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湯顯祖與澳門有什麼不解之緣?澳門之行爲湯顯祖帶來了什麼?

湯顯祖與澳門有什麼不解之緣?澳門之行爲湯顯祖帶來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湯顯祖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湯顯祖在《牡丹亭》一劇中描繪了澳門風光:“一領破袈裟,香山墺裏巴。多生多寶多菩薩,多多照證光光乍。小生廣州府香山墺多寶寺一個主持。這寺原是番鬼們建造,以便迎接收寶官員。茲有欽差苗爺任滿,祭寶於多寶寺菩薩前,不免迎接。”這裏說的多寶寺,就是“大三巴”,當年葡萄牙天主教來華傳教建造。從中不難看出,湯顯祖把參觀過的澳門寺廟風景引用到自己的戲劇當中去,顯示出高超的戲劇情節想像和架構能力,這在那個年代十分罕見。

湯顯祖與澳門有什麼不解之緣?澳門之行爲湯顯祖帶來了什麼?

需要指出的是,“三巴寺”與湯顯祖所見所說的“三巴寺”並非一碼事。現在,澳門的大三巴牌坊所在的三巴寺,奠基於1602年(萬曆三十年),全部完工還要更晚。湯顯祖見到的三巴寺,應爲聖保祿教堂(但也不是位於今日大三巴牌坊處的聖保祿教堂)。再者,湯顯祖對於佛學頗有研究,在《牡丹亭》中,他故意把澳門天主教說成佛教,洋教堂變爲寺廟,聖保祿譯成多寶寺,將天主教士稱爲僧人和住持,實在是他高超的戲劇手法使然。

當年夏天,湯顯祖從家鄉江西臨川出發,一路上閱盡贛州、梅嶺、南雄、英德風光,到達廣州。再從廣州繞道羅浮、香山訪友,順道一遊澳門。一次澳門自由行,放逐心靈,也許給了官場失意的湯顯祖些許安慰。逗留不久,他便經由開平、陽江,登舟入海,再趕赴徐聞縣就職。

這次不平凡的旅行,使湯顯祖成爲中國古代著名作家中最早到過澳門的人之一,也使《牡丹亭》成爲最早出現澳門風光的戲劇作品。而且他爲之留下了四首七言絕句,成爲直接反映明萬歷年間澳門歷史及社會生活的生動的史料。四首詩中一、二首,題爲《聽香山譯者》。香山即指香山嶴,譯者今稱翻譯,當時叫通事。由於譯者爲中國人,因此,他得以詢問到許多澳門的情況。他應該看到葡萄牙人錦衣玉食、珠光寶氣的奢侈,以及澳門土著衣衫不整、躬耕乞討生活的不同生存狀態;應該聽到澳門民間真實鮮活的語言,比如“謁遇”中“番鬼”一詞;更應該領略到澳門民情風俗,令其憂鬱的心情爲之一振。

湯顯祖澳門之行對他的思想觀念衝擊也很大。本來是因爲官場遭貶去雷州半島的徐聞縣任職,滿懷一腔熱血無處傾訴,心裏充滿憂鬱和不快,而澳門的繁榮景象、淳樸民風、旖旎風光,卻使他詩興大發:“不住田園不樹桑,珴珂衣錦下雲牆。明珠海上傳星氣,白玉河邊看月光。”(《香嶴逢賈胡》)。上述有些內容,在《牡丹亭》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花面蠻姬十五強,薔薇露水拂朝裝。盡頭西海新生月,口出東林倒掛香。”(《聽香山譯者》其二)。這首詩寫到嬌媚如花的葡萄牙少女,雖然不失誇張而奇特,抒寫出心中的喜悅之情,但是也流露出官場失意貶謫他鄉的無奈。

湯翁與澳門的一段奇緣,無疑更加開拓了的國際宗教文化視野,更加註重古今中外戲劇元素的包容與吸納,進而發揚光大,演繹成爲一座戲劇巔峯。