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徐陵的宮體詩《春日》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徐陵的宮體詩《春日》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陵的宮體詩《春日》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春日

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

徑狹橫枝度,簾搖驚燕飛。

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

何殊九枝蓋,薄暮洞庭歸。

賞析

徐陵的宮體詩《春日》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傍晚有傍晚的好處:此刻,岸邊的田野村落,均爲蒼茫的暮色所籠罩,顯得又莊嚴又平和。再看那清澈的江流,碧藍藍的,被西沉的落日霞光,輝映得一片絢爛。這種“一道斜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奇特景象,白天就未必能看得到了。起首兩句,以嫋嫋“岸煙”、清清江流和紅火火的“斜暉”,構成一幅極美的暮景;而且視野平遠、色彩柔和,正適合詩人薄暮出遊的悠悠之情。

“狹徑橫枝度,簾搖驚燕飛”,這就畫到近景了。詩人大約是扶轎出遊的。當一乘輕轎沿曲曲林徑緩緩而行時,狹窄的小徑上,時有綠嫩的樹枝當轎橫出,需要轎伕們小心翼翼披枝向前。時有這鮮翠的疏影綠意映入轎簾,不也別有一番情趣麼?山野上還有低飛的春燕,大約以爲轎中無人吧,不時飛來窺視上一眼;但當轎簾一動,它們便又疾飛而去,真是狡黠得很——這都是詩人透過簾、窗見到的景象,故在字行之間,別忘了注意詩人那左顧右盼、時時掀簾探看的情態。

轎中賞景畢竟礙眼了些,詩人被那美好的暮景所吸引,終於出轎步行起來。悠然踏春,比轎中覽觀又多了幾分樂趣:當你行走在桃紅李白的路上,晚風吹來,便有翩翩落花飄墜腳前。它們竟那樣多情,彷彿要鋪出一條繽紛的花路,以迎送詩人悠閒步履似的。接着來到清澄澄的水澗,當詩人蹣跚着踏過澗石時,流水中便照見他衣衫飄拂的清影——這逼真的意態,可是再高明的畫手也勾勒不出來的呵!“落花承步履,流澗寫(畫)行衣”兩句,不僅繪景如畫,而且色彩濃淡相襯,將詩人披着一肩晚霞,行經花徑、水澗的繽紛、清麗之境,表現得輕靈、美妙極了。

身臨其境的詩人,當然更飄飄然了。這便引出了結尾兩句奇想:“何殊九枝蓋,薄暮洞庭歸”!“九枝”本指一干九枝的花燈;此處與“蓋”連稱,當指畫有(或飾有)九花的車蓋。張衡《西京賦》有“含利颬颬,化爲仙車。驪駕四鹿,芝蓋九葩”之句,描述含利之獸變爲仙人車乘,並以四鹿駕車、“以芝爲蓋,蓋有九葩之採”的景象,形容仙人車仗的不同凡俗。徐陵的結句也隱含此意。八百里洞庭的美景,人們是早已聞名的了;在這樣背景上“薄暮”歸來,應該是頗令人沉醉的了。但詩人的思致恐怕還要“浪漫”些:他讀過《楚辭》,知道屈原《湘夫人》描繪過“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往”、“九疑繽其並迎,靈之來兮如雲”的神靈出沒景象。那真是令人企羨不已的境界!而今,詩人卻欣喜地感到,那繽紛的落花、照影的澗水,伴送他衣衫飄拂的歸來景象,宛然就與湘水神靈打着九枝車蓋、從蒼茫的洞庭湖畔歸去無異。神幻的聯想,把全詩帶入了一個縹緲恍惚的奇境;而我們的詩人,就這樣消隱在春日薄暮的最後一片霞彩中。

徐陵的宮體詩《春日》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2張

與簡文帝蕭綱一樣,徐陵也是南朝的著名“宮體”詩人。指明這一點,似乎頗有貶斥之意。其實,“宮體”詩人作詩的最大缺憾,主要在生活面的狹小和格調的不高。至於在詩歌的表現藝術上,他們倒是作過多方面的嘗試,並在寫景、詠物、描摹各種日常生活的情態方面,創造出了不少很美的境界。後世詩人,比如唐代一些傑出的詩人,就常在自己的詩作中化用其境,寫出了富於盛唐氣象的名作。所以,南朝“宮體”詩人的缺點應該指出,但也不可抹煞了他們在詩歌藝術上的探索、開拓之功。徐陵這首《春日》詩,正與他的《關山月》(二首)、《別毛永嘉》等詩一樣,都是在藝術上頗有特色的好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