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將星傳奇 > 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刀劈日寇的“打虎將軍”

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刀劈日寇的“打虎將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生活的京華大地上,曾經涌現出大批愛國主義民族英雄,他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彰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英雄風貌。本報與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系列報道“京華英雄”,每週一期,熱血閱讀,英氣傳承。

歡迎關注“解放軍生活雜誌”微信公共平臺,請用手機訂閱微信公共賬號,點微信通訊錄,再點添加,查找公衆號搜索“解放軍生活雜誌”;或者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趙登禹與佟麟閣將軍都是“七七”事變中率部奮勇抗日以身殉國的著名抗日將領。馮玉祥曾這樣評價他:“爲人忠誠勇敢,勤苦耐勞,生得身體魁梧,臂力過人,因爲他曾隻手捕虎,所以綽號‘打虎將軍’。”

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刀劈日寇的“打虎將軍”

投身馮玉祥 常德打猛虎

趙登禹自幼因家中貧窮,只讀過兩年私塾,就拜師習武刻苦練功,武藝超羣。1914年,年僅16歲即投身馮玉祥部。在一次與馮玉祥摔跤角力中,他把馮玉祥摔倒三次。排長責怪,他卻說:“不摔倒,怎定輸贏?”馮玉祥不僅沒有責怪他,還把他收爲隨身衛兵。

1918年馮玉祥駐防湖南常德,趙登禹隨往。境內有常德山,一次執行任務,需翻過山。已聞山中有虎傷人,他還隻身上山,空拳擊虎,虎奄奄一息。馮玉祥知悉後拍下照片:只見一魁壯軍人騎於虎背,左手抓住虎頭右拳高舉,作打虎狀。馮玉祥將照片登報後保留下來,直至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抗日殉國,取出照片寫下“民國7年的打虎將軍”,署名馮玉祥。

夜襲喜峯口 大刀驚日寇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落入日寇鐵蹄。國家災難、民族恥辱,震撼着廣大愛國官兵。在第29軍軍長宋哲元提出“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等口號的鼓舞下,趙登禹率部進行各種實戰訓練。當時,第29軍武器裝備非常簡陋,槍械嚴重不足,無奈中他們自制了一批大刀發給戰士們,以補槍械不足。爲此,趙登禹親自給士兵們做示範,演練大刀劈殺要領,督促他們勤學苦練基本功。

1933年3月,長城抗戰爆發。3月初,日軍鈴木師團抵達喜峯口。喜峯口是長城線上一個重要關口,對確保平津、華北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必須搶佔有利地形,阻止敵人入侵。29軍軍部經反覆研究,任命趙登禹爲長城前線作戰總指揮。趙登禹接到命令,立即派217團火速前往喜峯口。日軍已佔領有利地形——喜峯口東北高地。增援部隊與日軍經過幾個小時肉搏拼殺,將高地奪回,但日軍倚仗機槍、大炮又將高地佔領。趙登禹率後續部隊趕到後,親自帶領109旅將士將高地奪回。3月10日拂曉,日軍傾巢出動,向高地猛攻,趙登禹命令將士按兵不動,直到日軍臨近,一聲吶喊,將士揮動大刀向日軍衝去,趙登禹腿部受傷,仍堅持前線指揮。他們只有簡單的武器,與配備精良的日軍反覆衝殺一天,一些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雙方都傷亡慘重。

趙登禹見敵我武器裝備懸殊,考慮應發揮我方長處,利用近戰、夜戰出奇制勝,宋哲元批准了他們的計劃。3月11日夜,親率所部攜帶大刀和手榴彈,分路夜襲攻擊喜峯口日軍營地。趙登禹儘管腿上槍傷疼痛難忍,仍拄着木棍,走在部隊的最前面。

防守日軍沒有料到,漆黑的深夜會有中國軍隊從天而降。當夜襲的將士手舉大刀衝入日軍營房,日軍從睡夢中驚醒,眼見明晃晃的大刀飛舞,來不及反抗就成了刀下鬼。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砍殺,兩口戰刀均被砍缺了刃口,左腿在戰鬥中又負輕傷。此次夜襲砍殺日軍鈴木旅團1000餘人,炸燬大炮18門,中國軍隊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勝,史稱“喜峯口大捷”。

