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曹植創作的《野田黃雀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曹植創作的《野田黃雀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植創作的《野田黃雀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這首詩的特色表現在以動物故事作寓言,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野田黃雀行

曹植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這是一篇寓言詩。首二句以興起,“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是一種虛擬的景物描寫,因爲全詩內容與大海實無聯繫。既然是興起,多少就有些象徵的意義。前人以爲“樹高多風”(樹大招風),“海大揚波”(張玉谷《古詩賞析》),“風波以喻險惡”(朱乾《樂府正義》),是有一定道理的,兩句渲染出悲涼的氣氛,構成全詩的基調。

曹植創作的《野田黃雀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爲全篇主意所在。它表明作者的現實處境不妙,而詩的作意與結友有關。陳祚明所謂“此應自比黃雀,望救於人,語悲而調爽;或亦有感於親友之蒙難,心傷莫救”(《采菽堂古詩選》)。作爲貴介公子,曹植是十分喜好交遊的,如其知交丁儀兄弟一度甚得曹操信任,然而曹操病故後,曹丕繼位魏王,爲了剪除曹植羽翼,立即就把丁氏兄弟殺了。丁氏兄弟曾多方求救,無濟於事。曹植本人自身難保,也就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延頸就戮。“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正是這種現實處境和心情的真切反映。

“不見籬間雀”到篇末八句,以“不見”二字一氣貫注,以象喻意,擬物於人,講述了一個關於迫害和反迫害的寓言故事。其中角色有四:一爲雀——喻受害者;一爲鷂,一爲羅家——喻加害者;一爲少年——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爲人排難解紛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二語,繪聲繪色以作對比,於平敘中自然轉折,改變了雀的命運,因勢一結——“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下來謝少年”,這天真有味的一結化沉重爲輕快,悠然如春風之微歇。但故事中的少年這一角色,乃出於虛構,“現實中沒有,就造一個”(喬治桑語),此之謂浪漫手法。唯其出於,所以全詩仍以悲涼爲基調。

曹植創作的《野田黃雀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2張

曹植有一系列以動物爲題的詩賦,如《蝙蝠賦》、《神龜賦》、《鸚鵡賦》、《白鶴賦》、《鷂雀賦》等,《鷂雀賦》寫鷂欲取雀,雀向鷂求饒而不得,結果依一棗樹得以倖免,即與本篇寓意近似。這種手法本出詩經,但漢魏詩中已經少見,曹植這類作品也就引人注目。詩中運用漢樂府民歌常見的手法如反詰——“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如接字即頂真——“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全詩語言平易,節奏明快,也就更接近民歌了。此詩還工於起調,即起句即能創造出奇警雄渾的境界,開始就能產生一種滌盪心脾的感受。王夫之《古詩評選》對曹植的四十餘篇樂府詩評價不高,獨於此詩十分欣賞,不爲無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