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昌族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水稻爲主。人們在水稻種植方面總結出了一種寄身的載培方法。“寄秧”即將秧苗載培後的20天左右,再次拔起掐去老鬚根,再插進稻田,經過兩次載植的秧苗,生長肥壯,產量增高。水稻的種植工序分爲犁板田、做秧田和撒秧子、栽秧、薅秧、施肥、割谷等。

犁板田講究的是“三犁三耙”和“深翻細耙”,即犁起板田之反,耙頭方;栽秧前鏟埂子時犁三耙”和“深翻細耙”,即犁起板田之後,耙頭方;栽秧前鏟埂子時犁二道,耙二方;到上埂子(用泥敷補埂子)後鈔田(翻泥塊和碎泥塊)耙三方。接着就栽秧。從犁板田開始到栽秧爲止,要犁三次,耙三次,共六次。

做秧田和撒秧子,秧田要整理三道,第一道犁田,同時施一次牛糞,第二道帶水闖垡子和施一層綠肥,第三道是平整秧田,隨即撒秧子。秧田要整理三道,第一道犁田,員時施一次牛糞,第二道帶水闖垡子和施一層綠肥,第三道是平整秧田,隨即撒下種籽。撒種的時令是農曆四月份,立夏時節撒頭水秧,小滿則是大撒秧子的節令。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

撒秧子即撒稻穀種籽。另外,居住在壩區的阿昌族還掌握了一年兩熟的“雙季稻”種植技術。水稻產量和質量有很大提高,梁河地區的“毫安公”品種,曾號稱“水稻之王”。

阿昌族種植菸草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菸農經驗豐富,方法獨特。選當陽風坡地,採用隔年輪的方法進行栽種。犁地以後曬垡子,再把曬乾的垡子收攏堆起來,於四月份用幹牛糞燒成紅色,燒後焐起,到栽種季節又把焐起的垡子撥開打細輔成0.5米寬的苗牀並用農藥攔豬糞栽煙苗。

苗長高手,用豬糞和馬糞追第一次肥,第二次肥用豬糞攔雞糞追。追施豬、雞肥可以防蟲,還能增加菸草的香味。八月份起打煙岔二至三次,以便保證肥力對煙皮的作用,到菸草長花苞時,爲避免菸葉多、葉片小,從而造成煙味淡的不種因素,到菸葉長出十三至十五片時,就掐去頂,不留煙花,使菸葉長得一樣大,每片葉重量基本相等。收割時,採用從根部往上的採摘方法。“腳無黃葉,頂無煙花”的少葉型菸草成爲阿昌族地區的最優質品種。

阿昌族擅長稻田養魚,栽秧以後,即將原先放養在塘裏的魚放入田中。放養方法是按水流方向,從第一丘田,即“田頭”放起直到田的中部爲止。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 第2張

魚苗的數量從田頭田中依次遞減,田尾不放魚苗。這樣避免魚苗順水流逃走。秋收撤田水時,以竹魚簍接於水口捕捉放養的魚。一尾魚苗從放養到收穫,一般增長250克左右。

魚的種類主要是鯽魚、鰱魚和鯉魚,也有放養草魚的。稻田養魚可以增加田裏的肥力,減少病蟲害,有利於稻株生長,同時也可以增加收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