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探祕中國明代史:永樂盛世之下面臨崩潰的財政

探祕中國明代史:永樂盛世之下面臨崩潰的財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盛世王朝下的衰弱危機正在此起彼伏,暴動的農民、怨聲載道的文官、疲倦的武將、即將瀕臨崩潰的財政,一切都彰顯帝國的政策不可持續性。無論這種局面如何危難,根本問題還是財政問題,在永樂時代強勢擴張勢頭下國家的體系還能保持運轉得益於夏原吉的一系列改革,而其中的鹽法改革卻是重中之重。

夏原吉跟張居正一樣屬於循吏的範疇,講究的是經世致用,既有別於模範君子海瑞,更有別於僞鬥士李三才。

夏原吉是江西德興人,關於他有兩個典故。夏原吉並不是科舉出身,而是被選拔入太學,面對天下文人不合作局面,洪武皇帝通過興建太學的方式來解決官吏緊缺問題。一天,朱元璋去太學院視察,發現滿場學生都在嬉笑、打鬧,唯獨一人端坐在那裏認真的抄寫。這個亮點引起了朱元璋的興趣,識人者善於從見之末微的細節看出一個人的行爲,甚至預測一個人的將來,很快夏原吉進入戶部擔任四川司主事,從此他的一生都在戶部度過;第二個典故是文皇帝在世的時候,皇帝去湘贛邊境視察,此時的湘贛兩省正遭了災,夏原吉用蜂蜜在芭蕉葉子上寫下一行字:湖南免漁課,江西免山稅。這一行字引來了螞蟻,朱棣信步來到芭蕉葉前隨口唸出了這一行字,朱棣剛唸完,原吉和地方的官員們趕緊跪了下來三呼萬歲。朱棣明白過來後也沒說什麼,只是尷尬的笑了笑。

夏原吉的理財方子具體的來講就是“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禁錢鈔、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庶民,且便商賈”。

裁冗食是精簡機構,裁撤掉多餘人員,限制宮內花銷;平賦役是指用稅收的方式削富補貧,允許有錢人以錢代役,這點有些類似於後來的羅斯福新政;清倉場是指清理各地的倉庫,嚴查假冒貪污;廣屯種指以更加優惠的條件吸引內地的百姓去邊疆屯種,以便給太宗皇帝北征創造更有利條件。這些措施看起來是那麼的有效,但只是體制內的小修小補,針對朱棣北征蒙古和營建北京城帶來的巨大花銷,其着落點還是要在食鹽上。

探祕中國明代史:永樂盛世之下面臨崩潰的財政

食鹽作爲人身體內的必須品,加上產銷地分離,所以食鹽和糧食成了農耕帝國的兩大稅種,如今的明王朝更是把食鹽作爲牽制遊牧民族的緊缺物資。夏原吉設立鹽務衙門在食鹽轉運的途中設立關卡收稅,這一方面增加了鹽稅,另一方面又杜絕了稅源的流失。爲了解決北征蒙古糧食的調運問題,夏原吉對食鹽的開中法進行了改革,前面說過洪武時期爲了鼓勵屯田邊疆,通過給商人發鹽引的方式將商人吸引到邊疆屯田。到了永樂朝,史無前例的軍隊調動和營建北京城使得糧食的轉運越發困難,夏原吉採取了更加激進的食鹽開中法,規定由向九邊重鎮運送糧食換取鹽引變爲向京城周邊運送糧食換取鹽引,這雖然會減少其他邊疆重鎮的糧食存量,但卻在短時間內有效緩解戰爭和遷都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