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有多遠?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有多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公文傳遞靠的是驛站,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站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爲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遞鋪用以傳遞公文。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遞鋪傳送。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3000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我國1995年8月17日發行兩枚《古代驛站》特種郵票,上的兩處驛站遺址,均屬明代。孟城驛是一處水馬驛站,在江蘇高郵古城南門外。雞鳴山驛在河北懷來,是我國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驛城,另外在浙江安吉縣的縣城叫遞鋪鎮,有古驛站的園林,但已是新建的驛站古蹟了。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有多遠?

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個驛站,一旦而要傳遞的公文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按規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傳遞緊急公文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千里馬”是形容一匹馬能日行千里,實際是不可能的,按唐朝的規定快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馬可能跑得更多一些,因此實際是驛卒們快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單靠一匹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個驛站換人換馬,連續傳遞下去。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唐玄宗在臨潼華清池,兩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內玄宗就得到這一消息,可見傳遞速度每天達五百里。唐代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五百里約合現代的227公里,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於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兩天才能到。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有多遠? 第2張

我們在電視劇和電影裏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精彩場面,只見遠方黃塵滾滾,瞬間駿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穿着黃馬掛,身背公文袋的驛卒翻身下馬,急忙將公文袋傳給另一個驛卒手中,大喝一聲“八百里加急”,隨即又見煙塵滾滾,騎者已然遠去。唐代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前一段寫道,“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威陽,暮及隴山頭。”在這裏他把驛騎比作流星。

據《大唐六典》記載,唐代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有二萬多人,宋代人的《五經總要》中曾提到過唐代的營州道上所設的驛站:“因受(今朝陽市)東百八十里,九遞至燕郡城(今義縣),自燕郡城東行,經汝羅守捉(今北鎮),渡遼河十七驛至安東都護府(今遼陽市)約五百里”。這裏所說的九遞十七驛雖無具體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驛站的設置已經達到了遼東。

到金代時,爲了適應軍事需要,加強通信聯絡,仿宋王朝在遼寧地區建有的遞鋪。遞鋪一般建在有駐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好像一個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鋪與鋪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十里左右,管理非常嚴密,具有軍事性質。這時的遞鋪和驛站歸朝廷統屬兵部領導。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有多遠? 第3張

到了元王朝,由於疆域遼闊,發展交通,強化了驛站制度,這也成爲它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這時驛站也叫“站赤”,實際“站赤”是蒙古語驛站的譯音。

到了明代在各幹線道路上均設置了驛站。還設立了遞運所,這些獨立與驛站,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預付國家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由各地衛所管理。遞運所開始設於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設置,是明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物運輸有了專門的組織。

郵驛分陸驛,水驛和水陸兼併的共三種,各驛站都設有驛舍,驛丁,驛馬,驛驢,驛船及驛田等。驛站使用的憑證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官府使用時憑勘合;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爲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都要填寫連排單。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有多遠? 第4張

驛站驛長和驛卒都負有責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規定,稍有差錯,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置。唐朝規定,驛長負有的職責中必須每年呈報驛馬的死損肥瘠,以及經費支出等帳目明細表。對驛卒他們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郵遞人員,不論烈日,寒風,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驛道上。規定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不換馬則“杖八十”。唐朝還規定,凡文書在途中耽誤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最重可處徒刑兩年。若耽誤是重要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如因文書耽誤而導致軍事上嚴重後果者,判處絞刑。

一般來說盜賊是不敢搶劫偷盜驛卒他的重要文件,以免遭受官方剿殺。但交戰的敵方往往會派間諜途中攔截情報,所以常採取派兵保護或變化傳遞途徑等各種措施。

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當時郵驛的速度與數量與今天無法相比,但就其組織的嚴密程度,運輸信息系統的覆蓋水平來說並不亞於現代通訊運輸。可以說那時的成就也是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的一部分。驛站與當今的郵政系統、高速公路的服務區、貨物中轉站、物流中心等等,砝有異曲同工之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