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堅持推行藩王分封的原因是什麼?

朱元璋堅持推行藩王分封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分封制度在中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十焉”,商周時期依舊如此,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以郡縣制替代分封制。等到劉邦建立漢朝,又大封諸王,“衆建侯王,侯食專城”。——《左傳》《史記》

分封制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那朱元璋爲何還是分封諸王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分封制缺陷明顯,但是優勢也很明顯。秦朝內無骨肉根本之輔,外無藩翼之衛,若非如此,秦朝也不會二世而亡,所以劉邦才重新分封,魏文帝對總是防備過重,毫不放權,以致司馬篡位宗室只能夠束手就擒。唐宋囚宗室於閣,唐朝藩鎮割據,諸王卻有封號而無國邑,毫無作爲。宋時金兵南下,若無趙構宋朝就要亡國了。所以分封制度的優勢就在於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樣抗風險能力比較強。

朱元璋堅持推行藩王分封的原因是什麼?

朱元璋不認爲七國之亂是因爲分封制

朱元璋雖然小時候沒讀過書,但是之後一直都很刻苦的學習,他對於歷史也是很瞭解的。漢朝七國之亂雖然對漢朝的打擊很大,但是朱元璋卻不認爲這是分封制的原因。

有一天太子教導諸王及太子,朱元璋就去看看自己的兒子們學的怎麼樣。朱元璋問太子:今天講的什麼內容啊?

對曰:《漢書》七國叛漢之事。

朱元璋又問:你覺得誰對誰錯?

對曰:曲在七國也

上曰:“此講官偏說耳。景帝及爲帝,聽晁錯之說,黜削諸侯。七國之變,實由於此。 若爲諸子講此,則當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撫百姓,爲國家藩輔,以無撓天下公法。如此, 則爲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親親之恩,爲諸子者知夾輔王室,盡君臣之義。”——《明太祖實錄》

雖然大多數人認爲,漢朝七國之亂是七國的錯,不因該不尊天子,但是卻朱元璋認爲如果皇帝對九族和睦,那麼七國就不會叛亂,這一切只是因爲景帝錯聽晁錯的話而已。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分封諸王,他講這番話的時候尚在洪武元年,因此朱元璋分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他看到葉伯巨的《奉詔陳言疏》反對分封的時候非常生氣,認爲他是離間皇家骨肉親情。

當然朱元璋也是時常教導太子對於宗室應該優待,因此朱標對於自己的弟弟們也是很好。比如“晉王多不法,太子力救得免”,這也是朱元璋看重朱標的地方,老朱重親情,定然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爭那個座位,都是朕的兒子,大家都有的吃。——《明史》

朱元璋堅持推行藩王分封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分封制符合明初的政治形勢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了,但是海晏未平。元末時,負責剿滅農民起義的主力軍其實漢族豪強武裝,還有那些心向元朝的遺民遺老,明朝建立時這些地方不安穩因素依舊存在。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此時在四川的夏國還沒有被消滅。

明朝建都南京,但主要的軍事防禦區卻在北方。從東北到西北、北元、東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帝國對明朝虎視眈眈,朱元璋雖然有遷都之考量最後也都放棄了,而南京“去邊塞六七千裏,元裔時出沒塞下”,所以分封諸王“御外侮以藩帝室”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故命並邊諸王得專制國中,擁三護衛重兵,遣將徵諸路兵”。並稱“要之爲長久之計莫過於此”。——《明史紀事本末》《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也知道分封有一定缺陷,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兒子們在教導下能夠很好的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比如他對秦王說:“今爾固其國者,當敬天地在心,藩輔帝室,允執厥中,其思予創業之難,尚慎戒哉”。——《明太祖實錄》

事實上通過分封確實鞏固了明王朝對北方的統治,如燕王朱棣就屢立戰功。大敗奈爾不花,使之歸降明朝,朱元璋因此讚賞燕王道:“肅清沙漠者,燕王也”。朱元璋不可能親自領兵,在外大將節制十萬兵馬太祖豈能放心?所以讓自己的兒子帶兵朱元璋是很安心的。——《明太祖實錄》

明朝分封與前朝不同

朱元璋雖然相信自己的兒子,但是也是要防止藩王窺探御寶,因此和漢朝封國不同,朱元璋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變。

藩王皆有三衛,藩王米祿由朝廷供給。這就是和漢朝不同的地方,以前的分封是封國,藩王的支出由藩王自己收取,而明朝藩王的分封是食邑,給你一部分土地,然後再由朝廷補貼一部分,所以明朝藩王對於地方上的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而且藩王在戰時雖有領兵,調兵之權,但是也有限制。凡朝廷調兵,須有御寶文書與王,並有御寶文書與守鎮官。守鎮官既得御寶文書,又得王令旨,方許發兵。如果沒有朝廷文書的話那麼藩王只能夠指揮的動自己的三衛,各地鎮守他是沒有權力調遣的。——《皇明祖訓》

藩王的三衛正常來說只有一萬六千人,在北方的寧王、燕王等人數要多的多,但是並不足以對抗中央朝廷。朱元璋覺得朝廷只要限制三衛人數不要太多,糧餉由朝廷供應,那麼藩王就不可能能夠對抗中央,他還害怕帝王欺負宗室呢。朱元璋要求日後帝王“知敦睦九族,隆親親之恩”以使“宗社永有盤石之安,親藩同享無疆之福”,朱元璋覺得這個制度很好,以後老朱家的人掌握天下,兄友弟恭,傳萬世萬代。——《皇明祖訓》《明太祖實錄》

結語:

朱元璋認爲七國之亂是因爲景帝輕信晁錯這等小人罷了,若兄友弟恭,皇帝優待宗室,藩王上尊天子,下輔百姓就不會有什麼事情。朱元璋面對外部困境,又相信自己的後代,所以實行分封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還說了“朝有奸惡逆臣,統領鎮兵討伐之”,但是想想若是藩王進了京城討伐逆賊,然後再退回封地,於是皇帝嘉獎,海晏清平,想想就不可能。——《明史》

朱元璋的問題在於他自己十分注重親情以爲自己的後代也將是如此,沒想到他死後朱允炆就削藩,甚至逼死自己好幾個叔叔,於是朱棣靖難,朱元璋所有的幻想都被無情打破。皇帝“敦睦九族”,藩王“夾輔帝室”只是朱元璋《皇明祖訓》上的黑字,也只是幾個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