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古人也是有偶像的,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偶像就是漢高祖劉邦,明初許多治國之策也是效仿西漢之初的政策,比如明初的修養生息、分封藩王等等。朱元璋本着兒子最可靠的原則,將其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尤其是一些重要地區,例如朱棣的北平,有其子鎮守,江山可永固,因此朱元璋對於功臣的殺戮也更加肆無忌憚。

朱元璋的想法挺不錯,使其子孫後代不用再爲生活的柴米油鹽而奔波,這也許也是朱元璋幼年時期饑荒給他留下的陰影,讓朱元璋爲子孫後代考慮這麼周全。朱元璋子孫後代全有國家財政出資供養,他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多人追求的夢想?但無數的歷史證明,遊手好閒容易滋生“毛病”。

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爲宗藩者大抵皆溺於富貴,妄自驕矜,不知禮義。至其貧者則遊手逐食,靡事不爲,名曰天枝,實爲棄物。——顧炎武

顧炎武老先生說話真是一點情面也不給明朝的藩王留面子,在他眼裏,明朝的藩王就是一羣廢物。對於藩王這樣的評價,當初的朱元璋是萬萬不會想到的,估計朱元璋要是聽到這樣的評價,是不是會被氣的背過氣去?畢竟是堂堂的皇子皇孫,爲何被後人如此評價?明朝的藩王真的這麼不堪嗎?

朱元璋在分封藩王之時完全有很多歷史案例可以借鑑,比如吳楚七國之亂,可是他選擇了視而不見,選擇了相信“血濃於水”的說法。至於老朱怎麼想是他的想法,歷史怎麼走下去是歷史的想法,歷史總是愛開玩笑的,老朱剛死不久,反手就給老朱一個“大嘴巴子”,朱棣就造反了推翻了其侄子建文帝的江山。藩王勢大,終究是一個問題。

由於老朱家後代有國家養活,多一個人就多一分歲供,那豈不是可以無節制的“造人”。據記載,大明朝王朝短短的200多年間,朱元璋的子孫就繁衍到十萬人之多,如此龐大的人數,讓本就不富裕的明朝更加貧窮。朱元璋制定的政策如果只是提供給子孫們口糧還行,連子孫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都包括在內,要知道這些所謂的藩王宗室身份高貴,婚喪嫁娶的禮節繁瑣,因此開支就海了去了。由於這些宗親從小就是嬌生慣養,根本不知節儉是什麼概念,反正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去顧忌朝廷是否能夠養活他們,畢竟朝廷內的財政赤字與危機有皇帝一人擔憂就行了。到了明朝嘉靖中期,藩王宗室尾大不掉的問題已經顯現無疑,每年供給京師的米才400萬石,然而各地的藩王宗室祿米卻要853萬石,巨大的反差,可見面對藩王宗室,明朝財政是多麼無助。

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第2張

誠然明朝的藩王宗室安穩過日子也罷了,但遊手好閒的他們總想找些“事情”,找些“事情”肯定不少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好事了,各地方官員礙於其身份無人敢惹,這就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即便是教子嚴明的朱元璋也無法保證其子不爲非作歹。朱元璋兒子朱棡被封到山西,這小子可能覺得離老爹遠,逼良爲娼、殘殺幼童,這麼惡劣的事件層出不窮,甚至還打算謀反。朱元璋豈能輕繞了他,多虧太子朱標求情,才免於處罰,然而“死性不改”的,在朱標巡視完山西擅自回南京,被朱元璋強行拖回山西。朱元璋都無法嚴格管理其兒子,更不用說其他皇帝了。朱棡的所作所爲雖然令人髮指,但還沒有上升到政治層面,朱棣與其子朱高煦的不法行爲可都是牽扯到了明朝的政治,朱棣造反成功成爲了皇帝,讓其子朱高煦認爲皇位是可以搶的,所以起兵造反,這是多麼惡劣的行爲。

朱元璋規定子孫只能靠國家養活,不能參加科舉、經商等,將他們可以作爲奮鬥的目標全部扼殺了,沒有上進的動力,他們除了沒事找事之外,確實也無事可做。鑑於這樣的弊端,萬曆皇帝將此條例放寬,允許宗藩子弟參加科舉考試,給了他們一個上升的通道,但未從根本上解決藩王遊手好閒的弊病,未徹底給予藩王宗室“斷奶”,對於整個明朝的現狀來說,意義其實不大。

