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朱元璋分封制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古代分封諸侯,常常會引發內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爲什麼還要開倒車?

分封諸侯王,常常引發內戰。

漢代有七王之亂,西晉有八王之亂,都是諸侯王挑戰皇權的典型例子。

因此,自西晉八王之亂後,後世天子對分封很謹慎,隋唐宋歷代,各王的權力都受到嚴格限制,不再裂土一方了。

然而,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又搬起了分封制度,賦予藩王相當的權力。

朱元璋,爲何要開歷史的“倒車”呢?

繼承者

首先“開倒車”的,不是朱元璋,而是老朱推翻的大元。

蒙元來自草原,入主中原後,雖然做出了一些調整,但其各類制度仍然保留了草原民族的特點。

早在成吉思汗時期,爲了統治廣袤的疆域,成吉思汗就將土地分給諸子、兄弟。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元代建立後,忽必烈繼承此制,先後封諸子爲王,各鎮一方,賦予政治、經濟特權。

朱元璋本淮右布衣,起兵反元,打下地盤後,要立刻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可能拿着古書去學習唐宋制度,當然是以襲承元制最爲穩妥、方便。

因此,朱元璋立國之初,主要就是襲承了元制。

因此,明初的分封制度,元代的分封制(源自草原)不無傳承。

當然,對朱元璋這樣的創業之主來說,當然不會只是簡單的繼承前朝的制度。一些不合本意的制度,即便暫時繼承,也是要逐漸改變的。

比如,明初時,繼承了元代的中央官制,導致相權過大,威脅皇權,朱元璋毫不含糊,幹掉胡惟庸,甚至連宰相制度都廢除了!

因此,朱元璋是否繼承元代的分封制,關鍵還看他本人的治國思想。

非要開“倒車”

對於分封制度的危險,朱元璋是不可能不瞭解的。

即使不瞭解,也有人提醒過他了。

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詔求直言。

葉居升上奏,回顧了古代分封制的危害,講述了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的歷史,並建議限制諸王的權力、護兵。

朱元璋見奏大怒,將葉“系死獄中”。

從此,“後無敢言者”,再沒有人敢提這個事情了。

雖然朱元璋脾氣不好,但像這樣因人諫言,直接將人“系死獄中”確實不多見。

而且,經常看朱元璋事蹟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是有“槓精”精神的,對於不合適的言論,一般都是要直接批駁的。

然而,這一次,朱元璋沒有留下什麼反駁之言,直接把人弄死了事。

看來,朱元璋不是不瞭解分封制的危害,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掌控地方

朱元璋的北伐之所以能迅速取勝,除了自身厲害,還在於元代四分五裂。

自元代中業以來,地方軍政權力膨脹,以有割據之象。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第2張

到紅巾起義後,王保保等地方勢力作大,不但不能團結抗擊朱元璋,還無休止地互相征伐,便宜了朱元璋。

顯然,加強對地方軍政的控制,是朱元璋當務之急。

朱元璋分封之初,賦予了藩王極大的權力。

當時,王府的長官,左右相、左右傅,都是從二品的勳臣大吏,又兼任了地方行省的左右丞、參政或都司、衛所軍官等職務。

因此,諸王可以通過屬官,對地方的行政、軍事、人事等關鍵事務進行充分的監督。

諸王被分封在太原、北平、大寧、廣寧、宣府等邊塞,及青州、桂林、西安、開封、武昌、長沙、成都、南陽等名都大邑,“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第3張

如此,作爲朱元璋的軍政代表,諸王可以很好的監督地方,加強朝廷對地方的領導。

軍權轉移

要維繫大明的穩定,不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更要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朱元璋時期,大明的都城在南京。

而大明的主要國防壓力,在北部邊疆。

北元的實力很強,即便是徐達領軍,也難以一舉剪除,必須長期駐紮大軍。

然而,如果長期由勳臣將領在此領軍,難免威脅皇權。

因此,朱元璋分封年紀比較大的幾個兒子在秦、晉、燕地,負責指揮作戰。

隨着朱棣、朱權等人年紀漸長,軍事才能成長起來,朱元璋賦予他們統一指揮之權,節制諸將。

到朱元璋晚年,朱棣等人已能承擔起防禦外患的重任後,朱元璋開始加快軍權轉移。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第4張

一方面,像藍玉這樣“強得過分”的將領,直接作掉。

另一方面,傅友德、耿炳文等將領,則接受朱棣等人的節制,隨同作戰。

如此,朱元璋將軍權由勳臣大將手中轉交到塞王手中,從根本上杜絕了異姓將領的威脅。

自以爲可以奏效的限制之法

那麼,朱元璋真的不擔心藩王威脅皇權嗎?

