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褒國有着怎樣的文化特徵?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褒國有着怎樣的文化特徵?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城固、洋縣兩地出土的銅器品種多樣,有禮器鼎、璋;有日用器:瓿、壘、觥、鈁、尊;兵器有戈、斧、戚、鏃、鐮形器;還有面具、銅件等雜器。這些青銅表明當時的褒國已進入國家形式,有禮樂祭祀儀式,擁有軍隊。在禮器和日用器的造型和紋飾上與中原商都的代表器物毫無二致,屬於同一文化羣體。但在兵器及雜器上表現出強烈的地方色彩,三角形戈、鐮形器、青銅面具是中原沒有的;同樣代表軍事權威的斧等,造型與中原迥異,紋飾是老虎和蛙紋,與當地的新石器文化有深刻聯繫。漢中的青銅器表現出中原文化即中心青銅文化與地方文化結合的特徵,考古學上稱爲城固器羣。此後,考古工作者又先後在重慶、四川、寶雞等地發現了城固器羣的變種,也就是說青銅文化又由漢中向外傳播開去。

褒國有着怎樣的文化特徵?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褒國在戰國時期被巴國所滅,而後巴國又被蜀國滅亡。歷史上一直有褒城縣,直到1954年全國區劃調整,褒城縣撤消,所屬地域化分給勉縣、南鄭縣及漢臺區。原縣治改爲紅廟鄉,後改爲褒城鎮,與漢臺區河東店鎮一水之隔。

褒國有着怎樣的文化特徵?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第2張

今天在漢中市北一帶有許多以褒命名的名字,如褒河、褒河鎮、褒城縣、褒姒鋪、褒聯區等,考其淵源,是因爲這裏幾千年前曾是褒國的所在地,消失了二千多年的褒國還對這兒有着一定的影響。

褒國是我國進入奴隸制社會後第一個王朝“夏後”所封的同姓諸侯國。褒人當年帶着先進的文化:奴隸制國家、青銅技術,從黃河流域的中原來到長江流域的漢中,在征服當地土著中傳播文化的同時,又遠征巴蜀,使中原文化傳播西南地區。春秋時,蜀人也建立了自己的奴隸國家,形成著名的巴蜀長江流域文化。褒人爲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一定貢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