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只有二十萬大軍的朱元璋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只有二十萬大軍的朱元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陳友諒和朱元璋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陳友諒出生於延祐七年(1320年),是元末羣雄之一,陳漢開國皇帝。原本投靠在建立天完政權的徐壽輝麾下,1357年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投奔陳友諒,反遭陳友諒殺害,其軍隊也被陳友諒吞併。隨即起兵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此時長江以南屬陳友諒的勢力最大。次年陳友諒殺了徐壽輝這塊絆腳石後就登基稱帝,建立大漢。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大軍進攻朱元璋,這是他的全部家當,準備一舉擊敗朱元璋,進而統一天下,可惜天不遂人願,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不敵朱元璋的二十萬大軍,漢軍或死或降,陳友諒也陣亡了,此時距他稱帝才僅僅過去了三年。爲何實力強大的陳友諒會敗在當時實力不如自己的朱元璋手上呢?還成就了一場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只有二十萬大軍的朱元璋

其一,陳友諒師出無名。自古以來,發動戰爭都需要師出有名,否則很難得到百姓支持。師出有名,佔領輿論制高點,能夠擁有很強的號召力。可是陳友諒進攻朱元璋卻並沒有找什麼藉口。當時天下大亂,北有元廷自己內訌不斷,南有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等諸多梟雄。但是這三人中只有陳友諒稱帝了,雖然建立了大漢政權,但北邊還有元朝政權呢,南方也還未統一,故大漢根本不算正統王朝,各地都人心不齊。而且他這個國號也有問題,我們可以細數一下歷史上的國號爲"漢"的王朝,有劉邦的西漢、更始帝劉玄的玄漢、劉秀的東漢、劉備的蜀漢、劉淵的趙漢、劉知遠的後漢、劉旻的北漢、劉龑的南漢等,可以發現以"漢"爲國號的開國皇帝都是劉姓,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都自稱是劉漢的後人。反觀陳友諒,以"陳"姓建立大漢政權,雖說可能有重振漢家江山之意,但確實不符合王朝國號的命名規律,對百姓的號召力並不強,甚至讓人有些反感,有點蹭劉漢名氣的意思。人心不齊,國號不服衆,貿然出兵攻打同時義軍首領的朱元璋,很難得到輿論的支持和百姓的擁護。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只有二十萬大軍的朱元璋 第2張

其二,陳友諒雖然有六十萬大軍,但這是他的全部家當了,所以是能上的人都上,軍隊的組成非常複雜。陳友諒的家當本就不是自己拼下來的,而主要是由倪文俊的人、趙普勝和徐壽輝的人馬組成的,作戰前再在各地徵集一些普通老百姓當兵員,拼湊成一支六十萬的軍隊,組成複雜就意味着軍隊的凝聚力不強,凝聚力不強那戰鬥力自然也不強,只不過是看着人多,浩浩蕩蕩的很有氣勢罷了,一旦打起來很容易成爲一盤散沙。不然也不至於六十萬大軍兩個月都打不下一個只有兩萬守軍的洪都城。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只有二十萬大軍的朱元璋 第3張

其三,陳友諒制定的戰略戰術問題很大。陳友諒最強大的是水軍,他的戰艦十分寬大,不是朱元璋的小船能比的。在最初交戰中,朱元璋親自率領水師出戰,但由於陳友諒的軍艦實在太大了,朱元璋的小艦無法仰攻,接連受挫。但是陳友諒太過自負,將自己的鉅艦聯結佈陣,展開足有數十里之遠,雖氣勢逼人,可缺陷非常明顯,那就是機動性不強。恰巧朱元璋的小艦機動性十分強,陳友諒就自斷手臂將戰艦連起來,那麼以小艦火攻陳友諒艦陣就是最好的辦法。老天也是眷顧朱元璋,吹起了東北風,朱元璋隨即採用郭興建議,組建了敢死隊駕駛七艘小漁船就向陳友諒的艦隊開去,迫近敵艦時順風放火,火勢很快蔓延起來,轉眼間陳友諒的數百艘鉅艦都被燒燬了,軍隊死傷過半。可以說陳友諒的"聯結佈陣"戰略十分失敗,以至於自己命喪鄱陽湖。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陳友諒爲什麼打不過只有二十萬大軍的朱元璋 第4張

與朱元璋打天下時善待衆兄弟不同,陳友諒對待下屬十分刻薄,他本就是憑藉弒主罔上起的家,誠信丟失,還十分猜忌手下兄弟,所以在與朱元璋決戰前漢軍就已經人人自危了。在諸多因素都不利於陳友諒的情況下,縱使陳友諒擁有再多的軍隊,也難逃被擊敗的命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