退一萬步說,藩王再怎麼威脅皇權,也是朱家子孫,總好過讓異姓將領威脅皇權。

當然,朱元璋也是不願諸子奪位的。

因此,朱元璋也制定了一系列錯失,嚴格防備諸王威脅皇權。

首先,朱元璋從制度上,剝奪了諸王擅自調兵的權力。

朱元璋規定:各都司兵,必須得到王令和朝廷調令纔可行動,沒有朝廷調令,即便得到了王令,也不得行。

如此,諸王能比較自如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護衛。

有些藩王的護衛數量不小,但與衛所兵相比相形見絀。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第5張

如此,諸王有指揮權,能發揮其才幹守邊,但調兵權有限,難以造反。

其次,朱元璋晚年,還收回了一些至關重要的權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殺大權”。

我們知道,生殺大權,是實權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掌生殺大權,你看他不順眼,殺了就殺了,隨意;沒有生殺大權,你看他不順眼,他還可以跟上級彙報,使你不得自專。

此外,王府官員的選用、廢黜,也都由朝廷決定。

如此,諸王實際上很難直接利用王府的力量圖謀不軌。

最後,朱元璋還限制諸王聯絡。

包括朱棣在內,任何一王,以其自身的實力,都不足與朝廷抗衡,所以,限制諸王見面,使諸王不得相互串聯,再鬧出“七國之亂”這樣的聯合起兵來。

出乎意料的悲劇

應該說,朱元璋的限制之法,原本真的是足夠的。

建文帝即位後,推行削藩。

不過十個月時間,五王被削,各王毫無還手之力。

此後,建文帝對朱棣動手時,朱棣的力量被嚴重削弱,燕王能用的一度只剩下張玉、朱能等800餘護衛。

即便在朱棣起兵後,其實力與朝廷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要知道,七國之亂時,叛軍的地盤、兵力,一開局就足以與朝廷相當。

即便是在朱棣勢起之後,佔據絕對優勢的朝廷大軍,仍有幾次直接殺掉朱棣,或全殲燕軍的機會。

古代分封藩王會出現內戰 朱元璋爲什麼還要分封藩王 第6張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建文帝還是讓朱棣奪了天下。

可以說,朱元璋的佈局原本是夠用的。

他沒有低估制度對諸王的約束,也沒有低估朱棣的才能,唯一低估的,是建文帝君臣的拙劣、迂腐。

錯誤,始終是錯誤

朱元璋有很多理由推行分封。

然而,理由再多,也無法掩蓋的是:這是一個過時、錯誤的舉措。

靖難之役,燕王奪位,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朱棣奪位後,開始對分封制進行了大調整。

朱棣先是封賞諸王,恢復被建文削奪的王,以安撫人心,爭取廣泛支持,安定局勢。

很快,朱棣就徙封軍權較大的寧、遼、塞王,將北方邊防的指揮大權收回。

隨即,以過失、劣跡爲名,削廢五王,剝奪了他們的權力。

朱棣自己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不再諸王承擔邊防重任了。

朱棣進一步限制諸王的活動,剝奪諸王的權力,使諸王失去實權,只保留了經濟特權,而無法威脅皇權。

如此,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期望諸王控制地方、掌握軍隊、“藩屏王室”的構想徹底失效了。

然而,朱元璋分封制的弊端卻日益嚴重。

保留了經濟特權的藩王們,其迅速增長的人口給大明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是後來大明財政破產的重要因素,又侵佔土地、魚肉鄉里,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朱元璋的分封,終究是一個錯誤!

朱元璋推行分封,自稱是“遵古先王之制”。

然而,事實上,朱元璋的分封,與周、漢、晉的分封制並不相同。無論是權力、實力,明代藩王與古代諸侯王都不可同日而語。

朱元璋的分封,是爲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將異姓將領的軍權收歸朱家,由朱家子孫“屏藩王室”,確保朱家對天下的統治。

然而,最終,朱元璋的設想並未實現。

靖難之役後,朱棣父子事實上廢除了諸王的權力、責任,使藩王們只有“享福”。

最終,藩王們不但在“屏藩王室”上毫無作用,甚至成了大明王朝沉重的負擔。

明末,崇禎號召諸王助捐,以應對危局。

然而,諸王雖富,捐者卻寥寥,似乎對大明的危亡無動於衷。

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