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勺之戰是一場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這一次戰役是在干時之戰後齊魯的另一次重要戰役,但對長勺之戰兵力對比之後,大家都表示比較震驚。長勺之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戰爭過程又是怎麼樣的呢?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是著名的戰亂時代,諸侯兼併、大國爭霸,齊、魯兩國都是重要的諸侯國,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不免的會發生矛盾衝突,而長勺之戰就是這個特殊時期的產物。齊國經過簡化禮節而進行修改,又發展工商業,使得當地的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得其果成爲當時的大國。

在公元前685年,魯莊公爲了護送公子糾回國,與齊軍大戰於干時後大敗,齊國便隨後計劃再次攻魯。兩軍對戰時,齊國30萬,而魯國卻只有3萬,在這場戰役中,陸工獲勝,齊國軍隊被逐出魯國。在這一場戰役中,最有名的就是曹劌論戰“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場戰戰爭中的真實寫照,曹劌是魯國的指揮官,他用指出用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勇氣,等到魯國將齊國軍隊的士氣耗盡,就可以一舉進攻,看到齊國的旌旗歪歪倒倒,這才大膽的建議魯莊公乘勝追擊。

其實這場戰役的勝利,還離不開魯莊公任人以賢,重用無官職無名望的曹劌,還能定下心來面對干時之戰的失敗,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魯國方面兵力過少,但絲毫不影響作戰的最後結局,一場以少勝多、弱軍戰勝強軍的戰役。

長勺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公元前770年,周王朝名存實亡,中國歷史也進入了諸侯崛起,爭奪勢力範圍的大國爭霸時代。而齊國和魯國都是西周年間重要的封地,兩國相鄰,在領土問題上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糾紛,長勺之戰就是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產生的。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第2張


當時的魯國位於現在的山東,曲阜嘛,因爲是孔子的故鄉,所以也就特別推崇周朝的禮樂制度,但是和齊國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至於齊國,過去是姜子牙的封地,這片土地上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姜子牙立國後推行一系列利於發展的政策,推行禮制,因地制宜,重用賢人,這就導致齊國經濟發達,實力強大,從西周到春秋都是老大一般的存在。

周莊王十一年,齊國內亂,君主之爭讓整個齊國的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後來公子小白在和公子糾的王位爭奪中獲得先機,成爲日後著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因爲當初魯國支持自己的對手而懷恨在心,魯國想要派大軍送公子糾返國,受到齊桓公打壓,雙方交戰,魯莊公把大旗插在將領的車上,自己才撿回一條命,魯國大敗。

之後魯莊公吸取教訓,痛定思痛,他先後採取一系列措施,通過取信百姓,祭祀神明,和百姓有難同當,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在長勺之戰中,也因爲賢德受到了到了有遠見卓識的曹劌的幫助,以少勝多,戰勝齊國。

 長勺之戰齊國主將的資料

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鞏固了自己的君主地位後,開始對曾經自己的敵人展開討伐,而魯國就是他眼中釘的一個。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第3張


齊桓公用人不避嫌,管仲曾經是自己的死敵公子糾的部下,管仲還曾經差點將齊桓公刺殺,後來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就沒地方去了。但是聽說管仲要來,齊桓公表示歡迎,這體現了一代君王的大度,也許管仲也正是因爲看重了齊桓公的這一點。

所以在齊桓公執意要攻打魯國的時候,管仲念在這份情誼,曾經勸說過齊桓公不要盲目開戰,但是齊桓公不聽,或許是他又想起了當初管仲刺自己的那一劍。

齊國對於這一戰的定義是志在必得,部下進攻的步伐也是勢如破竹,但讓齊桓公沒有想到的是,面對毫無勝算的大軍壓制,魯國爲什麼這麼能沉得住氣,齊軍先後兩次鳴鼓進軍,都被魯國用弓箭手擋了下來。

不僅顆粒無收,士兵也漸漸失去了先前的鬥志,再拖下去必定對齊軍不利,在猶豫要不要撤軍的時候,魯國開始還手了,這時候,齊國的士兵將領都失去了戰鬥的慾望,作戰靠的是勇氣,現在齊國的士兵看到魯國的士兵逃都來不及,還哪有功夫去戰鬥。

這會不撤退都不行,因爲準備不充分,齊軍在撤退的時候,毫無規章,這正給魯國乘勝追擊的好機會,長勺之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確是對齊國擴張的一次打擊,對魯國實力的一次證明,給魯莊公積極爲民的肯定。

長勺之戰遺址在哪裏

長勺之戰的遺址在現在的今苗山鎮杓山南,魯莊公七年的一天,這裏正進行着一場足以爲世人銘記的戰役。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第4張


西杓山村南有一座山叫做杓山,在杓山一片丘陵地帶中杓山顯得特別高大。杓山最高峯的地方原有一個古山寨,所以山峯又被稱爲杓山寨。後來村民說山的形狀像倒扣着的勺子,就有杓山的名字了。

