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大清首富伍秉鑑:私人財產達清朝財政收入一半

大清首富伍秉鑑:私人財產達清朝財政收入一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歷史上,涌現出一批世界級富豪。伍秉鑑就是其中一員。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在“縱橫一千年”專輯中列舉了一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有六名中國人榜上有名,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和宋子文。有五位大家都不陌生,唯獨伍秉鑑似乎並不熟悉。那麼,伍秉鑑憑什麼躋身世界富豪行列呢?

伍秉鑑號稱大清“世界首富”。他擁有多少家產,能當得起這個名號呢?

大清首富伍秉鑑:私人財產達清朝財政收入一半

我給大家幾個數字。

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鑑的私人資產已達兩千六百萬銀元,摺合兩千萬兩銀子。這是個怎樣的資產規模?我舉四個例子比較:

第一,當時清朝全年的財政收入四千萬兩左右,伍秉鑑的私人財產達到清朝全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第二,兩廣總督林則徐,年薪約兩萬兩,攢到伍秉鑑那樣的財產,需要不吃不喝一千年。

第三,按照購買力折算,19世紀中葉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兩百元人民幣。那麼,伍秉鑑的財產可以摺合四十億元人民幣。

第四,19世紀80年代,李鴻章購買了“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構成了北洋艦隊的主力,也是亞洲噸位最大的戰艦,平均每艘花了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伍秉鑑的家產夠買十六艘,足以讓北洋艦隊躋身全球前三。

大清首富伍秉鑑:私人財產達清朝財政收入一半 第2張

難怪《華爾街日報》對伍秉鑑評價: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產,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鑑的財產,不光有數以千萬計的銀兩,還有自己的公司——怡和行。這家公司跟英美商人做生意。英國人每年都要從他手裏買走數百萬兩銀子的絲織品、茶葉和瓷器。伍秉鑑也就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雙方結成了良好的生意夥伴關係。他在國內大量購置田產、宅院、茶園、店鋪,甚至讓銀子變成資本,到美國投資鐵路、證券和保險業務。不誇張地說,伍秉鑑的怡和行一度成爲世界級的跨國財團。

那麼,伍秉鑑是靠什麼積累起鉅額財富的呢?

伍秉鑑並非白手起家,而是繼承和發展了父親伍國瑩的事業。伍家祖籍福建泉州,世代務農,也做茶葉生意。清朝初年伍家舉家遷到廣東,從倒騰海產品起家。伍秉鑑的父親伍國瑩早年在廣東富豪潘振承的同文行裏當學徒,有時也參與生意,在那裏積累了人脈、經驗和第一桶金。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他離開了同文行,創立了怡和行,此行很快就成了廣州城裏發展最快的洋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