朱元璋子孫們無惡不作,侵吞田產、勾結官員、擾民、謀叛等,無論是在經濟上,亦或是政治上,他們都應該算是蛀蟲,按照顧炎武所說是“廢物”也不足爲過,但不能將老朱家的子孫一棍子打死,畢竟還有些可以被歷史記載之人,例如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朱橚,不甘沉淪,發奮攻讀、著述,深感饑荒之年河南百姓不易,勘察、實驗河南地區的野生植物,編成《救荒本草》,記錄四百一十四種可以充飢的野生植物,便於百姓災荒之年可以找到充飢之物,這本書其嚴謹的科學態度也得到了李時珍、徐光啓等人的高度讚揚。

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第3張

說到這裏,肯定很多人有疑問,建文帝朱允炆一上臺不是進行了削藩嗎?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也進行了削藩,爲什麼還存在這麼多藩王宗室?

朱允炆與朱棣的削藩是不假,但削的只是權力,而藩王宗室的身份是無法削弱的,即便是把削藩之人貶爲普通百姓,那也只是限於朱元璋的兒子那一代而已,每一代的皇帝都是有不少子嗣的,削的那些人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換句話說,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削藩根本沒有削到他們子嗣身上,後續當然還會繁衍龐大的子孫,建文帝與朱棣的只不過是政治鬥爭,與朱元璋原本的藩王宗室制度無關。

這麼多爲朱家打工之人,沒人能夠預見分封藩王的危害嗎?當然是有,當朱元璋剛開始實施自我設想之初,有位叫葉伯巨的大臣就上書朱元璋,這位仁兄給朱元璋的奏摺足有一萬多字,看着朱元璋都眼花了,也把朱元璋的脾氣給提上來了,因此葉伯巨也因言殉國。當朝大臣本來就害怕朱元璋的殘暴,在這件事情上有人敢上書提意見就被朱元璋視爲離間朱家的骨肉之情,再加上有葉伯巨的“前車之鑑”,誰還敢去觸碰朱元璋的忌諱。其實,朱元璋本人晚年之時,也察覺到了藩王的危害,尤其是其子朱棣,選擇好將領提前預防朱棣,可惜此時的做法爲時已晚。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朱元璋這些子孫到明末時期,雖然人員衆多,但多是遊手好閒、無能之輩,不但不爲朱家王朝做些貢獻,還憑藉所謂的“身份高貴”爲非作歹、禍害百姓。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明朝最後的殘喘期,藩王宗室的所作所爲更加助長了反明勢力的增加,面對強大的起義軍,又有多少藩王宗室能爲明朝做些貢獻?已經習慣了安逸生活的他們,又有多少人能逃脫起義軍的追捕?朱元璋十萬子孫經歷過明末清初的洗禮,已幾乎被“滅絕”。即便是建立起南明的諸王,也不過是忠於明王朝之人一廂情願,所選的皇帝反而更加把朱元璋的老臉丟盡了,還未等到清軍進入其範圍二百里內就嚇的要“撒丫子”逃跑了,大臣想要其組織反抗,反被皇帝說成想讓他送死,可見養尊處優的衆多藩王宗親是難能堪大任的。

朱元璋稱帝之後爲什麼會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第4張

長期的優越生活,讓老朱家的後代忘記了危險的存在,當危險到來之際,已經忘記了怎麼逃生了,否則也不會被起義軍或者清軍全部剿滅。明朝的皇帝一脈與各個藩王宗室比較起來也好不到哪裏去,歷史評價明朝皇帝多奇葩,除了不愛好治理朝政,其他所有事情都有人愛好。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都是這樣了,藩王宗室也自然更不把朱家江山放在心上,反而更加禍害朱家王朝,他們成了明朝滅亡的加速劑。

說句良心話,朱元璋其實只是想爲子孫後代着想,沒想到反而把最終保障他們的明王朝給帶入“深淵”,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當然,明朝的宗藩問題也不能簡單歸結於朱元璋制定分封政策導致的結果,畢竟封建王朝就是一個世襲壟斷的社會,一代君王不可避免的會爲子女着想,自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遊手好閒的弊病。亡國的警鐘不只敲響一次,但朱家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卻還是一意孤行,只能是平添許多禍患。

明末清初,滿族的八旗子弟兵橫掃明朝江山,然而作爲勝利者的清朝統治者,卻也“清承明制”,走上了明朝分封藩王宗室老路,八旗子弟成爲新的社會“寄生蟲”,遊手好閒、滋生“毛病”的通病又一次出現,封建制度不毀滅,藩王宗室的分封制度還會屢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