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打仗時,蒙元爲什麼不來突擊?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打仗時,蒙元爲什麼不來突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朱元璋,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元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十分特殊的朝代,一方面,它是唯一一個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一度擁有着近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而另一方面,它也"來去如風",儘管擁有強大國力,但元朝僅僅統治了不足百年時間便被迫退出中原,自此陷入衰落。

關於元朝退出中國的原因,最直接的一點自然是朱元璋派出的北伐軍,在元末的農民起義浪潮中,出身貧寒的朱元璋脫穎而出,並笑到了最後。

在朱元璋成爲明太祖的路上,朱元璋面臨過許多考驗,但其中最艱難的並不是推翻蒙元政權,反而是和同爲起義軍的張士誠、陳友諒爭奪南方霸權。對於元末的天下形勢,或許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那就是爲何朱元璋等人在南方打得火熱,元朝政府卻極少出面干預。

直到朱元璋與陳友諒進行鄱陽湖大戰時,蒙元也沒有抓住鷸蚌相爭的機會來個一石二鳥,白白錯失了翻盤的機會。那麼,爲何蒙元會疏於對義軍鬥爭的干涉呢?

大體而言,蒙元沒有插手南方戰局有着兩個原因,一是無力,二是沒空。我們先說第一點,蒙元政權當時無力阻止義軍勢力的不斷壯大,而這主要是因爲早期義軍已經給了腐朽不堪的元朝重重一擊。元朝末年,統治者荒淫無道,對底層人民橫徵暴斂,終於激發了農民起義。

至正十一年(1351),劉福通、韓林兒等人在潁州發動起義,他們的起義如同一聲驚雷,而各地響應的領袖則是隨之而來的春雨。

有了帶頭者,本就"苦元久矣"的百姓們紛紛加入起義軍,儘管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間素不相識,但幾乎每支起義軍都打着"紅巾軍"的旗號。

這些被生活逼到絕境的人爲了痛擊當年壓迫自己的元朝廷而奮勇抗爭,有的甚至看淡生死,只爲了有一個比餓死體面的死法。俗話說"哀兵必勝",一支支飽含憤怒的紅巾軍部隊很快將元朝鬆弛已久的武裝擊潰,甚至還在至正十五年(1355)時一度逼近元朝首都大都。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打仗時,蒙元爲什麼不來突擊?

從紅巾軍的驚人戰績,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元朝被義軍打得是元氣大傷,自保尚且不易。等到後來義軍逐漸分裂成朱元璋、陳友諒等幾支時,元軍已經失去了將其一網打盡的能力。所以說,被前期起義軍削弱實力,導致後期無力對義軍施加影響,這是蒙元"隱身"的重要原因。

至於第二個原因沒空,我們就要看看當時蒙元政權在忙些什麼了。元朝末年,其實朝中還是有一位本可以改變局勢的人,那就是丞相脫脫,此人治政有方、忠心耿耿,還一度將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的張士誠圍困在高郵,差點將其殲滅。在脫脫的幫助下,元軍一度奪回了主動權,平叛形勢大好。然而,脫脫被奸臣哈麻彈劾,被迫交出了兵權。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打仗時,蒙元爲什麼不來突擊? 第2張

脫脫一走,原本東拼西湊多達百萬的元軍瞬間成爲了一羣烏合之衆,而在哈麻的蠱惑下,元順帝沉迷享樂,將大權交給了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當時,朝中不少人都認爲順帝已經是無藥可救,不如推舉太子爲帝,一來複興元朝的機率更大,二來自己也能混個擁立之功。漸漸的,太子黨發展起來,成爲了對皇權很有威脅的一股勢力。

隨着元軍被紅巾軍擊敗而損失慘重,元朝政府只得寄希望於靠地主武裝進行鎮壓。當時,負責組織地主武裝的主要是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兩位大將,他們也就成爲了順帝、太子兩派重視的對象。隨着順帝對孛羅帖木兒的偏愛,察罕帖木兒逐漸向太子靠攏,雙方的矛盾也隨着軍權的加入愈發激烈。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始稱吳王,而蒙元政權也迎來了矛盾的最終爆發。三月,太子聯合右丞相搠思監等人解除了孛羅帖木兒的兵權但遭到拒絕,後者隨即以"清君側"爲由率軍向大都進發。

爲了安撫孛羅帖木兒,順帝將樸不花、搠思監兩個太子黨人送到其營中供其發落,這件事纔算是告一段落。

不過,吃到苦頭的太子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繼續打壓孛羅帖木兒,這導致後者第二次興兵,這次太子直接被嚇得逃往了位於今山西太原的冀寧。

太子離開大都後,孛羅帖木兒在朝中作威作福,不久被順帝刺殺。其實,太子曾經也勸說過順帝發兵剿滅南方義軍,但順帝對他缺乏信任,不願把兵權交出,而是委派了擴廓帖木兒。結果擴廓帖木兒按兵不動,順帝又派太子領兵討伐他。

元朝就這樣在內鬥中被消耗盡了精力,錯失了干涉朱、陳戰爭的機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