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李聖天和宋朝的關係怎麼樣?于闐國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李聖天和宋朝的關係怎麼樣?于闐國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稱“唐之宗屬”

唐朝滅亡後,中原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封建割據狀態。912年,尉遲婆跋繼位爲于闐王,他自稱“唐之宗屬”,並以唐朝國姓李氏爲姓。這位於闐國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聖天。自李聖天以李氏爲姓後,于闐政權就被人們稱爲“李氏王朝”。

是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人

李聖天是一位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人,延續了于闐國曆來與中原王朝的密切關係。他即位後不僅起了漢名、向宋朝重續“舅甥關係”,而且按照中原朝廷的慣例,採用了內地通行的年號,被後來李氏王朝的統治者所效法。其行政建制和職官制度,也處處模仿唐朝。始終不渝地堅持對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即認爲于闐是中央政府下屬的地方政權。

由於于闐久陷吐蕃,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戰亂,造成於闐同內地交通斷絕,不知唐朝滅亡,所以到了宋朝他仍自稱“唐之宗屬”。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有一幅李聖天畫像,頭戴王冠,一身寬衣博帶、雍容華貴的漢地裝束,旁邊的題記是“大朝大寶于闐國大聖大明天子”,這裏的“大朝”就是李聖天對唐朝的稱呼。

于闐國的執着之處,更表現在唐末五代交通斷絕之後,雖然與中原朝廷聯繫不上,卻可以與沙州(敦煌)政權接上關係。于闐與沙州早在唐代就已結盟,張議潮舉兵打敗吐蕃在敦煌建立張氏政權,受到于闐的支持和擁戴。唐末五代,張議潮之侄張淮深繼任沙州節度使,于闐王與張氏通信,自稱“大於闐漢天子”,稱沙州張氏爲舅,從此雙方交往十分頻繁。

李聖天和宋朝的關係怎麼樣?于闐國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他的第三女嫁給曹延祿爲妻

後來,沙州張氏政權後繼者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終於在後樑貞明六年(920),沙州實權旁落長史曹議金手中。曹氏統治敦煌期間,和于闐的關係更加密切,兩地使者、僧侶來往不斷。曹議金把次女嫁給於闐王李聖天爲後,李聖天第三女又嫁給曹議金之孫曹延祿爲妻。所以,在敦煌莫高窟不僅有李聖天畫像,還有“大朝大於闐國大政大明天冊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於闐國天冊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爲新受太傅曹延祿姬供養”像。可見於闐國與沙州政權不僅是政治上的結盟關係,而且也在血統上結成了親緣關係。

與中原的後晉王朝也建立了親密友好的關係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于闐與中原的後晉王朝也建立了親密友好的關係。後晉天福三年(938),于闐國王李聖天派遣一個很正規的使團,由檢校太尉馬繼榮爲正使,黃門將軍、國子少監張再通爲副使,殿頭承旨、通事舍人吳順規爲監使,到達後晉都城汴京(今開封),向國主石敬瑭進貢,貢物有紅鹽、玉石、白氍、鬱金香、犛牛尾等名貴土特產品,表示歸順之意。

晉朝對於闐國主動歸屬十分讚賞,封馬繼榮爲鎮國大將軍,封張再通爲衛尉卿,吳順規爲將作少監。爲了向于闐國表示友好,晉朝於同年派出回訪于闐的使團,供奉官張匡鄴爲鴻臚卿,彰武節度判官高居誨爲判官,出使于闐並冊封李聖天爲大寶于闐國王。

晉朝使團抵達後,于闐王李聖天前往迎接,熱情款待。高居誨看到,李聖天的穿着與中原無異。都城的宮殿皆向東開,名曰“金冊殿”,有樓叫“七風樓”。李聖天用葡萄酒招待他,還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釀,而味尤美。飯食拌以蜂蜜和奶酪,尊遊牧習俗,但衣着則用布、帛,如同中原。都城有許多園圃花木,俗喜拜神鬼而又信奉佛教。李聖天的居處,常有紫衣武僧五十人列侍。其年號也依中原,時爲同慶二十九年。其國實行州制,都城東南有銀州、盧州、湄州,其南一千三百里處爲玉州,東則爲紺州,這可能就是唐代設毗沙都督 府時,于闐所置之五州。高居誨使于闐時,這裏仍沿襲唐代行政制度。都城建築民風,更是一派東勝風範、中州景象。”

李聖天和宋朝的關係怎麼樣?于闐國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第2張

高居誨也見到于闐境內還有一些吐蕃族篷帳。吐蕃人常與于闐人互相劫掠攻擊。李聖天在晉朝使者面前,對吐蕃頗有責誚之言,並要求與晉朝訂立聯合對抗吐蕃的盟約。晉使張匡鄴和高居誨返回時,李聖天派遣都督劉再異隨行,向晉朝進貢玉印和美玉千斤,還有降魔玉杵等吉祥物。

向宋太祖表示祝賀和歸屬之意

趙匡胤統一中原,建立了北宋王朝後,一直渴望國家統一和安定的于闐王李聖天,聞之歡呼雀躍、不勝欣喜。立即派使前往開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賀和歸屬之意,並進貢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這時的于闐除了盛行佛教,一部分回鶻人還信奉摩尼教;所以于闐的摩尼師也向宋朝進獻了琉璃瓶、胡錦等物。

