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抗日戰爭 > 山西新軍的抗戰貢獻:抗擊日寇同時發展羣衆

山西新軍的抗戰貢獻:抗擊日寇同時發展羣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直接領導了山西新軍。委員會的16名委員,都投身到組織和掌握武裝這一中心工作中來。多數委員擔任了新軍各縱隊的主要領導職務;未在新軍中任職的委員,也都參加了組建新軍和掌握武裝的工作。新軍從上到下普遍建立了黨的組織,實行政治委員制度。各縱隊的政治委員,除207旅外,都是由共產黨員擔任,他們實際上是部隊中的黨代表。山西新軍的《政治委員條例》規定,政治委員是部隊中的最高首長,擁有最後決定權。團、營、連的主要政治工作人員,也多爲共產黨員擔任。在新軍中普遍運用八路軍的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經驗,建立一套政治工作制度。

在建軍之初,從新軍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自下而上的廣泛民主,發揮士兵委員會監督作用,同舊軍官“無理要求、絕對服從”的專制統治進行了堅決鬥爭。當時成立士兵委員會,看起來,很有點“極端民主化”,但是爲了同頑固舊軍官鬥爭,採取這一斗爭方式是成功的完全必要的。經過教育、改造的艱苦工作,一部分舊軍官爭取過來了,一部分舊軍官逃跑或者被撤換了,結果絕大多數軍事指揮員都是由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擔任。這時,也就完全地實行了紅軍的政治軍事工作制度。所有這些,有力地保證了黨對山西新軍的領導,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個別縱隊在同舊軍的鬥爭中吃了虧,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貫徹執行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忽視和放鬆了爭取對部隊的領導權。

山西新軍的抗戰貢獻:抗擊日寇同時發展羣衆

抗日救亡組織的發展和羣衆運動的深入,是山西新軍成長、壯大和取得勝利的堅實基礎和可靠保證。到1939年夏,以犧盟會名義組織起來的山西農救會會員發展到170萬,工救會會員發展到20萬,婦救會會員發展到30萬,青救會會員發展到30萬。包括這些團體會員在內,犧盟會的全體會員發展到300萬左右。(應該指出:犧盟會組織在抗戰初期一度停滯不前,犯了錯誤,主要是沒有立即組織工、青、婦等各類救國會組織。經北方局劉少奇同志指出,很快就糾正了。)如此廣大的羣衆力量,有力地支援了武裝鬥爭。同時,建立和切實掌握抗日民主政權,這對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山西省有7個行政區,其中5個由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擔任主要領導,這些行政區的縣政權完全由我們掌握。在另兩個行政區裏,我們也掌握了部分縣政權。全省105個縣中,有70個縣的縣長是共產黨人。應當強調指出的是,當時地方黨委已經普遍建立起來,它們在發動羣衆,建立民主政權方面,工作做得更多些,不少事情,決死隊和犧盟會是配合地方黨委做的。也應該說到,在建立地方黨委過程中,公開工委做了許多工作。根據北方局指示,公開工作同祕密工作必須分開,公開工委委員不得直接介紹黨員,我們切實執行了這個原則。同時,公開工委同臨時工委合作,於1937年春舉辦“犧盟特派員訓練班”,作爲在全省發展黨員的一個重要步驟,先是從學員中積極發展黨員,然後派到各縣,利用犧盟特派員合法地位進行建黨,起了很大作用。

總之,山西新軍和犧盟會的成就,是在黨中央、北方局以及山西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在八路軍的全力支持下,黨、政、軍、民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結果。在發動羣衆,建立發展政權,組建武裝力量,發展統一戰線和進行反頑鬥爭等方面,廣泛地運用犧盟會和山西新軍這一合法組織形式,給黨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原文選自薄一波回憶文章)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