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捷報連連,爲何還要簽署《澶淵之盟》?

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捷報連連,爲何還要簽署《澶淵之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捷報連連,爲何還要簽署《澶淵之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宋朝皇帝趙匡胤可以說是十分驍勇善戰的人,但是由於他的抑武崇文,導致了他的後人就不如他了,宋朝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恆雖然政治上比較開明,但是說道打仗他就傻了,那爲什麼在他御駕親征時已經快要擊敗遼軍時要簽訂《澶淵之盟》呢?

與各個時期的中原王朝相比,宋代實在是窩囊的有些過分,因此宋代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孱弱,窩囊,弱雞。遼軍此次南侵,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嚴重威脅北宋都城東京的安全。消息傳入京師後,宋真宗嚇得手足無措,首先想到的就是往逃往南方,大部分文臣紛紛雙手支持遷都,連地方都給皇帝選好了,恨不得連夜收拾東西走人。

存亡之際,宰相寇準挺身而出,痛斥那些主張南遷的大臣,力諫皇帝迎戰遼軍,並鼓勵皇帝御駕親征。宋真宗心裏雖然十分抗拒,但又不能在羣臣面前認慫,沒有當場拒絕,而是一言不發。名將楊延昭上奏,力挺寇準的看法,希望皇帝不要害怕。宋真宗只好硬着頭皮答應,皇帝親征,宋軍勇氣和信心倍增,接連打了幾場漂亮的戰役。

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捷報連連,爲何還要簽署《澶淵之盟》?

遼軍統帥蕭撻凜在戰場巡視的時候,還被宋軍用伏駑射殺,加上遼軍深入宋境,糧草不濟,遼軍敗像已露。此時,遼國居然提出議和,寇準對宋真宗說道:“敵軍人困馬乏,已是強弩之末,陛下應趁機將其殲滅,然後揮軍北上,收回燕雲十六州,完成太祖和先帝未實現的願望。”宋真宗卻搖了搖頭,一意孤行,派使臣與遼國議和,《澶淵之盟》誕生。

宋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爲何宋真宗還要跟遼國簽訂《澶淵之盟》?

其實當時攻城戰還未開始,遼軍就失去主將,加上他們一路勞師遠征,前有宋真宗御駕親征的大軍嚴陣以待,後有宋朝軍民不斷的襲擊騷擾,遼軍的士氣大減,已漸漸不能支撐,因此,蕭太后決定全軍後撤,並向宋真宗提出議和。這恰恰也是宋真宗盼望的結果,因爲他本來就不想和遼軍決戰,是在寇準等人“連哄帶嚇”下才勉強“親征”的,身處前線的他心驚膽戰;另外,南方各地農民起義不斷,西夏邊患不已,也讓他感到內外交困、力不從心。

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捷報連連,爲何還要簽署《澶淵之盟》? 第2張

宋真宗派出使臣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臨行前宋真宗叮囑,如遼方僅提出歲幣等物質要求可以接受,但如要我們割讓領土,就不惜與之決戰。曹利用詢問可許歲幣的數額,宋真宗說,萬不得已時,100萬也可以。但曹利用走出行宮時,寇準警告他:“如果你答應遼方的歲幣總數超過30萬,我就砍了你的腦袋!”

而後,最終得知歲幣等總數價值只需30萬兩,宋真宗大喜過望,對曹利用封官加賞。雖然“澶淵之盟”較有利於遼方,但對宋真宗來說,也達到了花錢買平安的目的,其懸着的心也算落了下來。其實,宋、遼之間簽訂盟約,也反映了雙方實力的一種均衡,當時,無論是遼或是宋,誰也無法吞併對方。“澶淵之盟”令宋、遼雙方化劍爲犁,換來兩國關係近百年的和平發展,這對於宋、遼百姓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結果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