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湯顯祖與沈璟:在戲曲創作上臨川派與吳江派的論爭

湯顯祖與沈璟:在戲曲創作上臨川派與吳江派的論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萬曆朝,戲曲界同時出現了湯顯祖和沈璟兩位大家。他們之間,在戲曲創作及其有關理論問題上,存在着尖銳的分歧,甚至達到針鋒相對的地步。

後人稱之爲“湯沈之爭”。因爲湯顯祖籍屬臨川,沈璟乃吳江人氏,各自擁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戲曲史上又名之爲臨川派與吳江派的論爭。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湯顯祖與沈璟:在戲曲創作上臨川派與吳江派的論爭

《牡丹亭》的音律問題直接引發了明代戲劇史上所謂的“湯沈之爭”。由於忽視對該劇音律的探討,導致人們對這場爭論至今尚無合理的解釋。湯顯祖在《牡丹亭》的用韻、格律、宮調等方面,既有合理的運用規則,也有隨意的破壞成例。“湯沈之爭”暴露了明清戲曲家對戲曲音律認識的不足。

湯顯祖和沈璟代表明代戲劇舞臺上的兩大流派,各有其鮮明的特點。兩派有分歧和爭議,也有交流和融合,當時和後來主張“以臨川之筆協吳江之律”、“湯詞沈律”、“合之雙美”者大有人在。

特別是在創作實踐中,不少傳奇作家既重文詞,又講格律,寫出不少“案頭場上,交稱便利”(吳梅《顧曲麈談》)的佳作,如吳炳的《西園記》(《粲花五種》之一)、孟稱舜的《嬌紅記》等。明末清初的李玉及清初的洪昇和孔尚任都可以說是“以臨川之筆協吳江之律”,將兩者相互結合的典範。

湯顯祖與沈璟:在戲曲創作上臨川派與吳江派的論爭 第2張

曲學界對這場論爭產生原因的認識,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是吳新雷等人的“兩點”說,即湯顯祖批判了沈璟的聲律論和沈璟改動了湯顯祖的《牡丹亭》,從而引起了兩派的論爭。

更多的學者則主張“一點”說,即論爭是由《牡丹亭》所引起。如吳國欽《中國戲曲史漫話》就曾明言“問題是圍繞着《牡丹亭》的改編而來的”。復旦大學中文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陳萬鼐《元明清劇曲史》也持這種觀點。日本學人巖城秀夫《曲意與曲律》(《曲苑》第2輯)指出沈璟“按崑曲改訂”該劇的字句,是使他們的對立尖銳化的“直接原因”。

在這場論爭中誰是進攻者,誰是反攻者,學術界看法不一。

“兩點”論者多主張湯是進攻者,如吳新雷認爲湯的《答呂姜山》、《答孫俟居》兩封信“揭開了”論戰的序幕,信中“徹底否定”了沈的聲律論,沈璟便在《詞隱先生論曲》中“針鋒相對的反攻”。

“一點”論者多主張沈是進攻者,如復旦《中國文學批評史》說:對《牡丹亭》聲律缺點“責難”最爲“激烈”的就是沈璟等吳江派,湯氏對此不滿,提出了“反批評”。

對湯沈分歧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的路子。一是結合各人的戲曲創作,從思想傾向和藝術理論兩個方面論述湯沈之間的創作和理論分歧,出發點在揚湯抑沈。

如趙景深《臨川派與吳江派戲曲理論的鬥爭》(《曲論初探》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指出湯沈“爭論”表現在三方面:在語言上湯的作品“富於文采”,沈則主張本色;在聲律上湯主張以內容、風格和精神“爲主”,音節應該“自然”,沈則主張“按照刻板的曲律”來寫戲曲唱詞;在對“封建道德”的態度上,沈作是“宣揚”,湯作是“叛逆”。

邵曾褀認爲湯沈的對立“在劇本創作上”表現爲湯作是代表“新興力量對舊思想舊制度的衝擊”,沈作則明顯提出“對封建道德的維護”;“在文藝理論上”,湯氏便有“反對摹古、反對格律”的主張,沈氏“保守和復古”的曲論則是當時“舊思想”的反映。

湯顯祖與沈璟:在戲曲創作上臨川派與吳江派的論爭 第3張

另一種研究的路子是隻就兩人的戲曲理論來論述湯沈之間的曲學分歧,出發點是各有抑揚甚至是揚沈抑湯。

如葉長海指出,湯沈對戲曲創作的認識“側重點不同”:第一,沈重“聲律”,湯尚“文采”;第二,沈尊“條法”,湯擅“才情”。俞爲民認爲湯氏是對沈“嚴守曲律”和“崇尚本色”的主張有意見,因爲這對湯來說是“切中要害的”,這樣必然引起“湯的不滿”。

有的學者乾脆將湯沈的曲學分歧歸納爲一點,即曲意與曲律的矛盾,如巖城秀夫就說兩人冰炭不相容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湯重“曲意”達到被稱爲“狂”的程度,沈重“曲律”以至於否定文學性,所以爲“狷”。

總起來看,對湯沈之爭的研究,大致存在着兩種傾向:一是結合政治思想來分析,一是圍繞藝術談藝術。論思想者往往着眼於鬥爭,結論是揚湯抑沈;談藝術者更多地側重於爭鳴,傾向於各有抑揚。其中,既有學術之爭,又有意氣之論;既有基本理論的認識不同,又有歷史材料的理解差異。

因此,已經持續了數百年的“湯沈之爭”研究,恐怕還要斷斷續續地綿延下去。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