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故事。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 鯀、禹父子二人率領民衆治水,改"堵"爲“疏”,歷經13年最終治水成功。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出處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第2張

  《山海經》

《山海經·海內經》山海經——海經——海內南經卷十八。《山海經》是中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爲《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爲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其中《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爲戰國時作品,4卷爲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爲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爲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著,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爲,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山海經》影響很大,也頗受國際漢學界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着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餘不敢言也”,如魯迅認爲“巫覡、方士之書”。所以,《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包羅萬匯。除了保存着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鯀禹治水的意義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率領民衆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爲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衆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爲神人,尊爲“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爲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爲無所不能的天神。

《詩經》讚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尚書》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傳》雲:“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史記》中也說:“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

考證

從吉爾伽美什到諾亞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諸多民族遠古傳說中共有的成分。鯀禹治水是洪水傳說的中國版本,整個治水過程改變了黃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爲中國進入國家文明提供了契機與條件。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北半球氣候大幅降溫。文獻記載舜派禹伐三苗時,“夏有冰……五穀變化”,氣候異常。前22、前21世紀交替時,氣候突變,普遍轉暖,遊牧文明逐漸轉向定居的農業生產。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許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區域發生洪災。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過一次大變道,由東流(山東入海)轉爲北流(河北、天津入海)。

這次洪水氾濫影響到中下游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個諸族聽命的中央權力來指揮,於是鯀、禹被舉薦。他們來自洪水影響相對小的中游地區。治水成功後,夏后氏不僅沒有放棄非常時期授予的權力,反而集中權力建立王朝。

這次洪水可能延續了一、二百年,居於下游的商部族首領冥,在夏朝中期還會在治水過程中喪命。豫西、晉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在二里頭文化中得到了延續,而洪水前興盛的山東龍山文化在此時衰落,甚至出現文化倒退。史前洪水發生的真實性從側面證實了夏朝前夕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鯀禹治水記載中的一些可疑之處。

文獻歸結鯀治水的失敗在於堙障,而禹的成功在於疏導,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貫的抗洪舉措,不至於使鯀被殛死。屈原質疑“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無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開闢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這種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現代也難以控制,很難相信禹是僅靠疏導河流制服洪水的。

大禹在位時,氣候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被恢復,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災自然也隨着氣候的改善而減少,這可能更接近於事實。

疑似證據

《科學新證據:大禹治水可能真不僅僅是傳說》報道:一箇中美科研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宣佈,他們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古代一場超級大洪水的科學證據,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鯀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災難性大洪水。同時,這也爲夏朝的歷史真實性以及起始年代提供了重要支持。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吳慶龍對新華社記者說,儘管很多人認爲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一定事實基礎,但此前一直沒有發現這場大洪水存在的科學證據。2007年,他參加黃河上游積石峽地質考察時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後確認爲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的沉積物。由於這一洪水規模巨大,他們推測,這很可能就是中國大洪水傳說的源頭。

吳慶龍推測,當時可能有一場強烈地震在積石峽引發了大規模滑坡,滑坡堵塞黃河6到9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多達110億至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泄,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而造成這一堰塞湖的強烈地震同時嚴重破壞了下游25公里處的喇家聚落,包括兒童在內的一些遇難者被埋在坍塌的洞穴裏。研究人員通過對喇家遺址中被埋幼年人骨進行碳14年代測定,確定這場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

傳統認爲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王朝,是大禹在成功治理大洪水後建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的起始年代定在約公元前2070年。但夏朝文化遺存二里頭文化(位於河南省)的開始年代爲公元前1900年左右,兩者之間存在170年的差距,這使許多研究人員深感困惑。

基於潰決洪水的精確定年,以及大禹和其父治水約用20年的歷史記載,最新研究推斷,夏朝的起始年代約爲公元前1900年,晚於早先的推斷,但與黃河流域考古記錄中社會重大轉型的年代一致,即與新石器文化衰落和青銅文化開始的年代一致。因此研究人員認爲,他們解決了多年以來基於文獻的年代框架與基於考古的年代框架之間的矛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