在字典中我們可以看到“杓”通“勺”,所以歷史記載中的杓山和我們現在說的勺山其實是一個東西。

在杓山的半山腰,有一個臺子,似乎是天然形成的,當地的村民叫這個爲擂鼓臺,據說當時兩軍交戰,都要在這個臺子上爲彼方吶喊助威,增長士氣。

西杓山村還有一座古廟,叫木蓮寺,寺廟的佔地面積也很大,廟宇裏重多大殿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有村民說一般人不敢進去,裏面有神明。

木蓮寺所在的高臺據說是點將臺,古時候打仗的時候,將領會站在高處,或者有利地形處調兵遣將,從而達到扭轉戰局的效果。

在西杓山村頭,立着一塊長勺之戰遺址碑,就是爲了告訴大家這裏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的發生的地方。

《左傳》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具體位置在哪,但是我們從戰爭的描述中可以推斷出,當時齊軍兵力強大,一定是要帶戰車的,而能允許車輛在山上通過只有只一條通道。

而且杓山北面地勢開闊,可以讓戰車佈陣,要是齊軍敗退也只有一條通道可以逃跑。也就應證了曹劌怕齊軍詐降,然後在半路埋伏的推斷。除了地形,村民在當地挖到的一些青銅器也是那個時代戰爭的遺留。

齊魯長勺之戰過程介紹

齊魯長勺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齊桓公公子小白,因爲記恨魯國擁立公子糾當帝王,率領大軍進攻。雖然當時雙方兵力懸殊,但是魯國憑藉曹劌的計策,在齊軍氣勢衰落的時候大舉進攻,出其不意,獲得勝利。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第5張


公元前684年,齊桓公在自己地位鞏固時候,想要討伐魯國,一方面給支持公子糾的魯國一個教訓,一方面想要吞併魯國。

這魯莊公也不是吃素的,聽說齊國兵力強大,他決定動用全國上下的力量一同抗齊,魯莊公首先將部隊退到易於返工的長勺,他知道正面一定是力量不夠的,那麼就要抓住對手的各種空檔,打他個出奇不備。

齊國的將領都認爲魯國的士兵不堪一擊,一開戰就展現出了想要速戰速決的決心,魯莊公好歹也是打過仗的,見對手如此囂張,想要擊鼓進軍,和齊國打個你死我活。曹劌站出來勸說魯王。

齊國現在士氣高漲,我們現在打過去不是正中下懷,主公您應該稍安勿躁,以靜制動,於是魯莊公命令部下嚴守陣地,只命令弓箭手遠程射箭,齊軍像餓狼一樣撲過來,但是沒起到任何作用,就撤退整頓。

稍事休息後,主將又下令對魯國展開第二次進攻,還是徒勞而返,兩次進攻都顆粒無收的齊國發動了帶三次衝鋒。這一次魯國終於有所行動,齊軍本以爲又是同樣的結果,士氣低落,沒想到楚國那邊卻聲勢浩大,士氣高昂。齊軍連連退讓,潰不成軍。

魯莊公見時局對自己有利,下令追擊,曹劌則認爲齊國是大國,我們要排除他會半路埋伏的可能,於是來到陣前,見齊軍戰旗倒在一邊,車子撤退的痕跡也雜亂無章,斷定齊國已是兵敗如山倒,才下令追擊。

最終魯國以少勝多戰勝齊國。

長勺之戰發生在哪兩個國家介紹

長勺之戰發生在齊國和魯國之間,交戰雙方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國,齊國是當時的大國,擁有絕對的實力,魯國自古以來就是周天子的領地,歷史淵源深,雖然比不上齊國,但是魯莊公取信於民,樹立威信,魯國實力也不弱。

著名戰役長勺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 第6張


從古至今兩國淵源不斷,因爲國土相鄰,紛爭時有發生,當年齊桓公公子小白即位的時候,魯莊公更是公開反對,他擁立公子糾,齊桓公從此和他結下怨氣。

要知道這公子小白可差點命喪公子糾的謀士管仲之手,好在鮑叔牙機智營救,小白搶先回到首都臨淄,才讓公子糾的計劃沒有得逞,自己當了皇帝。

即位後的公子小白,也就是後來有名的齊桓公,對魯國更是痛狠,在魯莊公送公子糾返國的時候,狠狠教訓了他一頓,魯莊公將魯國的大旗插在將領車上,才撿回一條命。

魯莊公回國後,認識到自己與齊國的差距,他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加強自己的國力,樹立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長勺之戰中,齊國大軍壓制,手下曹劌冷靜判斷,準確的把握了戰機,在齊軍士氣低落的時候,吹響反攻的號角,在判斷齊軍沒有埋伏後,乘勝追擊,徹底摧垮齊軍的自信心,爲魯莊公報仇,維護魯國的安危。

這也是齊桓公當時爲數不多的敗仗,不得不說魯國的確是有勇有謀的國家,魯莊公採取的一些措施確是起到了有效作用。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