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范蠡的老師是誰 范蠡與勾踐是什麼關係

范蠡的老師是誰 范蠡與勾踐是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蠡的老師是計然,他是春秋時期著名大家,傳其本名爲文子,乃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計然收下布衣范蠡爲徒,授以學識和七策,范蠡用了五計便輔佐越王滅了吳國。  

范蠡的老師是誰 范蠡與勾踐是什麼關係

計然的名字意味着是善於計算運籌的意思,可見計然的自信程度。計然祖上是晉國流亡的貴族,他爲人率直不好權勢,學識豐厚不願教授諸侯,遂收范蠡爲弟子,曾越王困於會稽山之時,范蠡請來計然,計然見越王則道“越王爲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這也爲范蠡日後功成身退奠定下基礎

范蠡此後便虛心向計然求教,計然以七策授予使范蠡輔佐越國滅吳,其中只用了五策便達到目的。

這七策不僅適用於政治,也是我國最早的商業理論,同樣對商業發展有很好的發展理論。於是范蠡在離開越國之後的利用七策在這數十年中三致千金,成爲聞名天下的巨賈商人,加上自己超羣的經營能力,將生意越做越大,使其子孫繼承家業,甚是受人敬仰。

且說范蠡之師計然,品性剛直,好遊山水,雖外表平庸,卻是一個飽腹學識之人,正如大智若愚,好觀察自然,擅長捕捉事物規律。范蠡見計然常不自薦,無所不知卻不爲人知,深感敬佩,遂虛心求教,對其甚是尊敬。

  勾踐范蠡

范蠡本爲楚國人,從小家貧,卻喜好讀書,有一身好學識和偉大的抱負,卻苦於投靠無門便投奔越國勾踐手下。勾踐爲越王,與吳國征戰,廣納賢士,但爲人狂傲,范蠡認爲其可共患難,不可同享福。  

范蠡的老師是誰 范蠡與勾踐是什麼關係 第2張

勾踐會有會稽之辱,一是因爲其傲慢輕敵,二是不採納范蠡等人的建議,方有喪國之辱。後聽從范蠡建議,忍辱向吳國求和,則自己成爲人質入吳國爲僕,臥薪嚐膽。而范蠡則同勾踐一同入吳,在勾踐身邊一同吃苦,也爲後來的復國出謀策劃。

吳王夫差看中范蠡的才能還曾勸說他投靠吳國,但范蠡並不爲之動搖。且說勾踐被俘,越國各方面均落得殘暴不堪,遂范蠡提出要發展農業,鼓勵農耕,發展經濟提高軍事力量,穩定民心,而這一切又要做的很謹慎不能被吳王發覺。於是范蠡在建城的時候以一大一小迷惑吳王,還進獻各種夫差喜歡的東西討他歡心,以此轉移注意力,還獻上美人西施消磨他的鬥志。

於是經過數十年的準備,待越王復國時機到來,成功滅了吳國,洗刷會稽之辱,最寵成爲一方霸王。此時大家都在慶祝復國之樂,但唯獨越王勾踐臉色沉重,范蠡深知勾踐剛愎自用的品性,對勾踐來說,大臣功高蓋主,范蠡等人遲早會被處死。遂向勾踐辭官,勾踐假意分國挽留,還以其家人相挾,范蠡連夜帶着家人逃離越國,還留信給還有文種,望其早日逃脫,但文種未聽,最終被勾踐處死。

  范蠡圖片

范蠡是春秋時期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各方面均有涉獵,是一個難得的多才之子。他的一生跌宕多姿,在立功時辭官,在重農輕商時棄官從商,憑藉自己非凡能力和艱苦奮鬥聞名天下。  

范蠡的老師是誰 范蠡與勾踐是什麼關係 第3張

范蠡爲人熟知的便是“三聚三散”、“三致千金”之事,而關於范蠡遷徙的原因均是爲了保身,且兩次均改了名字,且說范蠡改的名字均有含義。

范蠡從越國遷到齊國的時候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鴟夷子皮,這其中含有深意,則是范蠡爲了紀念忠臣伍子胥而取的,當初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處死還將其屍體裝入鴟夷拋入湖中。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國時,范蠡列了六條夫差的罪狀,其中第一條便是殺死忠臣伍子胥,可見其在范蠡心中地位很重。

而且到了齊國的范蠡發家致富後,還不停的打聽伍子胥的兒子,因爲其改姓便找了很久,後來找到了他,范蠡不僅給他錢財還教他如何賺錢,遂伍子胥的兒子後來成爲富甲一方的富翁。

也有不少學者認爲范蠡取這個名字是爲懷念西施。

范蠡在一次遷徙到了定陶,改名爲陶朱,人稱“陶朱公”,這可能與范蠡想遠離朝政之事相關,他一開始遠離越國是因爲“敵國亡,謀臣亡”的遠見。後來從齊國到定陶是爲了免去被推上宰相之位,陷入政事之險,遂以“逃誅”之意取名。

可見范蠡的高超智慧和銳利眼光纔可以謀得如此遠見,保全性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