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皇五帝時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繼承父業,負責治理黃河水患。大禹總結吸收了父親鯀治水期間的經驗教訓,從堵截治水的方法中總結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導治水。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大禹治水圖

大禹認爲想要緩解黃河災情嗎,最佳的方式就是將其水量均勻分佈,引導其順利東流如海,也就是疏導的方法。並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原分爲九個州,分別是冀州、青州、徐州、袞州、揚州、豫州、雍州、荊州,並由此將這片山山水水作爲一個整體,欲治水先治山,將這九州的土地疏通平整,創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經他治理過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通過治山,使得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氾濫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理通水脈的工程了,與水周旋需要的是智慧,水之理,遇柔則柔,遇剛則剛,剛柔並濟,實難掌握其運理。大禹運用他的智慧,解決了黃河河段上的各類問題,最具代表的就是黃河上游的龍門山河段。龍門山處於梁山北面,大禹從甘肅積石山引出的水路恰巧被龍門山給擋住了,勘察地形,大禹當即決定鑿開龍門山。但是偌大的龍門山該從何處下手呢?大禹計劃了一個省時省力的方案,只開鑿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便將水成功引入。因爲龍門地勢頗高,很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但仍能看見很多魚在拼命地向上而躍,便成就了“魚躍龍門”的景象。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話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時期,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大戰,最後共工敗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洪水氾濫。最後只得請來女媧娘娘收拾這爛攤子,將天上的窟窿補上,但民間的洪水之災卻成了遺留問題。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第2張


大禹治水浮雕

直至三皇五帝時期,華夏民族成爲一支穩定的部落力量,鯀、禹父子授命,治理黃河水災。鯀治理黃河水災耗費了九年,仍爲見其效,當時的首領舜降罪於他,革去官職,流放羽山。經過衆人舉薦,這項任務便由鯀的兒子大禹來繼承。大禹深知肩上擔子沉重,授命後當即收拾行囊與妻子告別,此時妻子正懷上了大禹的兒子,但爲了不阻礙丈夫的志向,隱瞞不予告知。

大禹帶領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實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勢脈絡,而大多地方都在窮鄉僻壤之地,條件極爲艱苦,大禹一行人手持準繩與規矩,走到哪裏便測量到哪裏,足跡遍佈黃河沿岸。

在勘測的過程中,大禹親眼所見當地百姓深受水災之害,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看到民衆眼裏的掙扎與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堅定了不治水災不言歸家的決心,十三年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未曾見過他剛出世的兒子。

最終大禹成功治理了黃河水災,馴服了咆哮奔騰的黃河,使其平緩地流入渤海,黃河沿岸的田地皆成爲了萬畝良田,百姓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的啓示是什麼

堯舜時代,禹奉舜之命,負責治理黃河水患,採用疏導之法治理黃河氾濫問題,歷時十三年,終於平息了這滾滾洪水,消弭了水患。大禹成功治水,傳誦至今,其中所包含的深意歷久彌新,給世代之人帶來啓發。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第3張


大禹治水

啓示一,將大禹治水的方法借喻到教育上,變“堵”爲“疏”,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正值年輕氣盛的年齡階段,往往會犯各種錯誤,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遇到問題學生往往會以“禁止”、“不許”、“責令改正”等字眼來限制學生行爲,但實踐證明,採取這種以堵爲主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將學生管教的服服帖帖規規矩矩,抑制其活潑好動的天性,對學習的興趣與個人的才智都會收到影響,“高壓之下,草木難萌”,正確的教育方式應秉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方式,重於引導,而非堵塞。

啓示二,大禹治水歷時十三年,這期間三過家門而不入,成就大家犧牲小家的奉獻精神已融入民族精神之中,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更是被賦予了更爲深刻的含義。當大禹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是一個十歲的孩童,正守在門口翹首盼望着父親,大禹撫摸着兒子的額頭,告訴他,水患爲治,百姓尚不能安居樂業,又何談個人一家團圓,隨即離開。可見其治水恆心,與先憂家國的責任心。

大禹治水是不是真的

在世界諸多民族的古老傳說中,都有取材於大洪水的故事背景,而中國的洪水傳說版本就是大禹治水,而有人爲追溯該傳說的真實性,特此對堯舜時期的氣候地理進行了資料考證。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第4張


