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元末起義軍很多,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的爲何沒成功?

元末起義軍很多,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的爲何沒成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末年,這個時期其實也挺熱鬧的,雖然比不了漢朝末年的三國逐鹿,但是元朝末年朱元璋率軍反元。同時期的起義軍還有陳友諒,張士誠,戰至最後,這三家起義軍開始爭奪地盤,企圖統一華夏,也是足夠精彩。

陳友諒,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史書記載是漁民家的孩子,顯然出身比朱元璋好點,最起碼不用給地主當小工,也不用去要飯。陳友諒從一個漁家之子,加入起義軍一步步成長爲元帥,然而元帥的頭銜他是不滿足的。

元末起義軍很多,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的爲何沒成功?

公元1359年,自立爲王,稱漢王。還是不滿足,殺了最初投靠的徐壽輝後,登基稱帝。又是設太師,又是設丞相,小朝廷弄得有模有樣,但是在著名的“鄱陽湖大戰”中被朱元璋打敗。

陳友諒死了,而且死的很慘,《明史》記載:“友諒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驟中流矢,貫晴及顱死。”意思是在船上露出頭指揮作戰,不知道被誰射來的箭,一箭射穿了腦袋,當場死亡。這就是陳友諒的結局,隨後他的兒子投降朱元璋,陳友諒勢力被滅。

那麼朱元璋另一對手張士誠呢?史書記載張士誠和朱元璋一樣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並且名字和朱元璋的朱重八一樣是數字,叫張四九。陳友諒建立的國號是“漢”,而張士誠建立的國號是“周”,相對於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陳友諒和張士誠你們倆是不是有點着急了?

不過張士誠最後死的還算有骨氣,《明史》寫到:“舁出葑門,入舟,不復食。至金陵,竟自縊死,年四十七。”被俘押解到金陵之後,不吃不喝鬧絕食最後上吊了,活到47歲,這就是張士誠的結局。

那麼在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方勢力中,陳友諒土地最廣擁有饒、信、荊、襄,幾乎天下一半。而張士誠本身是個私鹽販子,又佔據了大部分富庶的江南地區。這二人爲什麼會敗給朱元璋呢?神機妙算劉伯溫一句話道破天機!

朱元璋問計,劉伯溫說道:“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這句話說出了三個重點。

元末起義軍很多,陳友諒比朱元璋更強大的爲何沒成功? 第2張

1.張士誠反元,又降元心性不定,認爲張士誠是個保守並且採取守勢的人,不用擔心。2.陳友諒劫持主公,威脅下屬,得來的名號,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3.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勢單力薄,自然不再是朱元璋對手。

劉伯溫分析的很詳細,先滅陳友諒,再打張士誠,而朱元璋也是按這個順序去做的,分解天下大勢終成帝業!

稱帝后的朱元璋說了一句話,《明史·太祖本紀》記載:“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顯然朱元璋把這兩個對手的性格看的很透徹。

陳友諒1351年加入義軍到1359年用了八年稱漢王,次年稱帝到1363年死僅四年時間,志滿驕橫!而張士誠從反元降元中就可以看出胸無大志,小富即安的心理,人家陳友諒約張士誠一起夾擊朱元璋,張士誠卻只想坐山觀虎鬥,因此沒有遠圖大志。

總結,從史書上看,陳友諒張士誠並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將才,但是有人不代表會用人,而朱元璋的勝利除了有人會用人,重點還是識人,不但能認識到自己人的長處,還能認識到敵人的短處。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