荒種地,大規模的移民工程開始了。

儘管在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錄這些人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從江浙一帶長途跋涉來到北京的,但綜合一下移民的來源——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再想想朱棣那麼火急火燎、但求最快的心情,一切,都指向了最有可能的遷徙途徑,那就是,京杭大運河。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閏七月初五,南京的皇宮裏發生了一件讓朱棣高興的事。這一天的朝堂之上,以淇國公丘福爲首的文武大臣請建北京宮殿“以備巡幸”。“以備巡幸”,也就是說在北京建設宮殿並不是爲了遷都,而是爲了給皇帝巡視北京時有個住的地方,但這對於朱棣而言也是離他的目標大大地進了一步。

至於這個提議是出於永樂皇帝本人的暗中授意,還是大臣們自己揣摩上意的結果,誰也說不清。總之,結果自然是永樂皇帝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建議,而且顯得有些迫不及待。眼下,就連建設宮殿的計劃都安排了下來:派遣大臣去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西監督開採木材、燒造磚瓦,並徵集在南京和京畿地區以及河南、山東、陝西、山西、鳳陽的駐軍,河南、山東、陝西、山西、南京和京畿各府的民工,第二年五月就到北京來上工。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了序幕。

明成祖朱棣爲什麼要遷都北京?

第一:在朱棣看來,北京是他的封地,他在北京的根基非常穩固,古人比較迷信,選擇首都的時候對風水是非常看重的,朱棣認爲北京是他的“龍興之地”,這裏的風水非常適合自己,因此自己才能當上皇帝,而建文帝在南京自縊而亡,說不定之後還會像唐太宗一樣噩夢纏身,因此南京的風水並不適合自己。再加上朱棣在北京已經呆了20多年,這裏的人民對自己是非常愛戴的,南京基本上都是建文一朝的遺民,他們對自己非常敵視,因此遷都北京就成了他穩固自己帝位的唯一選擇。

第二: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險要,有着雄險之地可以作爲防禦。我們如今看一下當時北京的地理位置:北方是有險可守的居庸關,西面則是天塹太行山,東方是山海關,南面則扼守整個中原。北京有着千里沃野,足以養活首都的人民,再加上山川險要,防禦起來事半功倍,用古人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誠帝王萬世之都也”。再加上當時元朝的殘餘勢力還非常強大,蒙古草原上的控弦之士不下百萬,這對明朝北方邊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隱患,爲了國家的安全,如果將都城設在北京,就可以“天子守國門”,對北方邊境的防務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北京從地理位置來說,是明朝居中之地,交通非常便利。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交通是非常落後的,明朝又是一個“四方入貢,王國來朝”的強大帝國,所以都城的位置必須要選交通方便,能夠聯通天下九州,這個時候選擇天下中心最爲方便的。我們看一下明朝前期的地圖,北方的邊境在黑龍江入海口和庫頁島的廣大區域,南面則直抵曾母暗沙,這樣來看的話,北京的位置大約稍微偏北一些,可以說是天下中心。在交通只有陸地和水運的時候,北京的交通是非常方便的,作爲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從北京可以坐船到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這五條大河的周圍區域,這是南京不能比擬的。

明朝都城本來在南京,朱棣爲何想要遷都北京呢? 第2張

第四:北京是三朝古都,從遼國開始,這裏就被當作首都使用,北京是遼國朝廷的常駐地“南京”,金朝的時候是中都,元朝的時候是大都,它作爲都城已經超過了400年曆史,因此它的都城文化非常深厚,作爲都城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朱棣才選擇遷都北京,我們回過頭去看會發現,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第五:遷都北京能夠平衡南北派系的實力,朱棣從北京打進南京,四年的時間裏死在他手中的南方人數不勝數,但是當時的朝堂上南方派系的官員衆多,他們心裏對自己還是非常怨恨的,如果繼續以南京爲首都,那南方派系的勢力將會越來越大,支持自己稱帝的北方派系反而會備受打壓,如果遷都北京的話,可以打擊南方派系的實力,平衡南北派系的實力,這是帝王之術的體現。

第六:朱棣是一個馬上得天下的將才,他是一個尚武的皇帝,遷都到北京的話能夠震懾蒙古,讓元蒙不敢輕舉妄動。定都北京以後,朱棣開始展示他的武功,首先在1406年他派遣大將朱能出征越南,將越南全部收入明朝的領土,設置了安南布政司。緊接着他一改朱元璋以防禦爲主的戰略,對北方的蒙古主動出擊,先後五徵漠北,讓蒙古不敢進犯,朱棣駕崩的時候就是在第五次遠征漠北的行軍大營中。

第七: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幾乎盡失南方民心,再加上誅了大學士方孝孺十族,讓南方士族對其有些失望和懼怕。朱棣的“靖難之役”實質上就是造反,和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是相同的,朱棣在鞏固帝位的時候,對支持建文帝的大臣痛下殺手,還大肆封賞“靖難之役”的衆多功臣,雖然震懾住了還心繫建文帝的人們,但是卻失去了南方士民心。朱棣已經適應了北方的氣候,有點難以接受南京的水土,再加上並沒有找到建文帝的屍身,在南京的話自己的地位並不穩固,北方的蒙古又虎視眈眈,因此朱棣纔會遷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