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的歷史文化是怎樣體現的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的歷史文化是怎樣體現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昌族人口共有2.7萬餘人,是雲南省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雲南省西部地區德宏州的隴川縣、梁河縣及潞西市,保山騰衝縣、龍陵縣也有少量分佈。隴川縣的戶撒地區和梁河縣的遮島是最集中的地方。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分爲戶撒和梁河兩種方言,大多數阿昌人都會講漢語、傣語,戶撒的阿昌族還會講緬語和景頗語,他們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種語言。

歷史

“阿昌”還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稱謂。因居住地區不同,還有一些如“勐撒撣”、“襯撒”、“漢撒”的自稱。先民早期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約在公元13世紀,經過多次遷徙,逐漸定居到現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從駐守邊疆的漢族屯兵那裏學會了耕種水田、打製鐵器的技術,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品經濟有了初步發展。唐宋時期,阿昌族地區屬南詔和大理政權管轄。明清時期,一直實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區處於封建領主經濟,地主經濟已有一定的發展。

禮儀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的歷史文化是怎樣體現的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待客有勸飯習俗,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不過,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在勸酒、勸茶時,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爲恭敬。

節慶

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出窪(開門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