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范蠡和西施爲何要幫助勾踐呢?兩人最後結局如何?

范蠡和西施爲何要幫助勾踐呢?兩人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蠡和西施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二人功成身退,傳說范蠡帶西施乘扁舟浮於江湖,最後到了哪裏?傳說到了豫西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隱居下來。

范蠡和西施爲何要幫助勾踐呢?兩人最後結局如何?

忍辱負重,輔佐越王成就霸業

春秋時期,爲爭霸,處於南方的吳國與越國槓上了,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公元前494年,越國攻打吳國戰敗,被迫向吳國求和請降,越王勾踐併到吳國忍辱含垢三年,歸國後要報受辱之恨。

大夫范蠡與文種擬定了興越滅吳九術,其中有一條就是“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痹夫差的鬥志。

野史雜稗中這樣記載,范蠡親自跋山涉水,周遊全國,尋找美人。一日,范蠡來到了清清浣紗江畔,看到一個美麗的姑娘在浣洗紗線,姑娘有多美麗,江裏的魚看到她以後,都覺得不好意思,沉下水去,這就是“沉魚”的典故。這個姑娘就是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她們之中時間最早出現的第一個美女。

范蠡向西施說明了來意,一般女子聽到這樣的消息,一家會痛哭流涕,一百個不願意。而西施不是一般的弱女子,她深明大義,願意爲國而獻身。范蠡就把西帶進宮裏,與其他越國美女一起,學習歌舞、禮儀。

訓練成熟後,大約在公元前490年,越國就把她們獻給了吳王夫差。夫差一眼就看上了能歌善舞、風華絕代的西施,對她十分寵愛,言聽計從,根本沒有想到她是越國臥藏在他身邊的高級間諜,肩負着顛覆吳國的重任。西施誘惑吳王夫差天天笙歌,夜夜歌舞。夫差也誤以爲吳國國力強盛,沒有人敢惦記。從此,他不再關心國家大事,更不會去多想自己的對手已經磨刀霍霍。

吳國一天天地衰弱下去,而越國經過幾年的努力越來越強大,做好了攻打吳國的充分準備。公元前473年,越國一舉打敗吳國,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越國實現了復仇的目的。

功成身退,識時務退隱江湖

范蠡和西施爲何要幫助勾踐呢?兩人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范蠡在滅吳中立了大功,越王勾踐封他爲上將軍。他的老師計然曾提醒過他,越王勾踐“爲人長頸鳥喙,只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他起初還不太相信,慢慢地,他也看出勾踐好大喜功,生性殘忍,體會到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危機感,便決定急流勇退,離開勾踐。

據《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讓西施這樣的一個弱女子,爲國家做出那樣大的犧牲,讓范蠡覺得心懷愧疚,離開越國時就把西施也悄悄帶走了。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范蠡隱名埋姓,改名爲鴟夷子皮,脫下官服,換上一襲平民的衣服,相攜西施西出姑蘇,遊歷名山大川而去,做起了神仙眷侶。

他們乘着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峯之間。一路泛舟西進,過黃河而入洛河,到洛寧一帶。西施看到洛水從峽谷流出後,匯聚成一大片湖,湖水碧波盪漾,青山倒影,西施看着山水秀美的景色,她想起了家鄉的綠水青山,久久不捨得離去。范蠡善解人意,就滿足西施的願望,就地居住下來。

范蠡與西施來到的地方並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那樣就顯得范蠡太沒有眼光了。洛河古稱雒水,是黃河的一條重要支流,它不是一條普普通通的河,而是一條歷史底蘊厚重的河流。

《尚書》記載:上古堯舜時期,河水氾濫成災,許多地方變成汪洋;舜派大禹治水。古盧盆地地勢低凹,古莘盧邑洪水聚積,海拔2100米的熊耳山麓擋住去路,洪水深達數百米。大禹“導雒(洛)自熊耳”,帶領民衆在山河口處開鑿了一條十幾公里的峽谷,把洛河從山中導引下去,這條峽谷中留下據說是神禹唯一手書的古“雒”字。

清光緒版《重修盧氏縣誌》卷十三《古蹟五》記載:在下山河內,石壁懸崖離地高五六丈,上有禹書古洛字,劍跡宛然,邑令劉應元令工繪圖鐫石。

讓西施念念不忘的湖泊就是大禹開鑿的這條峽谷出口處,沿着河水向下,十多公里的下峪就是倉頡造字的的造字臺;再往下,洛河水衝下山去,進入平地地區,山口處的長水是傳說中的“洛出水處”。據明代《河南通志·古蹟》中記載:“龜剿:在永寧縣(今河南省洛寧縣)西洛水北岸水濱,乃夏禹治水龜呈汭處。”

重操舊業,富甲一方

范蠡與西施在這裏安頓下來後,西施操起老本行,和鄉親們一道種桑養蠶,織布浣紗。

范蠡則泛舟湖上,一天,他逆水而上,進入峽谷。峽谷中大禹導洛時留下的古蹟吸引了范蠡,一路繼續上行,到達山河口的古莘盧邑。發現這條峽谷是盧氏古國進出河洛地區的唯一通道,水路交通在這裏交匯,是大山深處難得一見的交通要道。因爲水流湍急,船工在水流最爲急險處修建“禹王廟”,護佑過往船隻安全。

這裏水陸交通的便捷,成爲當時盧氏山區各類貨物的集散地。深諳經商之道的范蠡瞬間發現商機,決定再度經商。他了解到當地盛產山珍野味、皮毛藥材等等土特產品,范蠡請工匠們蓋起了店鋪,僱用了人手,買了十幾頭騾子,就做起了收購山貨的生意來了。

范蠡在此經商期間,創造了商業奇蹟,在他帶動下,這裏更加商業繁華,使古莘盧邑成爲最爲繁華的集鎮。當地人慢慢知道了范蠡的大名,就將這裏叫“范蠡村”,延續至今,新中國成立後,簡化漢字,變爲“範裏”。當地人將范蠡供奉爲“文財神”、“商聖”。

西施居住的地方,人們叫做西施村(現諧音新四村),就是現在洛寧縣故縣鎮的西施村,位於洛河峽谷的出口,把西施喜歡的湖叫西施湖,後改爲西子湖。而范蠡經商的地方則在峽谷的入口,就是現在盧氏縣的范蠡鎮。

兩個村的水上距離雖然只有短短十多公里,由於1984年區劃調整,分別屬於洛陽市和三門峽市,但在秦漢以前,均爲盧氏轄地。

1958年,國家在西子湖開工興建水庫,就是故縣水庫,期間經歷了“三下四上”的漫長過程,於1992年基本建成。現庫面浸水可達35平方公里,庫區長68華里,比西湖還大,集防洪發電爲一體。庫區移民搬遷之時,范蠡古鎮雖已消失,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經久流傳。

如今西子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成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欣賞湖光山色的美麗,享受野營垂釣的情趣,品嚐庫區出產的野生魚的美味,放飛心情于山水之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