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爭影響多嚴重?間接導致甲午戰敗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爭影響多嚴重?間接導致甲午戰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清政壇上的帝后黨爭中,李鴻章與翁同龢總是站在對立面,二人間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調和。帝黨以科舉正途出身的中樞京官爲主,翁同穌等成爲中堅力量。光緒帝親政後,慈禧太后唯恐其大權旁落,重用一些權臣來制衡帝黨,而這些權臣也需要依靠慈禧的權力來馳騁宦海,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後黨的骨幹人物主要有李鴻章、奕勵、榮祿等人。

清末民間流行着一副著名的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這對聯不僅體現了李鴻章與翁同龢的身份與籍貫,還暗含二人羈絆太深之意。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爭影響多嚴重?間接導致甲午戰敗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道光十年(1830年)出生。官居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其父翁心存是咸豐、同治兩朝的宰相兼帝師。翁心存有四子,長子翁同書官至安徽巡撫、第三子翁同爵官至湖北巡撫,翁同穌是第四子在咸豐六年考中狀元。翁家在晚清政壇上名重一時。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李鴻章年少時便登科及第,於道光二十七年考中進士。李鴻章在晚清時期位高權重,與他在鎮壓太平天國時的顯赫戰功密切相關。咸豐末年,李鴻章從老師曾國藩的幕府中獨立出來,建立了淮軍,在保衛上海和後期滅太平軍及圍剿東、西捻軍的戰事中屢建戰功,並因此聲名大噪。隨後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等。晚清四十年發生的大事幾乎都與李鴻章有關聯。

李鴻章與翁同龢的結怨同曾國藩有關。

1861年翁同書做安徽巡撫時,適逢太平軍進攻定遠縣城,翁同書無力抵抗,定遠被太平軍攻佔。而後,翁同書退守壽州。壽州城內的團練首領孫家泰、蒙時中等與城外團練首領苗沛霖互相仇殺,苗叛變,轉攻壽州。清政府令翁同書小心處置。但翁處置失當,致使壽州失守。曾國藩上奏疏嚴劾翁同書,最後翁同書被判發往新疆充軍。

世間盛傳曾國藩彈劾翁氏的奏疏爲李鴻章起草,從此翁同龢與李鴻章結下樑子。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爭影響多嚴重?間接導致甲午戰敗 第2張

此後,李鴻章與翁同龢身爲朝廷兩大權臣,兩人之間事事針鋒相對,特別是在北洋水師經費問題上水火不容。

1875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亦稱北洋海軍),從創設之初直到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水師覆滅前,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它的發展受到多方掣肘。

1887年,河南鄭州黃河決堤,戶部奉旨商議預籌賑災需款的辦法時,任戶部尚書的翁同酥便藉機以賑災籌款爲名,暫停購置北洋炮艦。

1891年4月,戶部決定“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彈、機器事,暫停兩年,所有銀子解部充餉,其幕後指使者正是翁同龢。

翁同穌認爲“海疆無事”,不贊成李鴻章花費巨資建設北洋水師。而大清朝廷竟然聽取了翁同穌的建議,作出停購炮艦的決策,使得北洋水師經費的籌集愈加困難。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前,李鴻章認爲不能輕易開戰,翁同穌則堅決主戰。李鴻章知道雖然北洋水師艦隊規模與日本相當,但總噸位比不上日本,艦艇速度戰鬥力亦較之日本相對落後,指揮人才的缺乏爭更是使北洋水師雪上加霜。近些年由於停購船炮,北洋艦隊未添新艦,鐵甲快艦隻有八艘。而日本每年都添置款爲鐵快新船,若是在海上交鋒,恐怕難以取勝。而陸軍更是捉襟見肘,弱不禁風。中日之爭應寄希望於西方列強的調停,儘量避免戰爭。

翁同穌在甲午戰爭前卻是極力推行他的主戰主張,發動清流派以實現主戰派的意志。翁同穌、文廷式、張謇在當時成爲最活躍的主戰派。翁同穌積極籌劃備戰方案,要求李鴻章應迅速派出各軍,調良兵譴名將,集兵力壯大聲勢。

翁同穌的學生也認爲中國打不贏日本,但翁同穌卻堅持己見,他認爲北洋海陸兩軍是有能力與日本一決雄雄的,並想借此機會試一試北洋海軍到底戰力如何。

甲午戰爭爆發後,由於戰場連連失利,李鴻章及其部下將領不斷受到翁同穌等人的彈劾,要求嚴懲北洋諸將,並給李鴻章按上了八條大罪。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爭使得人心渙散。前線戰場上情勢危急,後方朝廷中卻非議不斷。將兵們不僅要對付強大的敵人,還要擔心朝臣的彈劾。後方各軍的支援總是遲遲不到,北洋海陸軍也沒能守住疆土。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爭嚴重耽誤備戰。翁同穌等人堅決主戰,而李鴻章首先寄希望於外國調停,外國調停失敗後又繼續觀望,以致失去備戰的最佳時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