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開啓了一個失衡時代

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開啓了一個失衡時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當矛盾與問題出現時,很多時候是無法徹底的解決,但卻有一種折中的選擇,讓各種勢力在利益中互相制約。這種選擇至少不會將桌子掀翻,讓大家至少有一處可緩解問題的平臺,若將此平臺打翻,或許會得不償失。

第一部分

將這句話形容爲東漢的穩定政權的形成、發展以及崩潰是非常符合的。在大家對東漢的印象中,除開國的光武中興一直到東漢末年的羣雄紛起,好像這中間是比較默默無聞。

不知大家想沒想過?在東漢近200年的歷史中,出現了那麼多的小皇帝,這個政權竟然安穩度過這麼長的時間,這中間一定得有一種讓各種勢力互相制約的東西,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將東漢政權踹翻在地。那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開啓了一個失衡時代

東漢政權之所以在安穩中度過近200多年,是因爲外戚、宦官、士大夫以及地方軍人這四種勢力互相制約的結果。那他們之間互相產生的邏輯是什麼呢?

劉秀奪取天下,是受到各個地方勢力幫助的結果,王莽搞的那一套,違反自然經濟秩序的東西,讓地方上的士家大族受到了很大的利益損失,劉秀是代表這些人的利益爲出發點,登上了歷史舞臺。縱使光武帝劉秀再英明神武,他始終受到這些人的制約。

皇帝要實行中央集權,那麼這些跟着劉秀打天下的功臣就會成爲很大的阻力,這些功臣往往出身於地方上的士家大族。皇帝要加強地方上的權利,那勢必士家大族的利益會受損。

光武帝就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有點像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將功臣們遣送回家,看上去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凡事是有代價的,皇帝默認這些功臣成爲地方上的豪族。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壟斷了向東漢皇室輸送大量的大臣以及皇后、妃子,這其實就是已經埋下了外戚干政的隱患。似乎東漢皇帝的後宮已經有了指定的名額,在這些大家族中,最爲鼎盛的有兩個派系,一個是跟劉秀一起反王莽的南陽派,另一個是軍閥出身的西北派。

比如光武帝的皇后是出生於南陽派,之後的明帝皇后馬氏以及章帝皇后竇氏均出自於西北派,再往後的皇后大多都出自於這些家族,唯獨漢靈帝的皇后何氏背景比較差一些。但是她們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外戚專權,那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開啓了一個失衡時代 第2張

第二部分

東漢的皇帝死的一般比較早,留下了孤兒寡母,這些女人面對如此巨大的國家機器,他們能相信誰?他們只能相信她的孃家人,所以就出現了自己的哥哥弟弟擔任國家要職,出現外戚專權。

但是隨着小皇帝的長大,他能甘心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嗎?他得培養自己的勢力,他能相信誰?他能相信士大夫,或者相信他的母親嗎?都不能,他只能信任身邊的宦官,所以宦官陰謀組織殺掉外戚。之後皇帝掌權,但是皇帝又活不長,甚至連兒子也沒有,那隻能從地方上迎來跟皇帝血緣最親近的外藩。

外藩當上皇帝又會帶來新的外戚,新一輪的循環又要開始,這種癥結循環了100多年,那爲啥東漢平穩地度過了100多年呢?

雖然外戚和宦官鬥得你死我活,但是他們的特點都一樣,都是依附於皇權,他們的共同利益都是維護皇權,如果要是沒有皇權的話,他們什麼都不是。在這個過程中,不管他們誰掌權,都一定會死死地壓制士大夫階級以及地方軍人。

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開啓了一個失衡時代 第3張

所以說外戚和宦官不光是死對頭,他們和士大夫階級以及地方軍人也是死對頭。士大夫們雖然掌管者行政系統,但是最高的決定權卻不在士大夫手中,無論是外戚還是宦官掌權。他們都會作爲旁觀者,明面上支持勝利的一方,但是卻在暗地裏扶植失敗的一方。即使是在漢和帝時期。外戚和宦官鬧得那麼兇,東漢的政局也是在安穩中度過,士大夫階級在這其中起到了緩和劑的作用,給東漢帝國殺剎車。

相比之下,地方軍人是最受不待見的。光武帝劉秀在建立東漢的時候,他爲了防止地方軍人的權力過大。只給了地方軍人軍權,而軍隊所需要的物資均由中央統一調撥分發,並且地方軍人的最高領導人一般是出自於外戚出身的大將軍,所以說地方軍人的各種權利也被限制,所以一個互相制約的平臺就建立起來了。

這纔是東漢平穩度過了100多年的原因,那又是什麼原因將這種穩定的平衡給打破了呢?其實這還要追溯到漢靈帝時期的黃巾起義,在這一次農民起義中,地方軍人獲得了地方上的軍權以及地方上獨立的稅收權。

黃巾起義只是一個多米諾骨牌的開始,黃巾起義造成了地方上的混亂,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表現出無能以及行政尾大不掉。更有甚者,每個地方官員只想如何守住自己的地盤,面對政府調撥來的經費,成爲了地方官口中的肥肉,但是卻忘記了農民起義就在眼前。中央造成了極大的財政赤字,這種現象,使得皇帝和大臣都清楚地認識到。想要提高辦事效率,節省開支,就一定得改革。

第三部分

漢靈帝就採用大臣劉焉的建議,應該將地方上的財政、軍政權力統一授予同一個官員,這就是州牧。劉焉本人也被封益州州牧,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搶了劉焉兒子劉璋的益州。

不知大家想到沒有,唐朝的藩鎮割據跟東漢的州牧何其相似。但是這一改革徹底的葬送了東漢王朝,一開始地方軍人是四種勢力中處於劣勢的,但是現在這種平衡正在悄悄打破。地方軍人擁有了軍權以及財權,中央與地方軍隊割裂開來,地方官員的行政效率是提高了,但是他們很快就會獨攬大權,地方軍人其實就在等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不久就來了。

東漢王朝是怎麼崩潰滅亡的?開啓了一個失衡時代 第4張

真正將東漢政權這種平衡打翻的是袁紹。在州牧這個職位設立一年之後,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袁紹就給當時的外戚大將軍何進建議“將所有的宦官都殺掉,那大將軍不就獨攬大權了嗎?如果大將軍覺得沒有把握將所有宦官都殺掉,我們可以邀請北方帶兵的董卓來洛陽,幫助對付宦官”

但是這一消息不久就被太監們給知道了,他們先下手爲強,把何進給殺了。然後袁紹又帶着兵,將所有的宦官給殺了。何進雖然死了,董卓仍然以這個名義進入洛陽,挾持了年幼的天子。

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中,這四種勢力中的外戚和宦官都沒有了,然而,地方上的軍人控制了帝國的中樞,這種互相制約的平衡被徹底的打翻了。當董卓禍亂洛陽的時候,漢靈帝創造的州牧制度展示出了巨大的活力,州牧掌握着一個地方的全部資源,可以迅速的調動資源用於戰爭,由此開啓了三國亂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