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財政虧空和王朝崩潰什麼關係,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一般地說來,財政乃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部門,日常的開支用度都是取之於此,若財政出了問題,各種事務的執行、機構的運作便也會跟着出些問題,輕則要錢無錢乾着急,重則官逼民反民就反。縱觀我們的歷史,一多半朝代是被農民起義斷送的,而農民怎會輕易去送命呢,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吃不飽飯了。農民吃不飽飯,本來有政府的救濟糧可以吃,無奈財力有限,買不來那許多的糧食,硬是餓着了那些荒民。一切問題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之間還有不少的中間環節,下面讓我們一個個說。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一、 首先,讓我們看看財政虧空是如何引起的

本來一個國家開國之初還能頗爲節儉,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可爲什麼一到後面,就不行了呢,首先我們的說一說特權階層。

皇室剛開始也沒幾戶,可是隨着時間的增加,皇室及其子孫掛迭綿延、繁衍日多,男丁女眷由此散開去人口不少,在古代這些都是特權階級,不勞動、不繳稅,國家養着,開銷用度全由財政支出,這一大羣的特權階層日漸消耗着有限的財政。

除了皇帝還有大臣、功臣之後,有功名的鄉紳之流,這些人的田產、副產均是不需要繳稅的,一開始他們可能也沒有幾畝田,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特權日益發揮了作用,土地於是開始兼併,大量的農民被收歸其下,不再繳稅,這就意味着原來供給國家賦稅的那部分農民,被藏匿於特權階層之下,其勞動成果被特權階層佔有,而無需再向國家繳稅,這等於是特權階層與國爭稅,財政虧空指日有待。最基本的農田稅、副產稅等等通過這種隱匿的形式被免除了稅費、又有大量的勞動人口通過這種形式失去了人身自由無法爲國庫繳稅,國庫的稅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第2張

除了特權階層,其實本來的消費也就在逐漸瘋狂化,財政用度再多也經不起揮霍,更不用說,隨着帝國機器的日漸龐大,帝國官僚層層貪墨,稅收歸於國庫日漸稀少。國家的財富來源於各種資源,比如鹽稅和鐵稅,早些時候,鹽稅還可以從京城近邊之處得到很多,鐵稅也是可以於京城附近獲得不少,但隨着資源的耗減,鹽鐵日漸不好找尋,需要從遠離京師的地區獲得,這樣其實就逐漸增加了獲得鹽鐵的成本,拉長了鹽鐵的供應線,增多的生產、運輸的成本,再加上經過的地區、官員也多,層層剝削、貪墨,到了朝廷之手的少之又少。

比如,皇宮用材一項,周秦漢唐還能在終南山、驪山、中條山周邊採伐到棟樑之材和名貴木材,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用多而材木長成難,資源只會愈加匱乏,不得已要從更深的山、更遠處的更深的山,甚至漂洋過海到東南亞纔買用材,如此以來,原來手邊就有可用之材,後來要到更遠處找尋,運輸成本、人力成本幾何級增長,所經人手一多,期間又有貪墨情事,光宮殿建設一項,千年之間的成本已經憑空增加不少,可是賦稅收入並無增加,財政豈能不吃力,尤其遇到需要大力花錢賑災的時候。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第3張

二、 其次,我們再看看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財政收入最初還可爲繼,慢慢地顯示出疲軟之態勢,平常日用開支還可勉強維持,就是難敵軍國大事、賑濟災民帶來的用度。到財政拮据之時,像明朝的嘉靖皇帝就連賞賜也賞不起,就連修補宮殿都難籌措經費。

爲了增加財政收入,維持日漸增多的支出,就不得不改制。歷來有不少例子,比如較少宮內宮女以較少宮廷開支,但是這都是九牛一毛,毫不抵事。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各朝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抑豪強、抑貴族。豪強、貴族在獲得特權之後,兼併土地日多、收買人民日多、生活豪奢極欲,即便國庫空虛,這些特權階級亦是富的流油。抑制這些特權階級,讓那些不交稅的田地和人口重新繳稅,這必然動了特權階層的奶酪,平時尚無事,一到風雨飄搖之際,這些人就起而造反了。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第4張

另外,增加民稅,苛捐雜稅一日盛於一日,寅吃卯糧之事常常有之,民不聊生也常常有之。商稅也日益增加,大商人不懼怕繳稅,但也經不起政府的日盛一日的催納,小商人自然是一點也經不起折騰的,商稅一增,立馬完蛋。平常年份,農民繳稅過多,還能勉力忍受,吃糠咽菜,也是毫無辦法,有餘力、腦力者或經商、或從事副業、或匿於特權階層,苟延殘喘。商人亦是如此,商稅雖重餬口要緊,因爲他們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沒有國家的穩定,就沒有商人的商業。但是,國庫日益虧空,富商大賈的財富就成爲救急之用,找個一二名目、抄沒家財,充當國用,也是一種手段,什麼都是朝廷的。如果財政實在虧空到補不上,入不敷出,那只有東挪西借、拆東牆補西牆,先從剋扣官員的俸祿開始,官員被剋扣了俸祿就像公司員工被停發了工資,不出幾日,便難以維持。

總而言之,財政不能虧空,虧空了就得趕緊補上,抑制豪強得罪了特權基層、增收民稅得罪了普通民衆、剋扣工資得罪了政府人員,平時偶有得罪還不要緊,大家都可以忍一忍,但隨着虧空的時間增長、貪墨之人的增多,這些拆東牆補西牆的措施總得露出馬腳,一旦不能繼續勉力維持,一遇災年,饑民嚎啕向君父祈食,結果國庫囊中羞澀,那時,饑民眼裏還有什麼君父,起而造反,豪強趁機擾亂,商人竄入、官員內應,一個王朝豈有不崩潰?

揭祕古代財政虧空與王朝崩潰的關係 財政如何拖垮一個王朝的 第5張

三、結語

還得是能有充足的財政收入,滿足國家一切的開支,既能開源又能節流,才能細水長流。偶有天災人禍,拿錢就可擺平,而不用東拼西湊,拆牆補牆。明朝嘉靖開始就財政勉力維持,直到萬曆逼不得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纔有了隆萬中興,但總歸改革難以徹底,既無法開源,又難於節流。稅賦一日重於一日,可是國庫卻一日比一日空,官逼得民不得不反,於是明朝最終還是死於弄明起義之手。

衣食最重要,只要一個王朝能都保證民衆衣食無憂,民衆何來以怨報德之行呢?傳統社會的國家,有一大半死於財政虧空就不難理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