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洋人賣給伍秉鑑一批劣質品,爲什麼伍秉鑑虧了近萬元一聲不吭?

洋人賣給伍秉鑑一批劣質品,爲什麼伍秉鑑虧了近萬元一聲不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中後期的富商伍秉鑑曾經借錢給19世紀全球貿易大國英國的“國有企業”——東印度公司,鴉片戰爭後產生的清政府國債,他也承擔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可見其錢財之多。伍秉鑑能成爲這樣的鉅富,離不開他妥善的經營,更離不開他“吃得起虧”的品行,正是他“吃得起虧”才爲他帶來了不少機遇。

洋人賣給伍秉鑑一批劣質品,爲什麼伍秉鑑虧了近萬元一聲不吭?

1801年,伍秉鑑從父親手中繼承了廣州十三行中的怡和行,開始了長達四十餘年的外貿代理生涯。對於從事外貿代理業務的大清行商來說,全部的貿易機會都寄託在洋商身上,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因而,“征服”洋商就成了伍秉鑑把事業做大的關鍵。

當時,行商與外商的交易數額雖然巨大,但雙方的貿易經營從不用書面契約,只憑口頭約定。一次,外國某商號按照約定運了一批棉花到廣州,因檢查時大意,貨到港口後才發現這一批棉花全是陳貨。行商們都不肯收貨,伍秉鑑卻默默地收下了這批棉花,虧了近萬元。有人認爲伍秉鑑傻,也有人認爲他面對洋商膽小如鼠、懦弱無能。但事實上,這卻是伍秉鑑的一個策略,他憑藉着這樣的傻讓利給外商,以吃虧結善緣,與許多洋商都建立了私人友誼,而且彼此信賴。

洋人賣給伍秉鑑一批劣質品,爲什麼伍秉鑑虧了近萬元一聲不吭? 第2張

正是這種相互的信任,使得他在以後的貿易交往中無往不利,怡和行也得以在十三行中迅速崛起。伍秉鑑也逐漸嶄露頭角,成了行商的領袖。

讓伍秉鑑名揚四海的,是他幫助一個美國商人的事。某美國商人與伍秉鑑合作經營了一樁生意,但由於經營不善,生意虧損,借了伍秉鑑7.2萬銀圓用來重整旗鼓。但連續三年他都無力償還這筆欠款,只好滯留廣州。伍秉鑑無意中問及他爲何離家日久、不思歸鄉,美國商人實言以告:“只因這筆債務沒有還清,不能抽身一走了之。”伍秉鑑聽後,立即讓賬房把欠條取來,一把撕碎,說:“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只不過不走運罷了。現在你可以回家了!”

這件事讓伍秉鑑豪爽的名聲在美國膾炙人口達半個世紀之久。伍秉鑑雖然損失了7.2萬銀圓,卻把好名聲傳遍了世界各國,得到了外商們的一致認可。此後,外商們都把伍秉鑑看成是可信賴的貿易伙伴,儘管伍家的怡和行收費較高,但外商們仍樂意與他交易。

洋人賣給伍秉鑑一批劣質品,爲什麼伍秉鑑虧了近萬元一聲不吭? 第3張

俗話說:“同行如冤家。”但伍秉鑑不這樣認爲。他不但對外商慷慨,對自己的同行也一向如此。1811年,伍秉鑑擔任了英國公司的羽紗銷售代理人。面對這一塊大肥肉,他並沒有獨吞,而是主動提出將利潤按比例分給全體行商,讓大家都能從羽紗銷售中得到好處。這使得所有的商行老闆都對他極爲敬佩,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伍秉鑑得到了各家商行的一致擁護,唯其馬首是瞻。

有同行各家商行的擁護,有洋商們的信賴與支持,伍秉鑑的怡和行越做越大,資產也越來越多。鼎盛時期,伍秉鑑的資產是大清國庫的三倍多,他的產業遍及英美等國。伍秉鑑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知道吃虧是福,吃虧雖然會失去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得到的會更多、收益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