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文學、政治方面,梅饒臣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在文學、政治方面,梅饒臣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 ),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人。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南宋劉克莊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 。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

在文學、政治方面,梅饒臣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主要成就

文學

梅堯臣在宋代詩壇具有很高的地位,他在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方面均有建樹,對後代影響較大。在當時,他和蘇舜欽齊名,被合稱爲“蘇梅”;與歐陽修同爲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推動者,並稱“歐梅”。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歐陽修曾自以爲詩不及梅堯臣。陸游在《梅聖俞別集序》中,曾舉歐陽修文、蔡襄書、梅堯臣詩“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詩歌理論

梅堯臣對唐末宋初雕章琢句、徒具空言的詩風極爲不滿,主張詩歌創作必須“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述詩》)。在藝術上,梅堯臣強調詩歌要形象、含蓄、平淡,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讀邵不疑學士詩卷杜挺之忽來因出示之且伏高》),自稱“不書兒女書,不作風月詩。唯有先王法,好醜無使疑”(《寄滁州歐陽永叔》)。

在文學、政治方面,梅饒臣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2張

詩歌創作

梅堯臣的創作實踐與其創作主張是一致的。在詩歌創作中,他一反西昆體詩風,常以質樸平淡的詩句抒懷言志,反映社會現實。其時宋與遼、夏的摩擦、戰爭不斷,他的《故原戰》《襄城對雪》等詩表現出詩人對戰事的關切,對宋軍失利的痛心。其《田家》《陶者》《田家語》《汝墳貧女》《小村》《送王介甫知昆陵》等詩,揭露沉重的徭役、賦稅帶給農民的災難。他的《聞歐陽永叔謫夷陵》《聞尹師魯謫富水》《猛虎行》等詩,或直抒其憤,或託喻以諷,表明自己對范仲淹的支持。

梅堯臣的詩歌以風格平淡、意境含蓄爲基本藝術特徵。歐陽修謂其“初喜爲清麗,間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餘,益老以勁”(《梅聖俞墓誌銘》),張嵲謂“聖俞詩長於敘事,雄健不足,而雅淡有餘”(《讀梅聖俞詩》)。其《魯山山行》詩“好峯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描畫秋山荒涼幽靜的情景,恬淡有致,歷來爲人稱讚。其餘如“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東溪》)、“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考試畢登銓樓》)、“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均爲意新語工的寫景佳句,開宋詩以新穎工巧取勝的途徑。歐陽修稱梅詩“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稱之爲宋詩的“開山祖師”(《後村詩話》)。龔嘯說他“去浮靡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錄》),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稱“聖俞詩工於平淡,自成一家”。

梅堯臣的詩也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黃河》《夢登河漢》,雄渾壯麗,不同於他多數詩的風格。由於他作詩受韓愈、孟郊的影響較大,藝術上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有時語言過於粗率無文、枯淡無味,但瑕不掩瑜。

在文學、政治方面,梅饒臣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3張

梅堯臣亦能文,其散文風格與詩相類,歐陽修稱“其爲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苟說於世”(《梅聖俞詩集序》)。

政治

梅堯臣於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調任建德(今安徽省東至縣)縣令,直到景祐五年(1038年)離任,在建德縣爲官五年。

梅堯臣爲人誠厚,清高自持,頗能體察民間疾苦,儘自己的力量做了許多惠政於民的事情。他經常深入鄉間百姓家微服私訪,與農人、與燒瓦匠、與貧婦交談,瞭解民間疾苦,還親自趕赴山林大火現場,洪水氾濫的溪流進行實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親,當時建德爲山區小縣,縣署外有圈破舊的竹籬,需要修護,因此成了向官吏勒索的藉口,梅堯臣來後果斷以土牆代替,並在院內植了一叢竹子。

當地民衆爲了紀念梅堯臣,把縣城所在地取名“梅城”,延續至今。凡其爲官之地,民多爲之建祠。元吳師道在《梅公亭記》中讚頌他“以仁厚、樂易、溫恭、謹質稱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