此後,雙方使者,僧侶、商人來往頻繁。特別是宋朝中原僧侶道圓從於闐回國,于闐僧侶善名、善法等紛紛到達宋朝,不僅加強了兩地佛教文化的交流,而且也都帶有一定的政治使命。如道圓回國時就與于闐使者同行,善名、善法赴宋朝時,帶來了于闐宰相致宋朝樞密使“求通中國”的書信。這說明當時于闐佛教仍很盛行,在政治文化交流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于闐王還派其子多次赴朝,貢獻方物,溝通與中原王朝的聯繫。

宋建隆三年(962),喀喇汗王朝向于闐發動宗教聖戰兼侵略戰爭,爲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權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斷往來於開封、敦煌和于闐之間。于闐國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開封,求得支援。宋朝政府因內部事務紛擾,沒能從軍事上給於闐國予授助,但派了一個157人的佛教僧侶行勤等組成的使團“遊西域”,給於闐李氏王朝以政治上的支持。

當時于闐國力富強,佛教隆盛,疆土“西南抵蔥嶺與婆羅門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餘里”,領地可謂遼闊,不失爲西域一個大國。但李聖天深受漢文化影響,始終不渝地堅持對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乃至影響以後的統治者審時度勢,終得民富國強,創造了一段輝煌歲月。

李聖天和宋朝的關係怎麼樣?于闐國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第3張

于闐王李聖天和他的兒子李從德太子都自奉中國守臣(其實中國的中央政府忙於內戰,根本無法給他們任何援助,只是個名義而已),也是出色的軍事家,依靠對佛教信仰的忠誠和歸義軍的支援,雖然兵力遠遠遜於喀喇汗王朝卻把它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998年,喀喇汗王朝首都喀什噶爾(今伊梨首府)被于闐軍攻佔,阿里。阿爾斯蘭汗戰死。但是,喀喇汗王朝實際上是伊斯蘭擴張主義者作爲東侵的據點,因此中亞穆斯林紛紛派出聖戰者前往中國參戰。巴格達派出將軍賈拉里丁。穆哈提前往中國參戰,他率領的兩萬名遠征軍被認爲是征服中國的決定力量,穆哈提的頭銜是“中國總督',部下有從麥加來的四位大伊瑪目,幾乎是哈立發王朝所能動用的全部精銳了。而喀喇汗王朝被伊斯蘭教主授予“中國王'的稱號(桃花石汗)。這支軍隊在前往中國的路上得到中亞烏茲別克等穆斯林志願軍的加盟,到達伊梨(疏勒)的時候達到了14萬人,不但精銳,而且部隊數量是中國方面的6倍,氣焰囂張。他們主要都是騎兵,帶來的,就是純血阿拉伯駿馬 -- 也是伊梨古種馬的另一個祖先。但是,于闐軍爲主的“中國邊防軍團'巧妙地採用阿史那必寒流傳下來的誘敵深入戰法,在“殉教者嶺'設下埋伏,公元 1000年11月11日,一場激戰,“中國總督”和他部下的四個大伊瑪目(只有什葉派才稱伊瑪目)全部埋骨舍依德(聖戰殉難之墓)麻扎,“聖戰者們像雪崩一樣被殺死',于闐軍大獲全勝。

雖然多年以後于闐和歸義軍在伊斯蘭軍和西夏的夾擊下最終覆滅,伊斯蘭擴張的黃金時機也過去了,中原已經重新出現了強盛的中央政權。伊斯蘭的東侵被遏制在西域,以後在中國的穆斯林,也逐漸轉向比較溫和的遜尼派,喀喇汗朝的人民可以說這一戰改變了東方歷史。

李聖天和宋朝的關係怎麼樣?于闐國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第4張

雖然多年以後于闐和歸義軍在喀喇汗軍的攻擊下最終覆滅,但喀喇汗王朝擴張的黃金時機也過去了,此後的東、西喀喇汗相互討伐,相互征戰,消耗大量實力。

和闐城陷落後,一支逃到位於波婁之路的山上的于闐軍隊被追兵消滅。另一支退往東部山區;同當地居民一起,繼續同喀喇汗王朝軍隊戰鬥。他們利用伊斯蘭佔領者不熟悉地形的有利條件,不斷出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策勒波斯坦的一次戰鬥中,四位伊瑪目中所剩的三位伊瑪目全部被反抗的佛教徒打死,當地至今仍存有名爲“四伊瑪目麻扎”的墳墓。于闐佛教徒的反抗大約持續了半個多世紀才逐漸停息下來。所以,于闐民間至今還有于闐和喀喇汗王朝“百年戰爭”之說。

伊斯蘭教憑藉武力,即以“聖戰”的方式傳播到于闐地區;結束了佛教在這裏千餘年的統治。這是伊斯蘭教以武力傳入新疆後,對佛教的一次沉重的武力打擊。從此,佛教勢力基本上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區,這個傳統的佛教地區成爲伊斯蘭教地區和伊斯蘭教繼續向新疆其他地區傳播的重要基地

喀喇汗王朝和于闐佛教王國的這場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時間之長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塔里木盆地西部至南部地區成爲刀光劍影、硝煙瀰漫的戰場。長期的戰爭給南疆地區的社會經濟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破壞,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千百萬人或家破人亡,或流離失所,人口銳減,田園荒蕪,嚴重阻滯了南疆社會的發展。

在喀喇汗王朝同於闐王國的宗教戰爭中,由於高昌回鶻支持于闐,因此與喀喇汗王朝的關係逐漸惡化,喀喇汗王朝對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鶻人恨之入骨。穆罕穆德·喀什噶裏在他的《突厥語詞典》中,就稱不信仰伊斯蘭教的高昌回鶻人是“最兇惡的敵人”。所以,喀喇汗王朝在滅亡于闐王國後不久,就發動了對高昌回鶻的“聖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