大刀隊嚇破了日軍的膽,從那以後,日軍特別打製了鐵項圈套在脖子上。喜峯口大捷讓趙登禹所率的大刀隊一舉成名,作曲家麥新後來爲此譜寫了《大刀進行曲》,傳遍了華夏大地。南京國民政府向趙登禹頒發“青天白日勳章”,109旅編爲132師,趙登禹晉升爲該師師長。

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刀劈日寇的“打虎將軍” 第2張

張北兩事件 寸步不退讓

秉性剛烈和民族自尊心極強的趙登禹,無法容忍日軍對中國人的血腥屠殺,不僅勇於在戰場上痛擊日軍,戰場下也敢一再違抗上級“隱忍”的訓示,與日僞軍針鋒相對,毫不退讓。

1933年9月,趙登禹率部進駐察哈爾省張北縣後,就“製造”了兩次轟動一時的“張北事件”。一次是1933年10月27日,8名日本人途經張北,不僅不按規定接受趙登禹部隊檢查護照的要求,還有意挑釁。爲了維護民族尊嚴,趙登禹下令挑選100名身強力壯的士兵,帶着上刺刀的步槍,一邊高喊口號,一邊在這8名日本人面前走正步,嚇得這幾名日本人趕緊道歉走人。另一次是1935年5月31日,有4個日本人偷偷潛入陣地,偷繪駐防佈陣圖,趙登禹果斷將他們扣押。日本人抓住兩次“張北事件”大做文章,南京國民政府再次妥協退讓,6月19日以“屢生事端”爲由,免去宋哲元察哈爾省政府主席職務,任命省民政廳長秦德純暫爲代理。秦德純隨後與日本代表土肥原簽訂了屈辱的《秦土協定》。隨後,趙登禹及所部隨第29軍移駐北平附近。

南苑殺敵勇 殉國英名揚

七七事變後,日軍加速向華北派兵。7月25日,日軍在經過充分準備後對駐防平津的29軍大舉進攻。28日上午,日軍向南苑29軍軍部駐地發起總攻。宋哲元任命趙登禹爲南苑方面指揮官,趙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長開會,鼓勵大家說:“軍人抗戰有死無生,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

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29軍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此時,趙登禹臨危不懼,指揮29軍衛隊旅和軍訓團學生隊,與日軍展開激烈廝殺。這時,部隊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趙登禹指揮部隊後撤到大紅門一帶。日軍窺出趙登禹的意圖,搶先在南苑到大紅門的公路兩側架起機槍封鎖道路。趙登禹乘坐的車子行到大紅門附近被炸燬,他身受重傷,警衛勸其撤退到安全地方,趙登禹不肯,帶領部隊向日軍反擊。這時,一枚炸彈飛來,炸斷了他的雙腿。趙登禹醒來含淚向傳令兵說:“軍人戰死沙場沒什麼悲傷的,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驚慌。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她兒子爲國而死,也算對得起祖宗……”說完就停止了呼吸,時年39歲。

趙登禹與同在南苑戰鬥中犧牲的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是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最早戰死疆場的兩位高級將領,他們的壯烈犧牲,在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全國各地都舉行了悼念兩位抗日英烈的活動。宋哲元得知趙登禹犧牲的消息,捶胸頓足,失聲大哭,說:“斷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趙登禹的老上級馮玉祥得知他的死訊,更是悲痛不堪,揮筆寫下了《吊佟趙》詩,以寄哀思。延安軍民也爲佟麟閣、趙登禹二將軍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讚他們“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刀劈日寇的“打虎將軍” 第3張

爲表彰趙登禹抗日殺敵、爲國捐軀功勳,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追贈趙登禹爲陸軍上將。1946年,北平各界舉行公祭趙登禹儀式,在由李宗仁、馮玉祥等聯名發出公祭文啓中,對趙登禹做出了高度評價。何基灃奉馮治安之命到北平,將趙登禹和部分29軍陣亡將士忠骸,遷葬於盧溝橋畔西道口,實踐了“盧溝橋是29軍墳墓”的誓言。同年,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更名爲趙登禹路,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對趙登禹爲國捐軀的英勇壯舉做了表彰,確定趙登禹將軍爲抗日烈士。

人物小傳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戰鬥中殉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