大禹治水人像畫

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到前22世紀,華夏民族孕育地所處的北半球氣候大幅度降溫,在公元前22世紀之後,氣候突變,半球氣溫普遍轉暖,經歷了幾個世紀低溫而成冰川迅速融化,導致北半球河流中下游河段聚居區域發生大規模的洪災。

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150年期間經歷了一次大變道,原本是在山東一帶流如海,改道成爲由北注入大海,就是現今河北、天津方位入海。故而黃河氾濫影響了中下游各個部落的生存環境,因爲大家推薦鯀、禹父子兩相繼治水,他們所處的部落原本權利極其微薄,但在治水成功之後,權勢聲望都水漲船高,夏氏子孫利用這個時期所獲得的威望,加強權勢,建立王朝。

這次洪水之災可能延續了一、二百年的時間,各部落的文化傳承都收到了極大的影響,居於下游的商部族首領冥在治水的過程中喪命,部落文化隨即消散;豫西、晉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在二里頭文化中得到了延續,山東龍山文化在水災之前極爲興盛,但卻受到洪災嚴重的消耗,在這段時間內逐漸衰落。

通過氣候變遷來了解史前文明是一種切合實際的考證方式,同時也發現了傳說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現實的說詞,大禹通過疏導的方式解決洪水之災,未免太缺乏說服力,洪災放之現代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疏通九州、開闢九山並非人力所及,因而考據者猜測,大禹治水,正值氣候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被恢復,河流改道完成,洪災自然跟隨氣候的改善而平息,正巧被大禹撿到這個便宜罷了。

大禹治水是不是成語

大禹治水講述的是堯舜時期的故事,大禹憑藉其創新的智慧與堅毅的責任心成功平息了黃河災患,這則典故後被引用爲成語,褒獎這類具有奉獻精神與創新精神的人或事。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第5張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時期,華夏民族成爲一支穩定的部落力量,鯀、禹父子授命,治理黃河水災。鯀治理黃河水災耗費了九年,仍爲見其效,當時的首領舜降罪於他,革去官職,流放羽山。經過衆人舉薦,這項任務便由鯀的兒子大禹來繼承。大禹深知肩上擔子沉重,授命後當即收拾行囊與妻子告別,此時妻子正懷上了大禹的兒子,但爲了不阻礙丈夫的志向,隱瞞不予告知。

大禹帶領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實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勢脈絡,而大多地方都在窮鄉僻壤之地,條件極爲艱苦,大禹一行人手持準繩與規矩,走到哪裏便測量到哪裏,足跡遍佈黃河沿岸。

在勘測的過程中,大禹親眼所見當地百姓深受水災之害,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看到民衆眼裏的掙扎與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堅定了不治水災不言歸家的決心,十三年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爲曾見過他剛出世的兒子。

最終大禹成功治理了黃河水災,馴服了咆哮奔騰的黃河,使其平緩地流入渤海,黃河沿岸的田地皆成爲了萬畝良田,百姓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指哪條河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流域水患嚴重,每逢秋收時節,一場黃河氾濫便會導致顆粒無收,大量種植田被荒棄爲廢田,整治黃河水災問題成爲了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禹治水故事介紹 第6張


大禹治水圖

堯舜時期,黃河流域水文情況極不穩定,時常氾濫,嚴重影響沿岸百姓耕種生活。爲解決洪水氾濫問題,堯召集部落首領進行商討,衆人皆舉薦鯀負責平息洪水災害,鯀採取障水法,在河岸兩邊建立堤壩,水漲多高,堤壩就建多高,如此消極工程未能解決水患,反而加重災情,治水九年期間,鯀治水不利,被當時繼位的舜降罪流放。

舜在位期間,同樣重視黃河水災一事,任命禹繼任治水之事,爲了不重蹈覆轍,禹採用疏導方法來治理黃河氾濫問題,雖然工程極爲浩大,但成效顯著,耗時十三年,大禹最終功成身退,載譽而歸。

自此從中國古代歷朝史書上記載的水災,雖時有發生,但都得到了較好的整治,漢唐之後,黃河流域的植被大幅減少,導致古都重鎮皆成爲不毛之地,衆多的人文遺產消失殆盡,黃河流域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歷史上數度更改河道,瀕臨枯竭,沙土沉積導致河牀擡升,地上河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進入現代以來,環境問題已上升至重要問題,人類與自然的抗爭也逐漸向和諧共處過渡,希望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能崇煥生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