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劉孝先的《草堂寺尋無名法師》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劉孝先的《草堂寺尋無名法師》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孝先的《草堂寺尋無名法師》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此詩是詩人月夜尋訪草堂寺裏的一位無名僧人時候所作,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草堂寺尋無名法師

飛鏡點青天,橫照滿樓前。

深林生夜冷,複閣上宵煙。

葉動花中露,湍鳴闇裏泉。

竹風聲若雨,山蟲聽似蟬。

摘果仍荷藉,酌水用花傳。

一卮聊自飲,萬事且蕭然。

賞析

此詩寫的是月夜尋訪草堂寺裏的一位無名僧人。

草堂寺所在地不詳。詩人另有一首《和亡名法師秋夜草堂寺禪房月下詩》雲:“幽人住山北,月上照山東。洞戶臨鬆徑,虛窗隱竹叢”。大致可知該寺座落在山北溪澗旁的叢林深處,門前青松夾徑,窗外修竹掩映,環境極幽僻清淨。

劉孝先的《草堂寺尋無名法師》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詩的前八句從所見所聞兩方面來描寫深山古剎的夜景。

一、二句寫月下寺樓。飛鏡,指明月。首句用一“點”字刻畫“飛鏡”高懸,給人以天高月小,無限空漠廓落之感。次句寫月照寺樓。草堂寺在山北,此言“橫照”,見月漸西斜,夜已深沉。在黑幕籠罩的山林中,孤寺當月,清輝滿樓,顯得特別醒目。三、四句進一步描繪寺廟氣氛:深林幽暗,夜氣寒冽,侵肌透骨;樓閣上升起一縷淡淡香菸,嫋嫋不絕。清幽如水的月色灑在輕煙繚繞的寺樓上,煙光月色給山林中的草堂寺蒙上一層夢幻般神祕的色彩。詩人着重寫孤寺當月一處之明和複閣霄煙透出的一縷暖意,反襯出整個空山虛谷之暗與深林莽野之寒。這裏以明與暗、暖與寒兩種矛盾對立事物相比襯,構成一種幽僻深邃的境界,表現出一種淒寒虛漠的氣氛。

接下四句寫寺廟周圍自然景物。花中清露映月,珠光閃爍;溪谷(“闇”字,《文苑英華》作“閣”,注云:“疑作“谷”,今從之)泉水流淌,潺潺不息。寺旁篁竹隨風搖曳,蕭蕭若雨,四處蟲聲悽切,似寒蟬夜鳴。這裏寫葉動、湍鳴、竹風、山蟲諸物之態,意在表現山林之夜的沉寂與荒涼。這四句在寫法上又有所不同,“葉動”、“湍鳴”兩句側重描狀,但一是實寫視覺形象,一是虛寫聽覺感受,前者尤見刻劃纖細入微。“竹風”、“山蟲”兩句則兼用比況,言竹風聲“若雨”、山蟲鳴“似蟬”,不僅十分真切,而且由比喻中見出詩人聞此聲息之感受。

前八句描繪夜間山林佛門之地的清虛冷寂之境,雖不無幽趣,然其境過清,實令凡人難耐這份淒涼。但對於詩人所訪求的那位僧人來說,卻無疑是一塊難得的“淨土”。詩的後面四句便自外入內,由草堂寺環境進而寫到寺內的無名法師其人。

寫人先寫其飲食。這位法師吃的是野果,飲的是清泉。所食所飲,俱出林間山谷,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如此飲食大有不沾凡間煙火意味,此僧心志之淡泊可見。且“摘果”藉之以荷葉,“酌水”傳之以蓮花。蓮荷乃佛門象徵之物,這更帶有濃厚禪意。結尾“一卮聊自飲,萬事且蕭然”兩句,描寫其瓢水獨飲,萬事蕭然的神態,簡潔兩筆由表及裏地勾勒出此僧一副超塵脫俗、寂心空門的形象。

劉孝先的《草堂寺尋無名法師》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2張

全詩寫“無名法師”僅此四句,大部分筆墨用在描寫自然景物和僧寺環境,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詩中自然景物、寺廟環境與寺內之人那種身孤心寂、纖塵不染的形象協調融洽。雖說全詩沒有充分表達出題面“尋”字的動作感,但這點缺陷不至於影響全篇結構的完整。

這首詩對自然風物的描狀頗見精細,但鋪陳過多,還不善於準確地抓住最富有特徵的事物,以簡煉幾筆勾攝其神以構成意境。因此,將本篇與唐人王維同類題材的詩作如《過香積寺》等相比,可以看出兩詩在表現手法方面都有相似的特點,但前者顯然缺乏後者那種幽遠的情境與神韻,六朝與唐人寫景主要區別,大致就在這裏。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