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勾踐滅吳後,范蠡和文種的結局爲何截然不同?

勾踐滅吳後,范蠡和文種的結局爲何截然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夫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越王勾踐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第二次戰勝吳國,昔日強大的吳國如大廈一樣傾倒。

面對如此驕人的戰績,勾踐自是洋洋得意,不過在處理戰敗者夫差的問題上,他似乎還是很慈悲的。

對待敵人夫差:心慈手軟

按理說,對待讓自己臥薪嚐膽吃盡苦頭的夫差,勾踐應當痛下殺手,而實際情況卻非如此。

勾踐滅吳後,范蠡和文種的結局爲何截然不同?

吳國被越國圍困三年,吳王戰敗投降,越王勾踐把吳王夫差安置到了姑蘇山。

吳王夫差不死心,派使者公孫雄學當年文仲的樣子“肉袒膝行”去請求勾踐

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勾踐被觸動了,想撤圍回國,范蠡在旁邊極力阻止道“您當初戰敗,是上天賜給吳國機會,吳國不珍惜,如今上天賜給您機會,您也不珍惜,要放棄二十多年的努力而自取滅亡麼?”

勾踐聽後醒悟,但是對范蠡說“雖說如此,可吳國使者如此虔誠,我不好意思拒絕啊。”

范蠡明瞭,親自去對使者說,此次戰役是由自己全權負責,越王也不能左右,於是趕走吳使。

到了如此地步,勾踐還是沒下得了殺心,派人去見吳王,

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

夫差見覆國無望,感謝了勾踐不殺之恩後自刎。

勾踐滅吳後,范蠡和文種的結局爲何截然不同? 第2張

對待左膀右臂:殺之而後快

夫差死了,吳國正式宣告覆滅,勾踐趁機揮兵北渡淮河,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並致貢周天子。

周元王使人賜勾踐伯爵之位,勾踐隨後又介入中原其他國家爭端,充當調停人,最後終於取得霸王的稱號。

勾踐的左膀右臂之一范蠡看到王上功成名就,於是不辭而別。

雖然范蠡沒給勾踐留話,卻給好朋友文種留下一信,道出了千古名言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文種看了書信後心裏也犯嘀咕,但既不信勾踐能做出對不起自己的事,也捨不得功名利祿,於是稱病不朝。

沒幾天,就有人盡讒說文種在家密謀作亂,勾踐這次很是決絕,

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爲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多虧范蠡跑得快,要不他豈不要與文種一起被派去“輔佐先王”?

對敵人尚且心存仁慈的勾踐,竟對自己的智囊、臂膀如此無情,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